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三板斧” 征服错别字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清朝名臣李鸿章有个亲戚不学无术,他去参加科举考试,可一道题也不会答,于是,他想攀点关系,便在试卷上写道:“我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备注:此处应为“亲戚”。)

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在试卷上批道:“既是中堂大人的亲妻,我不敢娶(备注:谐音:取)。”最终,这个亲戚落第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若是自己胸无点墨,错别字一堆,想攀点亲戚都难。

现实情况是,报刊杂志、广告牌、电视剧字幕等,认真观察一番,错别字还不少。

在上,我在阅读文章时找到错别字也会汇总起来,在月末整理成文,供大家参考(详见我的以往文章)。

结合个人方法,在此抛砖引,谈谈征服错别字这个磨人的小妖精的“三板斧”,供大家参考。

河流要想彻底治理,必须从源头治理,正本清源。同理,要想征服错别字这个磨人的小妖精,作者本人的文字功底格外重要。可以从以下3方面着手。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为一名写作爱好者,《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一查;遇到不确定的字词确认下,这有利于扩大词汇量,能让你对文字有种熟悉感。

提高了文字功底,在遇到错别字时,你的心中会有种违和感,虽不能说是如鲠在喉,但一扫而过,终究有个问号留在脑海——这个字词是这样写(用)吗?

此时,千万别让学习机会溜走,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查字典或者上网都是好办法。

2、用心发现身边的错别字

或许是强迫症所致,看到电视剧字幕、书报、广告牌等,我都会关注是否有错别字。

例如,我在公交车内告示中发现,“老弱妇孺”居然被写成了“老弱妇儒”。

在一家赣菜馆吃饭,发现宣传文字里提到的“滕王阁”被写成了“腾王阁”。

一则广告中,将“绅士”误为“绅仕”。

从身边的文字中发现错别字,能提高对文字的敏感度,此外,你能较为直观地了解到当事人用错字词的原因(有场景、有语境), 暗自庆幸有了前车之鉴,自己能避开陷阱。

3、整理错别字并自测。

发现身边的错别字数量有限,你还需要关注、搜集常见的错别字并做自我测试。

比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曾经整理过《100个常见错别字》;《咬文嚼字》杂志每年年底会公布当年十大语文错误 (我的中整理了近十年的十大语文错误,欢迎阅读) ,这些都是不可错过的学习机会。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把错误的用字打印出来,再自己修改,正所谓“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你会记忆深刻。

文章写好后,不要急着发布,先自查。自查流程参考:完稿后,先默读几遍,挑出笔误,然后打印出来校对,进一步减少失误,最后,大声朗读文本,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眼、耳、脑,有利于聚精会神找出错误,同时,大声朗读有利于培养语言的音律美,可谓是一举多得。

这个过程有些像车轮战,第一轮先上一批敢死队,消灭敌军部分有生力量;第二轮围追堵截、痛打落水狗;最后发动总攻,一举拿下阵地。

每个人知识储备是有限的,因此,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虚心请教。

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恶虎还怕群狼。”面对错别字这个磨人的小妖精,多几个人参谋,征服她的胜算就增加不少。

在一篇文章中,一位朋友对香是“柱”还是“炷”拿捏不准,于是,他发到微信交流群里求助。 (此处可插播某群广告,但我偏不,别问为什么,任性!)大家各自 搜集资料,最终得出较有说服力的答案。

“炷”的本字是“主”,意为灯心,借指灯、烛,引申指可以燃烧的柱状物。再借用作量词,用于点燃的线香。如:一炷香。表示时间长短的说法,如一炷香的工夫。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