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因’和‘于’的所有用法和意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3-05
就是因为的呀
第2个回答  2012-03-05
“因”:
①<动>因袭;遵循。《过秦论》:“蒙故业,~遗策,南取汉中。”
②<动>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之以饥馑。”
③<动>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④<动>顺应。《察今》:“变法者~时而化。”
⑤<名>原因;机会。《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
⑥<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喜以谬赏。”
⑦<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可译为“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⑧<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依照”、“根据”。《核舟记》:“罔不~势象形,各具情态。”
⑨<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鸿门宴》:“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⑩<副>就;于是。《鸿门宴》:“贡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⑾<连>因为;于是。《雁荡山》:“祥符中,~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屈原列传》:“上宫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谗之。”

“于”:
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于泓。”《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
②<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
③<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
④<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⑥<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于飞。”
【注】“于”和“於”二字是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用“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前,其余写作“於”。但是,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於”不能写作“于”,参看“於(wū)”。用作人名和词缀的“于”不能写作“於”。此外,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汉字简化后都写作“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