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德路,为什么叫文德路

紧急
请各位帮下手
无论系唔系真都照收啦

第1个回答  2013-10-13
文德路书画街
在清代文德路已俨然“字画一条街”,裱画、售卖文房四宝、书籍、古董字画的店铺鳞次栉比,知名的书店、古玩店、文具店多达几十家,文人雅士都喜欢来这里买笔墨纸砚等文具,搜购各种古籍善本,十分热闹。

文献资料显示,文德路字画街兴起的其中一个原因是18世纪广州“外销画”的出现。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起,被今天的绘画界称为“外销画”的艺术品开始在广州街头出现,地处广州珠江北岸的文德路出现了一间又一间专售外销画的商铺。

20世纪上半叶,时局变化急剧,神州大地风雷激荡,历经战火洗礼的文德路,虽然仍然氤氲着自远古而来的深厚文化气息,这条路上不断的毁坏与重建,也见证着这条书画长廊的数度巨变,编织出一幕幕令人或悲或喜的景观。

据周元峥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7年,文德路仍然是充满文化气息的街道。当时广东省文联大楼就在文德路,音乐、戏剧、美术协会等在那里设了办公机构。创办于1960年的广州文物商店,即现在的广州文物总店,是全国较早的文物商店之一,出售宋、元、明、清等历代名家字画、玉器、陶瓷等等,粤雅堂、博古斋等店铺是它的门市部。

1953年出生在文德路的老街坊秦五三说,小时候这里很清静,当时有一个在整个广州都很有名的书画装裱社,在那家店,他经常可以碰见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在中山大学任教的容庚、商承祚二老。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文德路上的书画商业开始复兴,以出售装饰工艺品较多。如今的文德路一带已成为广州市经营古玩、字画、陶瓷、裱画的文化市场,以经营字画、文物及装饰工艺品为主的企业有200多间。这些街铺以小面积为主,但每天有不少画作和工艺品新鲜出炉,一些店铺也以现场作画、现场制作的方式招徕顾客。同时,还有大量产自外地或本地的画作和工艺品从这里转运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尤其是装饰画市场,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客商从这里进货。

文德路字画文化街

以经营字画、文物及装饰工艺品为主,与南越国宫署遗址开发相结合,发展具有浓郁南越历史文化氛围的文化街。

资 料:

文德路是广州书画艺术品的专业街市,有“广州画廊”之称。满街均是装璜颇为精美的字画和工艺品。如果喜欢时尚前卫的风格,可以挑选一些复制西方名家的油画或抽象画。如果对中国传统情有独钟,众多的中国山水画或嵌玉艺术画。此外还有大量如非洲木雕、艺术干花等风格各异的工艺品。
文德路是广州著名的文化街,但经营布局比较分散、文化含量较低。为此,东山区政府将提升文化街的经营档次,重点发展金石古玩、字画、古旧书籍、文房四宝等文化用品经营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文化精品、老字号品牌。目前广州尚未形成一个规范、成熟的古玩、艺术品鉴定和交易场所,该区将大力支持文博单位和投资者在文化街内开设文物鉴定、展示、交易等文化经营项目,市民随时可以到这里进行咨询、鉴定,还可以进行古玩、艺术品的交易。

文德路:百年风雅有余韵

文德路是以前广州文教的中心区。路西是赫赫有名的番山旧址,古木参天、荒烟蔓草,南汉皇帝曾在山上修筑宫苑,后来宋军攻陷城池,烧为废墟。宋绍圣三年(1096)在废墟上兴建广州府学,又称广府学宫,规模十分宏大,从市一宫到十三中,都属学宫范围。很多广州人都叫它夫子庙,因为学宫里有一座气象森严的大成殿,供奉着万世师表孔子和七十二贤牌位。学宫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小街,西边叫府学西街,东边叫府学东街。府学西街至今尚存,宽仅四米,我们可以想象,府学东街大概也相差无几。

在1918年大规模城市改造运动中,府学东街被扩建为15米宽的大马路。因为在文明门东边有一条文德里,扩路时就借用了文德里的名字,命名为文德路。

从清代至民国年间,文德路一直是书香之地。裱字画的、卖古董、书籍和文房四宝的店铺,鳞次栉比,成行成市。文人雅士常来搜购各种古籍善本。康有为办万木草堂有三个地方,一个是长兴里,一个是卫边街邝家祠,还有一个就是广府学宫里的仰高祠。民国时,广法学院、留法学会、中德学会、律师公会、大同中学、北大同学会,都先后设在学宫之内。诗书礼乐,翰池书帐,真是个风雅之林。

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南馆原在文德南路,原聚贤坊内、清水濠畔,是蜚声四海的南园诗社旧地。元末明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五位诗人在这里结南园诗社。孙蕡有“岭南诗宗”之称,才华横溢,是我十分景仰的诗人,但他的一生却倒霉透顶,先是受人牵累入狱,获释后又遭人诬陷,谪戍边关,最后竟因曾为大将军蓝玉题画而受株连,被朝廷处死,临刑时仰天长叹:“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已斜。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记得第一次读这首诗时,读至最后十字,已是泪眼模糊。

五先生死后,南园变成了总镇府花园。后来,诗人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五人,因追慕五子遗风,重起炉灶,再结诗社,被称为“后五先生”。人们在南社遗墟上,建抗风轩祀南园前后五先生。

据《粤台征雅录》描述,南园“池榭幽胜,后临清水濠。今有僧居守,读书习静者,多假馆之。”张之洞主政广东时,买下濠北慈度庵和一些民居,在抗风轩建东南西北前后校书堂六所,以“十峰轩”为总汇,后来由提学使于式枚扩建为名动儒林的广雅书局藏书楼。一批学术名流在这里校刻“广雅丛书”。典藏之丰富,在岭南首屈一指。1912年藏书楼改建为省立中山图书馆。

1929年,市政府在文德路再建一座市立“国父纪念图书馆”,由广东建筑师林克明设计,在学宫翰墨池原址上奠基兴建,1933年建成。这就是今天的中山图书馆孙中山文献馆。从外部看,这是一座中国宫殿式建筑,但内部又透出某些欧洲宫廷建筑的影子,虽然已日显残旧褪色,但仍不失庄严典雅。

清水濠已被填为内街,中图南馆亦拆为平地,当年前后五先生引吭悲歌、题诗吟咏之地,如今做了临时停车场。文德路除了广州文物总店(粤雅堂、博古斋)和孙中山文献馆,还为人们保留着一缕昔日的风雅余韵之外,大部分店铺卖的都是廉价的装饰画了。我每次到文献馆,看着那两株拔地倚天、浓荫蔽日的百年古树,默默地耸立于尘嚣之中,仿佛有一肚子的故事,却无从诉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