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春江花月夜为什么是古体诗? 古体和近体究竟该怎么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7-10-27
因为人家是唐朝呗!
第2个回答  2007-11-09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
第3个回答  2007-10-27
什么问题去百度上一查就ok了的!
哈哈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2
  古体诗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张籍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
  近体诗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唐朝的春江花月夜为什么是古体诗? 古体和近体究竟该怎么分
古体诗与近体诗是两种不同的诗歌体裁。古体诗形成于近体诗之前,除楚辞外,几乎涵盖了所有古代诗歌的体裁,也可称为古诗或古风。这类诗的特点是形式自由,没有严格的对仗和平仄要求,押韵相对宽松,篇幅长度也不固定,包括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等多种形式。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极为罕见,尽管...

春江花月夜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近诗体。《春江花月夜》是近体诗。《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长篇歌行。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突...

春江花月夜算是词牌吗?
古体诗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宫体诗”吗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是“宫体诗”。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形式上,它辞采浮艳,格调婉媚;内容上,具有浓浓的富贵气和脂粉气,不出宫廷生活和男女私情,它肇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唐初诗坛,承齐梁余风,宫体诗仍很行时。宫体诗一直为世人诟病...

被评价为“宫体诗的救赎”是哪一部作品?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能否担当得起闻一多所说"宫体诗的自赎"?一、何为宫体诗?说起宫体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最早产生于齐梁永明年间。宫体,因名思意,就是产生于宫体,描写宫廷生活的诗,唐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统治者不思进取,尤醉心于其中,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统治者推崇,最...

《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压全唐”,它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文学...
其实,王闿运称《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与其崇古尚雅、喜绮丽缘情的诗学审美密不可分,他本身就喜学词藻婉丽、语含悲情的“刘希夷体”,而张若虚的《春江》又青出于蓝。因此他的横绝不是指整个唐诗,而是相对于齐梁以来流行的宫体诗。闻一多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也是指相对于齐梁...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是孤篇压全唐?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解析
一、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

张若虚以及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为何以“孤篇盖全唐”?
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说:“在这种诗体面前,一切的赞叹都是饶舌,几乎是亵渎。...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思,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个评价是很高的,但并非过誉。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成为唐诗大家,其原因就是在于...

《春江花月夜》,究竟好在哪里呢?表达了什么?
对于这首诗的本身,就不多做分析了,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里面称赞,《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因为张若虚这首诗,虽然还有宫体诗的形,但内涵已经改变,这是《春江花月夜》胜过前朝宫体诗的地方。总之,《春江花月夜》确实是一首伟大的诗,但要说“孤篇压全唐”...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