明朝内阁制度雏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7

明朝建立初期,它延续了元朝的制度,设立了中书省,设有左、右丞相的职位。


然而,到了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于胡惟庸案的发生,明太祖朱元璋做出了重大改革。他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将中书省的权力分散给六部,原有的中书省官职几乎全部被撤销,仅保留了中书舍人的职位。同年九月,朱元璋引入了四辅官,如儒士王本等,开始直接掌控六部和百官的政务,这实质上相当于兼任宰相,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了四辅官,效仿宋朝模式,设立了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和东阁等大学士职位。这些大学士的初始成员包括礼部尚书邵质、检讨吴伯宗、翰林学士宋讷和典籍吴沉,他们的职责主要在于咨询和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而不是担任实质性的宰相角色。


之后,文华殿大学士的设立,进一步充实了顾问团队。例如,鲍恂、余诠和张长年等耆儒被征召,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辅导太子,尽管品秩为正五品,但其权力主要限于顾问,这是内阁制度的初步形成阶段。


扩展资料

明朝内阁制度是在明朝永乐时期建立的。内阁制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虽有大明正统朝末年的反复,但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经过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发展,大明万历朝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而内阁首辅变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