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蒙骑兵,打遍天下无敌手,为何被朱元璋明军剿灭全不费功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7

大明王朝,在中国 历史 上创造过不少奇迹,而最为世人慨叹的两个奇迹: 第一个,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他以赤贫农民的身份地位一举而为天下主;第二个,正是这么一个看似出身十分卑微,最不令人看得起眼的赤贫农民领袖朱元璋,他却打败了向来以“战斗民族”自居,并以“马上打天下”军事实力见长的强大元朝,而且,开创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次以由南向北的北伐成功,并最终赶走元蒙,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这令很多人最为称奇的是,为何一个农民出身,身无点墨的皇帝朱元璋,居然可以如此轻而易举地荡平元蒙,实现改朝换代?

其实, 这一切都和朱元璋的善于用人有关!他认为,国家重视人才,并非文将武将都是马,武将才是马,而文臣则是骑在马上的人。 因此,在大明 历史 上,有两个重要的人,为朱元璋重用,并充分任其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他们一文一武,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给朱元璋扫平元蒙,实现天下统一帮了大忙。而这两个人,一个是刘伯温,一个是徐达!

至正二十年(1360年),当朱元璋的军队还在流寇与正统军之间徘徊的时候,这时候,被时人称为“前知五百,后知八百载”,几乎与蜀汉丞相诸葛亮齐名的刘伯温(刘基),为正在向天下招揽人才的朱元璋发掘了出来。朱元璋将他请进应天(今南京),做了自己的谋臣。

刘伯温素有大志,对天文、数理、兵法,以及诗词歌赋等无一不精通。而且刘伯温的诗文很多都是对民间疾苦深感同情,以及对人生悟之透彻之作。 如刘伯温的 《绝句·人生无百岁》:

对人生解读竟是如此的悟之深刻。

另外,在军事方面,刘伯温更是创作了一本兵书,名为《百战奇谋》。

能够寻得刘伯温这样上千年才出一位的天下奇才辅佐自己,从此,朱元璋的统一大业自然是顺利开来!

刘伯温给朱元璋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宝贵建议,均使朱元璋获益匪浅:


在战术转变上 ,刘伯温根据当时的形势,向朱元璋提出应该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从而避免两线作战的措手不及。并辅佐朱元璋集中优势兵力,先后灭掉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

在解决军粮不足问题上 ,正式奉行“广积粮”之策。当时朱元璋的明军数目日益庞大,每年都需要消耗很大的钱粮,为了补充粮食后备的不足,朱元璋在完成了“高筑墙”的部署之后,立马实行“广积粮”之策。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粮食生产外,决定实行屯田法。朱元璋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帮助地方兴修水利,同时又分派诸将到各地开垦田地,军队自己参与种粮。

从至正二十年(1360年)起,朱元璋就已经下令,不再向老百姓征收“寨粮”以减轻农民负担。此后,几年工夫不大,由于到处大兴屯田,府库充盈,人民生活富庶。同时,为了广积粮,朱元璋还明令禁酒,而且法纪严明。当时,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违法犯禁,与人私自酿酒获利,朱元璋并没有因为胡大海的面子而特赦了他的罪并将其正法。

在招抚收揽天下义师民心上 ,刘伯温建议朱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并以“大明”为国号,以此号召群雄来归,百姓民心所向。

另外,刘伯温还帮助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灭元方案。

可以说,在大明基业的奠定上,刘伯温为朱元璋的大明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使得大明军队从此成功实现逆袭,走上脱胎换骨路线。

在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张士诚部后,直面的是战斗力强大的蒙古骑兵。

尽管,当时的元朝给人的印象是,“朝廷腐败”和“皇帝昏庸无能”,但是在军事方面,当时负责缴平农民军起义,执掌大元王朝军事大权的扩敦帖木儿(汉名:王保保)等人,都是不世出的名将英豪,他们手下的元军,军纪严明,并无腐败无能之象。

要对付如此悍敌,显然比陈友谅、张士诚要复杂许多,何况他们的背景还是依托着偌大的大元王朝。

而这时候,朱元璋点将徐达与常遇春,专门与元军展开对抗。

先说说徐达与常遇春带领的明军。元军以骑兵见长,而在当时,徐达与常遇春的骑兵不但吸收了元军骑兵优势,而且还将其进行了升级。如徐达擅长指挥,常遇春擅长奔袭。因此,尽管,在战争中,元朝名将王保保的骑兵力量几乎已经恢复到了铁木真时代的水平,但他碰上徐达带领的明军,也算是棋逢敌手,不得不甘拜下风。

此后的两场决战,“太原之战”与“定西沈儿谷之战”足以说明见证!

徐达与王保保前一场对决:太原之战

在这场战斗中,明军集结了两大著名将星,北伐元帅徐达,副元帅常遇春。

明军起先的打算是直捣太原,然而这一计划被元朝王保保看穿,他干脆来了个将计就计,抢在明军之前驰援太原。

这么一来,兵力处于劣势的徐达,眼看陷入重重危机之中,于是,徐达也将计反计,打算以主力殊死一搏。徐达军趁着夜色发动劫营,突袭元军大营,这使得大部分在沉睡中的元军措施不及,慌乱不知择路。而这一次,原本兵力根本不占优势的徐达军,歼灭元军4万人,俘获4万人。相当于一场战斗整整挫敌8万。可谓大获全胜。

徐达与王保保后一场对决:定西沈儿谷之战

在这场战斗中,明军进军甘肃,元朝名将王保保以攻为守,主动向兰州发动攻击,希望以此引来明军救援,而后意欲集中优势兵力将明军全歼之。

这时候,明军由徐达为统帅统军迎战,两军在定西沈儿谷展开对峙。

这一场战役,从军力上,徐达军依然不占优势,而且后勤补给也是相当的不顺畅,在此种情况下,久困则必败。

面对如此危局,徐达采用“疲敌之计”来麻痹元军。徐达命军队昼夜不停擂鼓呐喊,做出大举要进攻的样子,然而他却“只打雷不下雨”,明军虽然看似气势汹汹马上就要发动进攻了,但却总是只喊喊迟迟不动手,而且其间,实在等得不耐烦的元军还多次反扑,都被元军一一击退。就这样,徐达令明军此种状态持续多日,着实托的元军筋疲力尽,几乎已经对明军的进攻状态在感觉上麻木了。

突然,一天夜里,徐达果断下令发动猛烈反击。是夜,明军以中央突破战术的雷霆之势直捣元军大营。这一次,又打了元军一个措手及防,直接打到王保保带领的元军全军覆没。

这一次,明军俘获元军5万6千多人,缴获驼马5万多匹,而且,王保保也如丧家之犬般带着一家老小仓皇逃离。

可以说,定西沈儿谷之战,是元军在成吉思汗以来,蒙古骑兵遭遇的最惨痛的一次毁灭性打击。

由此来看,为何看似原本不成气候的明军,最终能够以迅速的状态打败曾经声威远播,军事力量强大的元军?其主要和朱元璋“会用人,用对人”的高明决策分不开。朱元璋亲自点将任用的刘伯温与徐达等人,可谓“文能治国,武以安邦”,如此文武绝配,难怪在明军面前,后来遭遇再强悍的敌人也基本都拿他不在话下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