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说来听听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9

1. 后来居上 文言文的翻译

发 音 hòu lái jū shàng

释 义 居:处于。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示 例 今老矣,乐不预少年文酒之会,~,又不知其为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四)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后者胜前者

近义词 青出于蓝

反义词 一代不如一代

歇后语 刀茅变枪炮

灯 谜 砌墙;迭罗汉;一楼客满;武则天称帝

【典故】汉武帝时,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3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还只不过是个小官,职位低得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政绩显著,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直到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就业绩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心胸狭窄,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通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你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后来居上,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不通情理的。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拂袖而去。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后来者居上,原本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就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了。汲黯认为提拔人才一定要论资排辈,反对后来居上,是不可取的。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2. 有啥好的古诗词名句说来听听

1 遡游从之,宛若水中央 诗经 蒹葭 2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诗经 渡易歌 3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 离骚 4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坚。

屈原 离骚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 6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卓文君 白头呤 7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8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长歌行 9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汉乐府 饮马长城窟行 10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月明星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在高,海不厌深。 曹操 短歌行 1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 观沧海 1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 13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曹丕 短歌行 14 高树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曹植 杂诗其一 15 仰手接飞猿,府身散马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白马篇 16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曹植 野田黄雀行 17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曹植 七哀诗 18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左思 咏史 19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 归田园居 2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饮酒 21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 登池上楼 22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 陆凯 赠范晔诗 23 精卫衔其木,将以填沧海。

陶渊明 读《山海经》 24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谢眺 晚登三山望京邑 25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 入若耶溪 26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胡太后 杨白花 27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民歌 敕勒歌 28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薜道衡 昔昔盐 29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虞世南 咏蝉 30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 在狱咏蝉 3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32 少小季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 回乡偶书 33 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34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星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35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不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3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望月怀乡 3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登黄鹤楼 38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凉州词 39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临洞庭 4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出塞 41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42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 凉州词 4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4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

王维 使至塞上 45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 黄鹤楼 4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静夜思 47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赠汪伦 48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9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朝发白帝城 50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 登金陵风凰台 51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今日之日不可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52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别董大 53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离适 燕歌行 5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望岳 5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春望 56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杜甫 登岳阳楼 57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蜀望 58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车鳞鳞,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杜甫 兵车行 59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逢人京使 60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枫桥夜泊 62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63 春潮带雨夜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滁洲西涧 64 去年今年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印红。

崔护 题都城南庄 65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66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游子吟 67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8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 秋词 69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竹枝词 70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乌衣巷 7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7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

3. 田差戒奢文言文翻译

田赞穿着破旧的衣服见荆王,荆王说:“先生的衣服怎么这么破旧?”田赞说:“衣服怎么会比这个破旧呢?”荆王说:“说来听听。”田赞:“铠甲比这个还破。”王:“怎么说呢?”赞:“冬天穿上它(铠甲)很寒冷,夏天穿上它很热,衣服没有铠甲破旧。我穷,所以衣服破旧。现在大王是一国的君王,富裕没有人能比得上,却喜欢让人民穿铠甲,我自私觉得大王这样做不可取。这是或许为了行仁义吗?穿铠甲之事就是打仗之事,砍断人家的脖子,挖人家的肚皮,毁人家的城池,杀人家的子女,名声又不光彩,或许是为了行实际吗?如果你考虑加害别人,别人也考虑会害你;如果你考虑危害别人,别人也会考虑危害你,这实际上很不安宁,这两种情况,臣以为大王都不可取。”荆王找不到话来回答了。(田赞)的反战主张虽然没有广泛实行,却也说出了他自己的观点。

4. 趣味语文小故事200字

灯谜联难倒君臣

有一年元宵节前夕,乾隆帝让每位大臣都糊一盏灯,上面写好谜语、对联或诗文送进宫来,让大家一同欣赏,共度元宵佳节。

到了元宵节这天,各式各样的彩灯挂满了御花园。乾隆与文武百官在御花园里走动,就好像是在灯海里神游。他们每到一盏灯前,或赏诗,或猜谜,或对句,不时发出一阵阵酣畅的笑声。

文武大臣众星捧月般地陪着乾隆帝来到纪晓岚献的彩灯前,只见上面挂着一副灯谜对联,上写: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即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满朝文武看了这副灯谜对联,立刻收敛了笑容,皱起眉头,他们都被难住了。

既爱对句又喜猜谜的乾隆帝,这时也没了辙。君臣一起,搜肠刮肚,绞尽了脑汁,但猜来猜去,还是不知所云。最后,只得让纪晓岚自己揭开谜底。

原来,谜联是打两个字,上联是“猜”,下联是“谜”。

5. 解答文言文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杰出的人才、享有清名的人,以及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

孔文举到了他门口,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孔文举进去坐在前面。

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啊?”孔文举回答说:“从前我的先人孔仲尼和您的先人李伯阳有师友之亲,这样说来,我与您不是世代通家之好吗?”李元礼和宾客们对他的回答没有不感到惊奇的。这时,太中大夫陈韪刚进来,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

陈韪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后大未必会怎么样。”孔文举说:“照您这样说,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非常尴尬。

6. 后来居上的故事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

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 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

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

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 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7. 两个名人故事

《寇母遗画教子》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的一天上午,大宋都城汴京的宰相府里大摆宴席,宰相府门前则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京城的达官贵人们纷纷带着厚礼前往宰相府。

原来今天是新任宰相寇准43岁生日,此时的正寇准端坐在太师椅上,春风得意,喜气洋洋。 突然,一个家人来到寇准身边,附在寇准耳边轻声说道:“老爷,门外有位老太婆,自称是老爷家的老奴刘妈,说有话要对老爷讲。”

“刘妈,”寇准心里一怔,“十多年不见了,这般时候她来干什么?不……”“见”字还没说出口,寇准就觉不妥。 刘妈虽是个仆人,但在寇家多年,忠厚老实,曾尽心尽力侍奉母亲多年,我怎么能不见呢?于是改口说道:“请刘妈到大堂上来。”

工夫不大,就见老态龙钟的刘妈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寇准面前,说了声:“老爷,您好!”随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捧出一个卷轴。 寇准连忙走到刘妈身边,双手扶起刘妈,接过卷轴问道:“这是什么?”刘妈答道:“这是太夫人生前给老爷留下的一幅画。”

“既是太夫人遗物为何到今天才送来?” “太夫人曾嘱咐老奴,一定要等适当时机再给老爷,老奴不敢违背。” 寇准闻言,默默地打开卷轴,刚看了一眼,立时打了个激灵。

只见整个画面狂风怒号,大雪纷飞。画的正中间有一间破茅草房,屋内昏黄的油灯忽明忽暗。

油灯左边的母亲一边织布,一边看着旁边的儿子。一旁的儿子正在油灯下专心致志地读书。

画的右上角是母亲亲笔题写的“寒窗课子图”五个大字。左下角则是母亲亲笔书写的一首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

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画还没有看完,寇准早已泪流满面。

原来,寇准自幼丧父,全凭母亲纺线织布养家糊口,家境十分贫寒。日子虽然过得非常艰辛,但寇母并没有忘记教子的责任,她常常夜里一边纺线织布,一边教小寇准读书。

在她的严格要求下,聪明的寇准学业进步很快,19岁便考中进士,是当时最年轻的进士。 就在寇准考中进士这一年,寇母不幸重病在身。

临终之时,寇母将自己亲手画的一幅《寒窗课子图》交给了身边的刘妈,并叮嘱说:“日后寇准做了官,等他有错处时,你再将这幅图交给他。”说罢,劳累了一生的寇母终究像一盏耗尽油的灯一样熄灭了。

寇准为官之初,尚能做到廉政节俭,后来慢慢地开始讲排场,比阔气。 见妈见时机已到,遂趁寇准大过生日之机将遗画交给寇准,希望能对寇准起到教育作用。

看罢母亲的遗画,寇准不由想起了他母子当年所受的痛苦,尤为母亲“遗画教子”的良苦用心所感动。想到这里,他立即下令撤去寿宴,退还寿礼。

从此,寇准牢记母亲增教诲,勤俭持家,勤于正事,终成一代贤相,一代名相。 《诸葛亮喂鸡读书》 诸葛亮字孔明,湖北襄阳人,从小父母双亡,跟着叔叔生活。

诸葛亮叔叔将小诸葛亮委托给南阳名士水镜先生,在那里学习天文地理、兵法谋略。 水镜先生这人有个习惯,每次讲课都不定时,一听到鸡叫就不讲了,可诸葛亮还没听够呢。

后来,诸葛亮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 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

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 ”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苏东坡改对联读书》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

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

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谜底:加“发愤”,和“立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