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故事

明晚要开主题班会 “爱国主义” 我要讲文天祥的故事 有引入的词 故事要简短 突出爱国 100~200字 我不需要做太多的修改 !!急用

第1个回答  2019-03-04

文天祥率军勤王

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德祐元年(1275年),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派陈继周率领郡里的志士,同时联络溪峒蛮,派方兴召集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士兵,各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

此事报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入卫京师。他的朋友制止他说:“现在元军分三路南下进攻,攻破京城市郊,进迫内地,你以乌合之众万余人赴京入卫,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有什么差别。”

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国家抚养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京师,我为此感到深深地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扩展资料:

后世纪念

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府聚兵期间留下不少事迹,影响最深的是“文山城墙”。“文山城墙”位于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城北茫荡山的莲花山,城垣旧址长5000余米、宽4.5米,高3米许,外侧利用天然山脊为陡峭工事,部分地段用石头垒砌而成,更多为夯土所筑,十分壮观。

遗址后经造林、开路,严重受毁,地面大部分已不存在,地下墙基尚存。文天祥于德祐二年(1276年)七月上旬到达南剑州后即着手筹建这一带城墙。因为元军南侵陆路必经城北的官道,因此筑城墙成为当务之急。按理说这么浩大的工程至少需要三、五个月才能完工,但文天祥仅用了几天几夜就把这10里长墙筑成了。

修筑工事,夜以继日,远近百姓闻风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足见当时民众抗元热情之高涨。后来人们传说文天祥抗元气节惊天地泣鬼神,筑墙如有神鬼相助,遂把这段城墙称为“鬼城墙”。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9

文天祥是江西庐陵人,开庆元年文天祥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文天祥尚未就职,建策建方镇分地防守,从民兵中选精兵,破格选用将帅。并请除杀动摇民心的董宋臣,未被采纳,辞官回乡。后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尚书左司郎官等职。

德祐元年元军沿长江东下,宋守将多降。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今杭州)。在各地抗元义军和人民支持下,攻江西,于雩都击败元军,收复兴国及赣州、吉州的属县,但最后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厚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后被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最后文天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是南宋末伟大的抗元名臣和民族英雄。

扩展资料

文天祥诗以明志的故事

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即作诗一首《过零丁洋》,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

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表现了作者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2-08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第4个回答  2018-11-0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5个回答  2018-10-10
文天祥真是个勇敢的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