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究竟有多牛,一人撑起宋词的半壁江山,苏轼也赞叹不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前面看到一个帖子,讨论宋词TOP10,我看到大部分人的意见,都觉得苏轼和柳永当列前五,但苏轼和柳永的名字谁前谁后各执一词。

在十二看来,苏当在柳前,诚然,柳永的词对苏轼确实有极大的影响,而且苏轼后也经常和柳永作比较,但是柳词始终没有摆脱“词为艳科”的樊笼,真正打破“诗庄词媚”传统界限的乃是苏轼。

但是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也是无可厚非的,尤其苏轼对他评价甚高,认为柳永可比唐人高处。

柳三变因为一首词《鹤冲天·黄金榜上》得罪了当朝皇上,断了自己的仕途。

也正因为如此,他干脆摇身一变,取个艺名叫”柳永“,打着”奉旨填词“的金字招牌就往烟花柳巷去了。

柳永就这样把自己个人工作室开到了青楼红帐中,与当红歌妓同吃同住。所以柳永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尤其在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方面贡献巨大。

在北、南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就用了133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可谓一人撑起了宋词的半壁江山。

故此后人评,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当时的人,都觉得柳永的词俗,难登大雅之堂。

我们也都只说柳永是宋词婉约派不可或缺的代表人物。

但殊不知,柳永也有境界高绝的词作,甚至可以说柳永之词开豪放派先河。

这首词,就连大文豪苏东坡也赞叹不已: 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高处,不过如此。

意思大概就是说,柳永这首词的格调和境界,就是唐朝大佬,也不过如此。足见评价之高。

这首词就是著名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xiāo)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rǎn)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miǎo),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yó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nèn)凝愁!

整首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倍觉风流蕴藉。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词人本就是登高临远,这里加“不忍”二字,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柳永笔法之高妙,由此可见。

《八声甘州》遂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