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都城为什么把杭州叫做临安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8
因为临安当时只是朝廷临时安顿的地方,并不是南宋的都城,所以取名为临安。
第2个回答  2020-10-02

如果问南宋都城是哪儿,估计十有八九都会说是临安府,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其实这不正确,两宋唯一的正式都城都是东京汴梁。

下面呆呆熊就给各位从两方面分析分析:杭州为何没有成为南宋正式都城以及南宋政权为何属意杭州而不在别的地方(比如南京、重庆之类)。


临安称行在。什么是行在?定义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大明永乐元年朱棣为促进迁都北京就先称北京为行在,在随后完成迁都后正式建都。


至少在名义是南宋皇帝是以东京汴梁作为国都的。也许这也是自我激励、不忘国耻的

靖康耻(公元1127年),金兵打进北宋都城汴梁(也叫东京、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二帝”(宋徽宗、宋钦宗),北宋都城被沦陷,乃至整个王朝北方灭亡。康王南渡,赵构即宋高宗带着一群文臣武将,从应天(今河南商丘)、南京、扬州、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明州(今浙江宁波)、定海(今浙江舟山),一路落荒而逃,惶惶如丧家之犬,最后回到临安(也叫武林,今浙江杭州),总算落脚安稳苟且下来。

可是话说回来,南宋虽然建立了,而且在临安府苟延残喘了150多年,其实临安府并不是南宋真正的都城。过去我们这么说,其实并不严谨。

因为南宋一直没有正式上的、名义上的定都,他们还是把汴梁当作自己的都城。

因此,南宋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都城并不在自己实际控制疆域内的封建

而临安府的级别,始终不过是“行在”,也就是“陪都”,就像民国时期抗战八年期间的重庆;或者说是“副都”,像唐朝时期的“东都”、“神都”洛阳,明朝第二个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也是其“副都”。

在《马可·波罗游记》和同时期的西方著作里,均将临安称为“行在”(Quinsay)。可见直到元代早期,“行在”仍是对杭州最通行的称呼。

而且在临安府成为“行在”之前,绍兴府也短时间做过“行在”,宋高宗曾在当地驻跸过,并著有《行在越州条具时政》。


不过南宋虽然没有正式定都,但后来临安府也就成了实际上的都城,跟定都并没什么区别了。

1130年,赵构将江宁府改为建康府(南京),把这个城市打造为行都。然而金朝金兀术很快打过长江,赵构赶紧逃亡到海上。

韩志忠等将领打败金军后,赵构不敢再呆在南京,1131年,南宋王朝升杭州为临安府,作为皇帝行在。把建康府作为留都,透露表现自己的国家还有一个预备都城。

南宋王朝为了表明收复故土、打回中原的决心,整个南宋王朝都没有正式的都城存在,实在是一件奇葩又很尴尬的事情。

这个问题主要是战略的考虑,因为南宋主要在长江之南,南京离敌方阵地太近,很容易被攻陷。杭州有这一道天然屏障,给统治者增加了安全感。

南宋定都杭州(临安),实为中国古都变迁的一个重要转变。明代学者顾起元说:“南宋建都,首建康,次临安。然尝据当时事势衡之,欲取中原,进取淮颍,故宜坐建康以便经略,故李纲请高宗去越而幸建康。至欲立宗庙社稷,稍图安居,则在高宗时,建康’不如临安之巩固矣。”而且临安“而地号膏腴,财富所辏。”

宋朝的重点建设在东南,这么说吧,以陕西和四川为西,东部地区基本上容易进攻,尤其华北平原,比如北宋首都开封,基本上可以说是无险可守,西面好一些,山川重叠,易守难攻。

那么南宋为什么建都东南?很简单,东南为重点,如果建都四川,则有可能失去东南,因为四川防守容易进攻难,崎岖的山路敌人不好走,自己人也不好走,不利行军,一般首都要放置最精锐的部队,如果不建都东南,那么首都精锐部队就很难影响到东南,最后的结果,守住的四川丢了东南。

我这么说吧,中国建都首选四个地方,陕西,河北,江苏,四川,陕西是王业之地,得天独厚,河北是次选,但好歹控制从北方进入华北平原的入口,江苏靠近东南富庶之地,一般首都人口多,这样好养,但问题是北方不好防守,四川好处是易守难攻,坏处是容易变成地方割据。

据说,当时的迁都是经过三次反复论争后才确定的。在分析宋、金双方军事形势后得出结论:“今日之事,欲战则不足,欲和则不可。”一方面,金兵处处主动进击,宋军时时被动防守,这是当时战局的长期态势。而建康靠近前线,不如杭州地处后方,比较安全。浙西一带水网交错,对骑兵活动不利。

临安临安,它虽然不是赵构首创的名字,但赵构能把它从一个临安县升级为临安府,可见其中的意味深远。

我们可以理解为临时安置,也可以理解为来临即安,但不管怎么理解,它都只是一个临时的避难场所,可是这个避难场所,却成了南宋永恒的安乐窝。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