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否隐姓埋名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7-08-18
有一段时间。是因为他战败了,部队走散,为了保全性命,于是便隐姓埋名,后来事情过去后,才再次出山的。
详情请看:
第2个回答  2007-08-18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未得志前当过和尚,还在安徽凤阳县南二里名刹皇觉寺做过“火头”僧。当了皇帝以后,支持佛教,对共过患的同道僧人,常激起由衷的思念,往往不能自制,于是便派人寻访旧日禅侣。
峨眉山有两个和尚,一个叫宝昙禅师,另一个叫明济禅师。宝昙,据说是宋代高僧断岩禅师转世,他志在高山,来到峨眉山普兴场募化修建一座普贤寺,以便教化世人去恶向善,皈依佛门,早成正果。
太祖知道宝昙下落,特召他进京。宝昙见诏,即打点行囊,吩咐徒第后便匆匆随行入宫,朱元璋与故人重逢,喜出望外,一下忘了身为万民之尊的威严,赶忙赐座金凳,并亲自用龙袍为宝昙掸尘,还劝宝昙说:“师父黄卷青灯,委实清苦,不如弃山进宫,共享荣华富贵,以乐天年”。宝昙急忙匍伏在地,激动得涕泪交流,向朱元璋奏道:“老衲一介贫僧,辱承万岁厚爱,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怎奈贫僧早已六根清净,万象皆空,圣上心有好生之德,僧只有菩提之树,愿赐以清净禅院,为圣上祈万年之福!”言罢,还迟迟不肯起来。太祖见状,只得从其素愿,于是问:“禅师意欲何山修持?”答:“峨眉山”。不日,赐以重金,叫宝昙自选一处清静所在,在峨眉山静心修持。
宝昙回到峨眉山,便选定了摄身边的旧址重建光相寺,因此地山高风大,房顶全用锡瓦盖覆,故又名锡瓦殿。旭日乐升,锡瓦金光四射,故光相寺所在地又叫做金顶。
明洪武三年(一三七零年),太祖又要宝昙进京去,意欲拜为国师,宝昙辞谢圣恩,便铸一普贤金像,早晚课诵,祝大明江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太祖挽惜之余,亲自题诗二首,以慰思慕之情,并刺建华严寺以便往来,赐白水寺茶园万亩,以便品茗,其诗云:
(一) 断岩知是再来身,今日还修未了因。
借问山中何所有,清风明月最相亲。
(二) 山中静阅岁化深,举世何人识此心。
不独峨眉幻银色,从教大地变黄金。
宝昙圆寂后,朱元璋还亲赐祭文和诗,诗和祭文,均勤石藏于峨眉普兴场普贤寺中,后载入县志。
明济和尚对待朱元璋却是另一种态度,他在皇觉寺与朱元璋一齐当过和尚,一个是火头僧,一个是司水和尚,两人职务相近,故尔交情极深。朱元璋当皇帝后,曾召明济,明深知朱元璋的为人,心想:“朱元璋已为万民之尊,可出身寒微,怕人知其底细,于已不利,莫非是召我进京,诛杀以灭人口!”便从龙兴寺逃往峨眉山后牛心寺避祸,并把明济法号改为广济,以为从此“隐姓埋名”免遭横祸。后来朱元璋派人查访到他,广济先是装疯卖傻,后被戳穿,吕得借病为由,惋言辞谢京都之行。朱元璋的一片痴情反而化成广济的心病,从此终年缄默,郁郁不乐,后来死于后牛心寺。蜀献王椿闻知,还代表朱元璋,赐给广济一首诗,诗云:
高僧飞锡去人间,弘誓何年不出山。
地有尽成银色界,无心常似白云间。
一代帝王念旧情,换来了峨眉山寺庙的衍变与发展。

参考资料: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