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 冠字为何读四声

冠表示帽子 应该读一声阿,为何却读四声呢

第1个回答  2007-07-11
读平声的“冠”是名词。(因为声母是清辅音,所以现代读阴平,就是普通话的第一声)就是“帽子”的意思,比如“鸡冠”。
读去声(也就是普通话的第四声)的“冠”是动词,就是“戴帽子”的意思。
这种读音分别字义的规则,在传统上叫“破读”,也叫“读破”。至于读平声时为名词而读去声时为动词,这在语言学上叫做“去声名谓化”。假如读平声时为动词而读去声时为名词,这在语言学上叫做“去声名物化”。

在文言文里可以说的名词做动词,类似的词有好多!!
如衣,读一声是名词,衣服 读四声是动词,穿衣.
等等,你可以去查文言的字典可能有吧!!
第2个回答  2007-07-11
mù hóu ér guàn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冠发一声时做名词用,这里第四声因为做动词用。
第3个回答  2007-07-20
“古文里面名词用做动词时就读第四声 ”
(1)不光是文言文如此。现代也有例子,譬如北京话,平声“膏”是名词,给大车的车轴上油膏,可就说成去声的“膏”,这就是方言中去声名谓化的证据。

(2)不光是名词用做动词时读第四声。比如,把东西分开,这个动词读平声的“分”,分开后的每一部分叫做一“分”,这就是去声,是个名词,后来写成“份”了。这就是去声名物化。
第4个回答  2007-07-11
这个是动词,所以读四声
第5个回答  2007-07-12
古文里面名词用做动词时就读第四声
第6个回答  2007-07-11
读平声的“冠”是名词。(因为声母是清辅音,所以现代读阴平,就是普通话的第一声)就是“帽子”的意思,比如“鸡冠”。
读去声(也就是普通话的第四声)的“冠”是动词,就是“戴帽子”的意思。
这种读音分别字义的规则,在传统上叫“破读”,也叫“读破”。至于读平声时为名词而读去声时为动词,这在语言学上叫做“去声名谓化”。假如读平声时为动词而读去声时为名词,这在语言学上叫做“去声名物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