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亡妻坟前一跪,感动国人的“昆仑卫士”,他的现状如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1-07

在战乱频繁的年代,当兵之人抛头颅、洒热血,在枪林弹雨中用血肉之躯诠释爱国热情;在国富民强的现代社会,众人享受着和平果实,国泰民安背后,是因为很多子弟兵在默默坚守岗位、奉献自己。

虽然,和平年代不再需要去到前线浴血奋战,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的机制运营的基本力量,需要各个岗位人员的坚守,岁月静好必定有人负重前行。这些子弟兵服从管理、淡泊名利,用极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践行着自己的工作职责,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不菲贡献!

比如今天所说的这个汽车兵,提到汽车兵,很多人都略感陌生,开汽车的也能叫做兵吗?一个运输员能发挥怎样的价值?

一、险象迭生的新藏线

说实话,永远不要小瞧看似平凡的兵种,他们的职责蕴藏着巨大的价值,说他们的工作“钱多事少”乃是偏见。在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发达的现代社会中,运送物资似乎变得易如反掌,只要会开车似乎就能完成运输任务,不然快递行业怎会如此发达?

其实不然,普通物资的正常运送基于四通八达的道路,在一马平川、畅通无阻的道路中完成任务不足为奇。但你可知,这些“康庄大道”外,还有很多崎岖坎坷、带有安全隐患的道路,比如“声名远扬”的新藏线!

今天所说的这个汽车兵,便是新藏线不可替代的“红细胞”,“这个驰骋在新藏线的红细胞”不害怕未知的滑坡泥石流吗?不害怕死神的到来吗?

当然怕,生而为人,敬畏生死乃是人之常情。除了死亡的恐惧,这个“红细胞”曾因运输物资在自己的亡妻坟前下跪痛哭。男儿膝下有黄金,他为何会对亡妻下跪?这个汽车兵又是谁?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二、张良善:不一样的兵、不一样的人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位汽车兵的出身,他叫张良善,人如其名,为人心地善良、踏实能干,张良善于1965年11月出生在陕西省安康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中,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张良善一心想要报效国家、奉献自己,当兵是他从小的志愿。

1984年10月,19岁的张良善应招入伍,如愿以偿地进入了部队。

1986年,21岁的张良善加入了部队的汽车营,开始了跟车生涯。很多21岁的青年血气方刚、好高骛远,觉得当兵是一件光荣之事,做汽车兵是大材小用!

但是,张良善觉悟极高、欣然接受,他觉得无论哪个职位都有属于它的价值,即使是汽车兵,也可以传递出不一样的当兵光芒!

所以,21岁的他克服种种浮躁,脚踏实地、认真负责,潜心学习运送物资的各种细节,很快便对运送物资的路线了若指掌,深得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

1986年,21岁的张良善成为了西藏阿里军分区汽车营的一名汽车兵,开始了在新藏线的“死亡之旅”。

1988年,因表现良好,23岁的张良善成功入党,入党不仅是他对党组织忠诚的表现,更多的是他对自己职业的认可。

或许大家都听过,新藏线被众人称为“死亡之路”,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如实描述”。它的“危险”系数不仅在于海拔高、地势陡,更多的在于防不胜防的天灾。

同时,新藏线乃是西部运输的交通要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也是进入西藏地区最为艰难的一条道路。新藏线不仅气候多变、氧气稀薄、地势崎岖复杂,还伴随着各种意想不到的自然灾害,像泥石流、雪崩、暴风雪。

任何一场灾难,对运送物资的汽车兵来说都是致命打击,山上一灾难,冰上一座山,所以称新藏线为“死亡之路”并不为过。

三、张良善:多次死里逃生

张良善曾表示:他在这条路上曾亲眼目睹,大概有一个排的战士牺牲在了新藏线的运输途中。虽然,起初张良善是个新兵,但他对运输却有一种天然的新鲜感和天分感,不畏惧不恐慌,他每年都要在这条充满危险的道路上往返十几次,新藏线在他的不断勇敢中已为其多次让路,这都要得益于张良善的“视死如归”。一个将生死置身事外的人,还有什么事做不好?

苦心人天不负。张良善觉得这条路早已深深刻在了他的心中,每当成功运送物资后,张良善都会有种莫名的成就感。然而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1987年,22岁的张良善就遇到了生命之险,在这次的运输途中,差点命丧新藏线。

1987年10月,张良善在运输途中为了帮助另一个战友修车,自己被始料未及的塌方困在山中,因上山的道路被阻断、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张良善被困雪山之中15天。

在此期间,他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蓬头垢面,一直苦苦等待救援,在最绝望之际,还写下了遗书。

15天后,奄奄一息的张良善被战友所救出。在鬼门关走过一遭后,张良善依然不后悔帮助别人,坚守初心、毫不畏惧,继续着运输工作。像这样的危险情况不止一次发生,但张良善从未退缩,不曾畏惧。

对于别人而言,新藏线只是一条可有可无的死亡之路,但对于山上驻守的士兵来说,它是生命之路,是给山上士兵运送物资的生命通道。如果张良善退缩,那山上的士兵将忍饥挨饿,在极度寒冷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性命之忧。所以,他的冒死运输是使命担当、责任使然。

四、昆仑卫士痛失爱妻

当然,像张良善这样的男子注定普通而不平凡,他的工作虽然普通,却承载着很多士兵的生命物质,意义非凡。

从1986年开始,21岁的张良善开始加入汽车营,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曾100多次往返于新藏线,在60多万里的往返途中,为士兵运输750多吨物资。

当然了,有付出必有回报,党和组织非常认可张良善的工作能力,被评为“昆仑卫士”,对他的突出业绩作出表彰。张良善曾六次获得了三等功、两次获得了二等功,深得士兵们的一致认可。

然而,在这荣誉的背后,张良善的付出是极大的。很多人只看到了他的光辉事迹、潇洒运输,他的家事却鲜有人知。

强大乐观的张良善无愧于战友、人民,却对一个女子愧疚一生,这个女子是谁?

这个苦命女子是他的妻子,也是开头所提到的那个令他下跪痛哭的人。

1992年,是张良善悲喜交加的一年,这一年他和自己的人生挚爱何桂丽喜结良缘、步入婚姻殿堂。27岁的他和妻子新婚不到10天,因部队有紧急任务而被召回。妻子何桂丽温柔贤淑、知书达礼,对于丈夫的工作性质高度支持。

回到部队后,张良善一心投入工作中,虽然想念自己的妻子,奈何工作任务繁重,不能和妻子经常联系。

直到后来,他得知自己的妻子怀有身孕时,张良善异常欣喜,他不仅收获了妻子、还收获了孩子。张良善答应妻子:当妻子分娩时,一定陪在她的身边迎接孩子的到来。

然而,这个承诺不仅没有兑现,还使他们阴阳两隔。她的妻子异常辛苦,快临产时突然感冒,为了保持婴儿健康,不得已生病住院。即将临产却突发感冒,对大人小孩都有一定的健康威胁,何桂丽这时最需要丈夫的陪伴。

但是,在这时张良善却收到需要为部队运送物资的紧急任务。如果不能在大雪封山之前,将物资送到士兵手中,这个冬天对士兵们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生命威胁;如果自己不能陪在妻子的身边,那她的妻子将会孤苦无依。

如此情况下,一方是自己战友,一方是自己妻儿,张良善最终选择了工作。他表示:“送完这批物资后,一定回去陪伴自己的妻子。”张良善忍痛踏上了送物资的道路,在车子到达红红柳滩时,就接到希望他能赶到医院陪伴妻子的通知,但车子已经行到半路,不能无人运送。

不得已,他拒绝了妻子的请求,车子继续行驶,张良善的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无奈。

自当兵起,他就预料到了一切后果,车子到达狮泉河时,又收到了病危通知书,张良善忍着剧痛继续运输,卸下物资后便连夜下山。

赶到医院后,他们的孩子已经夭折,只剩下极度虚弱的何桂丽泪流满面,对于满脸愧意的男子,何桂丽没有任何责备之意,弥留之际还在安慰张良善:“上山路上一定要慢点,要好好活着。”随后,妻子何桂丽去世!

何桂丽下葬那天,张良善穿上军装、戴上勋章、敬了军礼,下跪那一刻,张良善闷声痛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那么,张良善后来怎样了?

五、如今现状

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愧疚和缅怀,张良善亲手为妻子做了一个墓碑。

墓碑做成之后,他背着墓碑去到妻子坟前,表达对她的相思之意。

祸不单行,在妻子去世后,他的妹妹因病去世,年迈的老父亲不幸摔断双腿,整个家庭被阴霾笼罩,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这个男人一度伤心欲绝,但他还是硬挺着,撑过这段最为艰难、黑暗的时光。

后来,张良善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仅在工作上屡创辉煌,在婚姻上也重新找到了另外一个女子。于1994年,孕育了一个女儿,家庭幸福美满,因工作原因,张良善并不能时常陪伴妻女身边,但他会履行对妻女的承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