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字读懂《湖心亭看雪》---我读语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三个字读懂《湖心亭看雪》---教学随笔1

湖心亭看雪乃一代大师张岱的传世之作,也是几百年来人们公认的名篇,被选进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开始教学这篇文章,翻阅无数资料,发现大多数资料的解读都模棱两可,很是垃圾。于是有了写下这篇随笔的冲动。

其实,在我看来,读懂本篇文章并不难,只需读懂三个字即可读懂全文。

一,从“痴”读懂其情

文中出现了两个“痴”字 ,即“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问,两个痴分别是什么意思?二问,两个痴有何异同?

毫无疑问,在舟子眼里,相公之痴,就是痴迷山水,西湖雪景。而在作者眼里,痴迷雪景并非全部。

晚上八点看雪,奇寒天气你看学,湖心亭上看雪,边喝酒边看雪,这些在舟子眼里即为痴迷雪景。但是如果认为这是张岱看雪的全部,那就大错特错了。

何以见得 :张岱看雪与湖心亭上两人赏雪不同。一是张岱到亭上,见有人铺毡对做,即有避开之意,于是才有见余,二部是余见。大喜,不是余,而是湖心亭上赏雪之人,且用了动词“拉”,于是余“强”饮。其中要注意分析“三大白”,大多数资料将“

三”分析为多,因为前面有大雪三日为例,大雪下了数日。可是此时则不可翻译为多,因为后面跟的是“大”,意思是杯子的容量大,有后面接着说匆匆而别,所以在强调了大的时候,就不会去强调多。喝的杯数多,杯子又大,那就没有匆匆的意思了。就不可能是强饮,更不可能是三大白而别,而应该是通宵达旦。那么有一个疑问,为何大雪三日可以翻译为多,而这里又不行,因为大雪,三日是两个词,而这里三大白是一个词组。

说到这里,我们明确知道他们的痴是不一样的,那不同究竟在哪里?我们先留着这个疑问。

我们先讨论下一个问题,文章开头

崇祯五年十二月,即用明朝纪年,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我们很奇怪,老师教我写文章,总是要讲究首尾呼应,可是本文中却没有看见首尾呼应,难道是明代小品文没有这个讲究吗?

如果这样想,你就错的离谱了!

本学期另外的两篇小品文,也都首尾呼应了。如《记承天诗夜游》,

开头是“元丰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夜,解衣越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结尾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入吾两人而。”首尾呼应吧!

再如《答谢中书书》 中,开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结尾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至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代是康乐,今天是我,所以说是古今共谈了。

以上说明,首尾呼应是古今惯用,当然本文也不例外。开头用明朝纪年来说故国之思,结尾用痴来与开头呼应。这里的痴就痴迷于对故国的思念。这就是张岱的痴于湖心亭上赏雪人的痴的不同。这就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张岱在本文中主要表达的深沉情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