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五兄弟的异样人生:两人位极人臣,两人战死沙场,一人隐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4
【太平天国历史专题202,本文由永宣论史原创,禁止转载】

在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东部的荷叶镇富托村(这里原属湘乡),总能看到很多外地的旅游观光客,他们来到这里,只为通过曾国藩故居走近这位近代历史人物。故居曰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
一、曾国藩和曾国荃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先后任湖广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官至正一品。他通过科举出仕,然后抓住时代机遇,创立湘军,帮助清廷剿灭太平天国,令大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他自己也因此升官封侯。而且不光如此,由于他的引导和培植,他们曾家兄弟都得以出人头地,最后也算得上是满门荣耀。

曾家一共有五个兄弟,曾国藩是长兄,以下依次为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他们兄弟五人中,两人位极人臣,两人战死沙场,还有一人留守老家。

除了老大曾国藩之外,还有老四曾国荃也位极人臣。

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甫,人称曾老九或九帅,顺便说一下,曾国荃因为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所以才有“曾老九”之称,然而在曾国藩家五个亲兄弟中他排行却是老四。曾国荃不擅长科举,或者说不喜欢钻研读书这种事情,曾经跟着曾国藩在京城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贡生相当于举人吧,当然含金量没有通过乡试中举者高,毕竟贡生可以凭关系、凭钱等弄到。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 可以去了解一下。

如果通过科举途径来,曾国荃几乎就无法发迹了,但是时势造英雄,时代机遇帮了他。“长毛”太平军的出现,曾国藩找到了一条功业大道,而他又把老四曾国荃引上了这条路。1856年,石达开率太平军在江西节节胜利,曾国藩的湘军落于下风,情况危急,在老家的曾国荃为了救哥哥,也为了闯一闯而改变一下时下蛋疼的人生,于是向湖南巡抚骆秉章申请,招兵三千,奔赴江西战场。没想到,曾国荃初次领兵就成绩不错,夺取了吉安,他把湘军稍作整编后,命名为“吉字营”,他立刻被朝廷赏赐同知衔。同知是知府副手,正五品,考个进士做县令也才七品,机遇来了,转身就能实现三级跳。

此后,曾国荃百战成名,积累战功,1861年攻克安庆,这一年他因功得到了一品顶戴。1864年7月他率领湘军攻陷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纵兵焚烧抢掠7天7夜,血洗全城。曾国荃因功赏太子少保衔,封一等威毅伯,赐双眼花翎。他哥哥曾国藩赏太子太保、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
二、曾国华和曾国葆
一将功成万骨枯,同样的,曾家一大家子肯定也付出了不少心血或代价。老三曾国华和老五曾国葆就是阵亡在这条血腥之路上。

曾国华(1822年—1858年),他和曾国荃相似,读书是差了点(买了个五品同知衔),但是投笔从戎却不含糊。

在曾国荃去救哥哥的大半年前,曾国华和普承尧招了五千兵去救武昌,连克周边六县,帮了曾国藩的大忙。从此曾国华转变成了一员湘军骁将,稍后转入李续宾部,做了李续宾的副手,帮办湖北军务。当时的李续宾是名震江南,把太平军打得节节败退,和曾国华带着数千湘军精锐直逼太平天国重镇安庆,因为是孤军深入,所以遭受了灭顶之灾。在安徽三河镇,他们被陈玉成和李秀成的太平军主力围歼,最后全军覆没,6000湘军丧命,李续宾也身死。曾国华力战而死,英年36岁,令曾家哀痛不已。不过清廷抚恤深厚,准国史馆立传、御赐葬银赐一坛、赏骑都尉世职,予谥愍烈,赠资政大夫。

曾国葆(1829年—1862年),名贞斡,字季洪。他是老五,曾家五虎中的老幺。他“厌薄举业,不肯竟学”,比曾国荃更有个个性,1853年,才24岁的他就带了600人跟曾国藩去常德剿灭土匪,由此可见他带兵比曾国荃和曾国华都早,只因为年少,而且为了保险(五兄弟不能全部去干血腥的活),曾国藩开始没有让他带湘军上前线。直到曾国华战死了,曾国葆悲愤交加,“誓出杀贼,以报兄仇而雪前耻”,于是他也上了前线。

永宣觉得,曾国葆的血性比曾国荃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初上阵就是血战安庆,在那里,曾国葆很快适应了恶战模式。攻克安庆后,一路又杀到天京雨花台。中间毫不停歇。1862年秋冬之际,李秀成率十三王共计十几万太平军救援天京,和湘军血战于雨花台。曾国荃率领湘军两万余人,恶战太平军十万之众,前后46天,双方几乎都豁出去了拼了老命,最后湘军取胜,太平军败退。

然而,湘军也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曾国荃脸上中弹了,曾国葆日夜血战得不到休息,加之有瘟疫,所以他病倒了,随后病死在军营之中,英年33岁。可惜曾国葆没能熬到湘军攻克天京的那一天,曾国藩(撰写曾国葆墓志)和曾国荃非常伤心,清廷赠按察使。李鸿章认为抚恤太低,站出来为曾国葆陈述战绩,于是改为二品议恤,赠内阁学士,予骑都尉世职,建专祠,谥靖毅。
三、曾国潢
曾家兄弟有4人因为剿灭太平军而建功立业,只老二曾国潢留守老家,有着另一种人生道路。

曾国潢(1820年—1886年),他虽然是老二,由于曾国藩一直在外做官,他成了家里实际上的长兄老大,因此,料理家务,管理家族事务方面,由他操手。这个原因导致他不能轻易离开位置。当然,年少时候他也尝试过读书,但是天分不高,也跟曾国藩到过京城游学(毫无进益,只好捐个监生)。曾国潢于1846年底从北京回到家乡之后,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叮嘱他,要在家里好好帮助父亲、叔父管理家事,时时不离祖父左右。老大曾国藩就这样帮老二固定好了角色,后面不管刚需多强烈,曾国藩叫遍了老三、老四、老五,也不动老二。

于是曾国潢算是在老家过着隐逸的生活,不用刀头舔血,不用枪林弹雨,但也不能加官进爵而飞黄腾达。当然,曾家也幸亏有他留守老家,这使得其他兄弟在外能全力建功立业,不用怎么分心。曾国潢于1886年去世,终年66岁,死之后,因为曾国藩和曾国荃的关系,被朝廷诰授通议大夫,封建威将军。

总的来说,曾家原本是普通的读书之家,曾国藩的天资很一般,其他兄弟更是,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时代机遇,曾国藩最多混个朝廷大员而光荣退休,虽然曾家会是个富贵人家,但是荣衰过程和影响必然会短暂得多。就是因为碰到并抓住了时代机遇,曾家兄弟都得以以平平之资质建熠熠之功业。私以为文治武功,或说文韬武略非曾国藩所能及,而修身治家,识人传道为其所长。曾家家族能历经百余年不衰,全赖曾国藩几兄弟这代人的开创之功也。 <hr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