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豆科植物毛杭子梢的根·《中医大辞典》·大红袍
      3.1 大红袍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4 豆科植物毛杭子梢的根·《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红袍
      4.1 拼音名 4.2 大红袍的别名 4.3 来源 4.4 原形态 4.5 性味 4.6 功能主治 4.7 大红袍的用法用量 4.8 摘录
    5 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中医大辞典》·大红袍
      5.1 大红袍的别名 5.2 来源及产地 5.3 性味归经 5.4 功能主治 5.5 使用注意 5.6 化学成分 5.7 大红袍的药理作用
    6 紫金牛科植物铁仔的根或全株·《中医大辞典》·大红袍
      6.1 大红袍的别名 6.2 来源及产地 6.3 性味 6.4 功能主治 6.5 化学成分 6.6 大红袍的药理作用
    7 紫金牛科植物铁仔的根或枝叶·《中华本草》·大红袍
      7.1 出处 7.2 拼音名 7.3 大红袍的别名 7.4 来源 7.5 原形态 7.6 生境分布 7.7 性状 7.8 化学成份 7.9 大红袍的药理作用 7.10 毒性 7.11 性味 7.12 归经 7.13 功能主治 7.14 大红袍的用法用量 7.15 各家论述 7.16 摘录
    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大红袍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大红袍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大红袍

1 拼音

dà hóng páo

2 英文参考

clovershru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frican mlyrsine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豆科植物毛杭子梢的根·《中医大辞典》·大红袍

大红袍为中药名,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1]

3.1 大红袍的别名

锈钉子、地油根、山黄豆[1]

3.2 来源及产地

豆科植物毛杭子梢Campylotropis hirtella (Franch.) Schindl.的根。分布云南、四川[1]。

3.3 性味

涩、微苦,温[1]。

3.4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止痛[1]。

①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胃痛,扭伤。煎服:15~30g,或浸酒[1]。

②治外伤出血,烫伤,黄水疮,研末撒或鲜根烤取汁外搽[1]。

3.5 化学成分

根含表儿茶精,原矢车菊素B1、B2、B5、C1[1]。

4 豆科植物毛杭子梢的根·《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红袍

4.1 拼音名

Dà Hónɡ Páo

4.2 大红袍的别名

大和红、锈钉子、油根、扁皂角

4.3 来源

豆科秔子梢属植物毛秔子梢Campylotropis hirtella (Franch.)Schindl.[Lespedeza hirtella Franch.],以根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4.4 原形态

小灌木,高约1米,通体均被锈色硬毛。根直而长,可达50厘米,常有锈色油点,断面带浅红色。茎直立,枝有棱。三出复叶互生。夏秋开花,总状花序腋生或聚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蝶形花冠紫红色。荚果斜卵形,仅一荚节,被贴生长柔毛,紫色网脉明显。种子长圆形。

4.5 性味

微苦,涩、温。

4.6 功能主治

调经活血,止痛,收敛。用于闭经,痛经,白带,胃痛;外用治黄水疮,烧烫伤。

4.7 大红袍的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根烤出汁搽患处。

4.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中医大辞典》·大红袍

大红袍为中药名,出自《河北药材》。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丹参之别名[1]。

5.1 大红袍的别名

红根、紫丹参、血参根、大红袍[2]

5.2 来源及产地

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及根茎。主产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2]。

5.3 性味归经

苦,凉。入心、肝经[2]。

5.4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安神宁心[2]。

1.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冠心病心绞痛,症瘕积聚,风湿痹痛,心悸,失眠。煎服:9~15g[2]。

2.治乳腺炎,痈肿。内服并捣敷[2]。

5.5 使用注意

反藜芦[2]。

5.6 化学成分

本品含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丹参酸甲酯,次甲丹参醌,丹参新醌甲、乙、丙、β谷甾醇,3,4二羟基苯甲醛,儿茶精,芸香苷,维生素E等[2]。

5.7 药理作用

注射液能降低血压,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缩短实验性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作用,减轻急性实验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病变。对中枢神经系统具镇静作用。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及丹参酮Ⅱ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有抑菌作用。丹参酮ⅡA磺酸盐为水溶性,静注可治心绞痛。丹参还有改善微循环、抗凝及促纤溶作用[2]。

6 紫金牛科植物铁仔的根或全株·《中医大辞典》·大红袍

大红袍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药物》。为《中草药通讯》(1972,(3):26)记载的铁仔之别名[1]。

6.1 大红袍的别名

碎米棵、小铁子、牙痛草、大红袍、豆瓣柴[3]

6.2 来源及产地

紫金牛科植物铁仔Myrsine africana L.的根或全株。分布西南及陜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3]。

6.3 性味

苦、涩,平[3]。

6.4 功能主治

清热除湿,祛风止痛,收敛止血[3]。

1.治肠炎,痢疾,血淋,风湿痹痛,牙痛,咯血,血崩,便血,脱肛,子宫脱垂。煎服:9~30g[3]。

2.治咽喉肿痛。煎水含漱;刀伤出血。鲜叶捣敷;烧烫伤。鲜叶煎水洗创面。[3]

6.5 化学成分

茎皮和叶均含鞣质。叶、果实和嫩枝均含铁仔皂苷(Myrsine s aponin)。果实还含摁贝素、槲皮素。还含铁仔醌等[3]。

6.6 大红袍的药理作用

叶及小枝的乙醇提取物或铁仔皂苷对大鼠瓦克肉瘤256有抑制作用,但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太近,毒性颇大。摁贝素对绛虫有驱虫作用[3]。

7 紫金牛科植物铁仔的根或枝叶·《中华本草》·大红袍

7.1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7.2 拼音名

Dà Hónɡ Páo

7.3 大红袍的别名

簸赭子、矮零子、豆瓣柴、铁打杵、碎米果、牙痛草、碎米颗、碎米柴

7.4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铁仔的根或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sine african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来收,洗净,切设晒干。

7.5 原形态

灌木,高0.51m。小枝圆柱形,幼嫩时被锈色微柔毛。叶互生;叶柄极短,下延至小枝上;叶片革质或坚纸质,通常为椭圆状倒卵形,长12cm,宽0.71cm,先端广饨或近圆形,具短刺尖,基部楔形,边缘常从中部以上具锯齿,齿端常具短刺尖,背面常具小腺点,尤以边缘较多。花簇生或近伞形花序,腋生,基部具一圈苞片;花梗长0.51.5mm,无毛或被腺状微柔毛。花4数,长22.5mm;花导长约0.5mm,萼片广卵形至椭圆状卵形,具缘毛及腺点;花冠在雌花中长为萼的2倍或略长,基部连合成管,管长为全长的1/2或更多;花丝基部连合成管,管口具缘毛,花药长圆形;雌蕊长过雄蕊,子房长卵形或圆锥形,花柱伸长,柱头点尖,2半裂或边缘流苏状;花冠在雄花中长为管的1倍左右,花冠管为全长的1/2或略短,里面与花丝合生部分被微柔毛,裂片卵状披针形,具缘毛及腺毛;雄蕊伸出花冠很多,花丝基部连合,均被微柔毛,花药伸出花冠约2/3;雌蕊在雄花中退化。

果球形,直径达5mm,红色变紫黑色,光亮。花期23月,有时56月,果期1011月,有时2或6月。

7.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600m的荒坡、石山坡疏林下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肃、湖北、台湾、广西、西藏等地。

7.7 性状

性状鉴别 小枝圆柱形,常具棱角,被褐色柔毛,多切成段;叶面多皱缩,完整者呈椭圆形或倒卵形,长0.5-3cm,宽0.31cm,先端近圆形,常具小尖头,基部楔形,中部以上近边缘有腺点,羽状脉,上面深绿色。近革质。气弱,味苦、涩。

7.8 化学成份

铁仔含铁仔醌(myrisinone)和5O甲基摁贝素(5Omethylembelin)[1]。叶和嫩枝含皂甙,由报春花甙元(primulagenin)A与葡葡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以1:2:1:1摩尔之比例组成[2]。

7.9 大红袍的药理作用

抗肿瘤 叶及小枝的乙醇提取物100mg/kg或碎米棵皂甙5mg/kg对大鼠瓦克肉瘤256有抑制作用。 2.驱虫:贝素有驱虫作用(仅对绛虫有效),一般剂量为0.20.4克;过量可中毒。信筒子醌对绛虫等有驱杀作用。

7.10 毒性

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太近,毒性颇大。

7.11 性味

苦;微甘;性凉

7.12 归经

脾;肺;大肠经

7.13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清热利湿;收敛止血。主风湿痹痛;牙痛;泄泻;痢疾;血崩;便血;肺结核咳血

7.14 大红袍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外用:叶适量,煎水洗。

7.15 各家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驱风湿,活血。治痢疾。

2.《云南中草药》:消炎,止痛,止痢。治牙痛,肠炎,痢疾。

7.16 摘录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