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什么材质的相片纸不容易氧化,不用过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4-17
  手机的显示屏幕从材质上基本可分为四种,他们分别是:CRT显示屏、PDP显示屏、LCD显示屏、OLED显示屏。PDP显示屏、LCD显示屏、OLED显示屏属于平板显示领域。PDP显示屏也就是所谓的等离子显示屏,日本松下在这方面的技术最好。PDP的优点有亮度均匀、色彩还原性好、灰度丰富、响应时间短、寿命又长。虽然PDP优点明显,不过最后还是很快被淘汰了,究其原因有很多,比如技术不成熟,一些先天的缺陷如:耗电量太高、不能承受重压、效率偏低、存在串扰,还有成本太高等才是罪魁祸首。解决这些问题,光靠技术上的提高和完善是远远不够的,这些顽疾和硬伤也就决定了PDP迟早要被LCD超越和取代。
  
  除去TN、STN、CSTN和PMOLED这些老技术之外,当前主流的显示屏都可以划分到TFT阵营当中,而我们手中所用的手机,都属于这一类。TFT并不是一种屏幕材质,它其实只是屏幕的一种驱动方式,我们一般形象地将其比喻成一个小开关,来控制屏幕每个子像素的明亮程度。关于TFT的材质,目前主要有a-si(非晶硅)、LTPS(低温多晶硅)和
IGZO(氧化物TFT)等几种,主要是电子迁移率和阀值电压上的区别。a-si的电子迁移率为 0.5~2 cm2/Vs,LTPS 为 50~300
cm2/Vs(实验室最高为 600),IGZO 为 10~15
cm2/Vs。这方面的知识牵扯面较广,说起来也比较复杂,所以在这里我们只简单地提一下。a-si由于迁移率低,而且只能形成n型而不能形成p型半导体,因此只能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像素组件而不能形成驱动电路;而如果采用LTPS技术,驱动电路等周边电路都可以集成在玻璃基板上,也更适用于图像分辨率更高的LCD产品,现如今但凡ppi在300以上的均为LTPS。使用TFT驱动的屏幕按材质又可分为TFT-LCD和AMOLED。
  
  我们先来说TFT-LCD,在zealer团队关于Xperia
Z的评测视频中有提到过,TFT-LCD从液晶分子(均为棒状液晶)排列上还可细分为TFT-TN、TFT-IPS和TFT-VA。TN、IPS和VA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液晶显示屏,只是其中的液晶分子排列和通电时的扭转方式不同而已。
  
  
  
  TN的液晶为正性液晶,上下两层配向膜(一般为PI材质)为正交排列,液晶分子通过摩擦在配向膜的沟槽中诱导取向,排列方式为水平螺旋型。配向膜的外侧还有两层相互垂直的偏振片,就相当于两道互相垂直的格栅,起到滤光的作用。背光是圆偏光,透过第一层偏振片后为线偏光,但如果不发生扭转就通不过第二层偏振片,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黑色。而液晶分子的作用就是利用其螺旋结构引导光线发生扭转,进而透过第二层偏振片。电极加在上下两端,不通电时背光通过水平螺旋排列液晶分子的引导穿过偏振片,屏幕为白色;通电时液晶分子发生扭转,变为竖直排列,光通不过,即为黑色。但是屏幕显示时,不同角度看到的液晶分子真实排列的形态是不同的,有时看到液晶分子的长轴有时看到液晶分子的短轴,以致人眼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实际显示内容在颜色和亮度上都有一些差别,这也就是TN屏视角差的原因了。而且TN由于偏振片的效能限制,最大尺寸只能做到32寸,32寸以上一般都是VA和IPS。但TN的最大优点就是成本低,其实除去视角问题和对比度外,TN的显示效果还是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并且响应速度也不慢,在3V的驱动下响应时间一般为8ms左右。
  
  
  
  VA屏和TN刚好相反,它采用负性液晶,不同于TN的水平摩擦取向,它的液晶分子是竖直挂靠在配向膜的侧基上的,不需要摩擦取向,这样也使得其工艺相对简单,更适合电视类大型屏幕的制作。对于VA
屏幕来说:不通电的时候,光是透不过的,屏幕显示为黑色;通电时液晶分子扭转,光线被引导而通过,屏幕显示为白色。因为液晶分子最开始的物理状态是垂直排列,所以 VA
屏幕的全黑要更黑一些,相应的对比度也较高。但是和 TN 一样,液晶分子的扭转过程中动作幅度都比较大,一个由水平变竖直,一个由竖直变水平。所以同理,VA
在视角方面也稍显不足,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衍生出 MVA 和 PVA 等系列产品的原因。另外,VA的响应时间比较慢,3.8V的驱动下响应时间一般为
30ms。由于TN和VA显示屏中的液晶分子都是在垂直和水平之间相互切换,所以人手按上去之后,液晶分子的排列均会发生比较大的形变,导致光线的透过受到阻隔,相应的屏幕显示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水波纹的来历了。
  
  
  
  再来说说后起之秀IPS。IPS技术的出现足足比TN晚了20年。但是出来之后最开始却无人问津,当时的IPS技术的确也不如TN那么成熟。直到后来在iPhone上的使用,“硬屏”的概念才真正走进人们的视野。其实所有液晶显示屏的显示原理都是相通的,光线都要通过液晶分子的引导才能穿透顶层的偏振片,进而达到显示的效果。IPS一般采用正性液晶(现在也有用负性液晶的),但不同于TN和VA,它的两层配向膜为平行排列,液晶分子在沟槽上诱导取向后,也是水平平行排列,这时候液晶形态规整,也没有发生扭转,所以光是透不过的,屏幕为常黑状态。电极的排布也不是上下两端,而是在底层玻璃的两边。于是通电后,液晶分子不需要由水平变为垂直,只需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扭转即可引导光线通过。而正是由于液晶分子始终是水平排列,所以手指按上去时液晶分子形变较小,对屏幕显示的影响也较小,这就是所谓“硬屏”的来历了。但是由于电场较弱的原因,液晶分子的扭转需要依靠相邻液晶分子的扭转来一层层带动,所以如果想要得到更快更好的显示效果,就需要增大驱动电压,由此也带来更高的能耗;不增大驱动电压就会使响应时间变慢,4.5V的驱动下响应时间为20ms,4V
的驱动下响应时间为
25ms。所以大多IPS厂商都选择在这两者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但是IPS也有它的优势,一方面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宽视角了,这是因为它内部的液晶分子始终为水平排列,所以不管你从任何角度看,看到的始终是液晶分子的长轴,理论上也就是说,你从任何角度看到屏幕的显示效果都是一样的。另外IPS在色彩还原方面也表现出众,颜色还原准确且真实。因为液晶分子只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稍微一动就是一个灰阶,这方面的表现大家就可想而知了。还有就是硬屏的结构可使
IPS 做到更轻薄,这也非常符合目前显示行业发展的需求,所以现如今推出的新款手机大都搭配IPS屏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