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农历(夏历)是怎么计算每个月的天数的,如何判断每个月是29天还是30天?

中国的农历每个月是29天还是30天怎么判断?
注意:农历!~

第1个回答  2007-10-10
为了说明问题,要先回顾一下太阴历的来历。月亮也叫太阴。以月的圆缺作标准,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一年十二个月,不设闰月。这种历法,叫太阴历。
农业上的农时,是按照我国现在通用的公历和夏历来制定的。我国传统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农历是从夏代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有人把农历叫做夏历。另外,还有人叫它古历、老历、旧历、中历。现在还在使用的夏历,它的特点是:既很重视月相盈亏的变化,又照顾寒暑时节。它的历年长度和回归年相近,历月长度和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相近,大月为30天,小月29天。每年一般为12个月,354天;每19年中增加7个闰年,闰年中增加一个历月,全年共有384天。在农历中,2月份有时大月为30天;有时为小月29天。这样,几个月的平均长度就很近似于“朔望月(29.5306日)”的长度。农历是中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这种历法中安排有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事活动,而且主要在广大农村中使用,因此称为农历。民间也有称为阴历的,但这是不确切的。农历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在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平均约长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要根据太阳和月球的位置推算确定,而不是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左右,所以隔三年要安插一个闰月,再过两年又安插一个闰月,平均十九年有七个闰月。如何安插闰月,根据和季节、气候有密切关系的二十四节气来定。农历月份的名称按照“中气”而定,如含“雨水”的月份叫正月,含“春分”的月份叫二月等。不含中气的月份就定为闰月,用上个月的月份名称称闰某月。用这种办法置闰月,可以使历月与节气相差不致过远。不过夏历的闰月不像公历那样总是规定在二月份;还有交节气的日子,不像公历那样大体上固定,它的计算比较复杂,平年与闰年的日数相差很多天,所以采用公历比夏历普遍而便利。不过,我们只要查一查《万年历》这本书,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农历哪一年有闰年,而且是闰几月。在夏历中,我们往往看到闰月有时在二月,有时在三月等等,似乎没有一定的规律。其实是有规律的。一年有24个节气: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人们把夏历的每月与每一个中气一一对应起来,每个月都有固定的中气。例如:雨水是正月的中气,一定在正月里;春分是二月的中气;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一个中气到下一个中气之间平均有30天半,要比夏历中平均一个月多一天,这样中气和节气的日期在夏历中会逐月推迟,一年推迟11天,在中气的日期推到月末后,下个月就可能没有中气而只有节气。为了仍然保持每个中气与夏历月份的对应关系,就把闰月安排在没有中气的月份里,作为上个月的闰月。比如,农历某年五月后的一个月没有中气,就把那个月作为五月的闰月,称为“闰五月”。所以,夏历的闰月没有固定的月份。从上面可以看出,夏历有比公历不方便的地方,例如节气没有固定的日期,不过夏历对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自然现象,如潮水涨落等,却有比较固定的日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