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的说明性文章!急急急急急急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0-29
自明性文章自己想
第2个回答  2011-10-23
小狗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乖巧,通人性,很讨人喜欢。狗的叫声响亮,不大不小,而是中气十足。它们的颜色丰富,有灵敏的器官。狗的生性灵活,如果你仔细观察了,就会觉得非常趣。
狗毛的颜色以黑、黄、白为主。黑的紧守家门,凶猛无比。黄的漂泊流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而白的却温顺可爱,纯洁活泼,言听计从,适合居住在楼房养。 狗有灵敏的器官。它的耳朵就像一个接收器一样灵敏,不管你在方圆100米内的任何一个地方叫它,它都能朝你所在的方向奔来。狗的嗅觉也很了不起,即使你把它丢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它也能找到你。像犬寻找主人的例子已经数不胜数。美国就有一对夫妇曾经把自己最心爱的牧羊犬丢失了,但半年后,这条丢失的牧羊犬却靠着自己灵敏的嗅觉和四条了不起的小腿伤痕累累地出现在了主人面前。
睡眠是恢复体力,保持健康必不可少的休息方式。狗每天都需要14到15小时地睡眠,它们不是一次就睡足,而是分成几段。狗的智力大约是人的四分之一,如果经过良好的训练,它们将会非常优秀。
现在是不是觉得小狗很讨人喜欢呀!以前,我很怕狗,现在我才知道,它向你摇摇尾巴,舔舔鞋子,是在向你问好哦!
第3个回答  2011-10-23
引  论

作文教改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1999年北大、南开等名牌大学与《萌芽》杂志社举办首届 “新概念作文大赛”之后,“新概念作文”可以说是最有影响力的一次对传统应试作文的冲击,它一下子就风靡全国。之后,又出现了较有影响的“创新作文”及《新作文》杂志主编赵学文针对以上两种作文理念提出的“个性作文”观点。最近,较流行的当推清华附中赵谦翔老师的“绿色作文”观。我们的作文教学也顺应而动,集中体现在考试作文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话题作文”上。我无意于对这些林林总总理论中的每一种理论的特点加以说明,大家上网一查便可以知晓。应该说这些作文观点都很顺应时代的需要,其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注意到了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感体验;让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培养其创新的精神与意识,张扬其个性;写作内容与形式比较开放,以期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真可谓用心良苦。

但静下心来想一下,就不难发现,这样的要求是很难实现的。我们凭什么说这是学生的真实体验,那不是学生的真实体验?什么对学生来说是创新的?凭我们没有看到过相类似的作文吗?考试时学生能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把题目要求扔在一边吗?这样,也就是说,我们缺少一个评价的标准体系,这不仅使教师会觉得无所适从,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失公证与公平。照此作文,容易造成学生作文天马行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使写作具有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举个例子:

“圈内”津津乐道:第一次新概念作文大赛上,主考给迟到的韩寒出了一个题:把一张纸糅成团后,扔在水杯里,让韩寒观察写作,从而造就了《杯中窥人》。文章如何,自不必说,题目怎样,值得一说。这个题目不过是主考随意而出,甚至有故意刁难的嫌疑,如果碰到其他参赛者,不知是怎样的五花八门的内容(但肯定还有好文章)!而且这样的题本身具有多少的价值可言呢?这样的题目可能也只能出现在作文竞赛中。当然,每一次作文竞赛不管怎样的题目,总能发现几篇好文章来。不信,可以用这样的题目:看着校园中的一棵树或一株草,写一篇文章;大街上开过一辆车,写一篇文章;天上飞过一只鸟,写一篇文章,等等,发动学生比赛,保准能挑出几篇“像样”的文章来!但是,如此作文,学生会有真实生活情感体验吗?可能只有挖空心思的份吧。在学校作文教学中,我们肯定不会去做,因为它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学生训练后也得不到写作的提高,得到的可能只有茫然不知所措和被愚弄的感觉。

也就是说,现在作文教学改革中出现的观点都很少具有可操作性,也体现不出学生作文的成长过程和阶段性特点,因而造成了雷声很响,闪电很亮,就是下不了雨的局面。那么,我们作文教学现状又是怎样的呢?它是否有更合理性的一面?

作文教学及考试作文的现状分析

新课程实施以来,作文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改变,在《新课标》中对7—9年级的作文有这样一些话(部分):“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记叙性文章,做到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这些话很明显地强调了作文跟生活的结合及学生真实情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中学阶段作文的文体要求。这样的要求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我们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现行人教版教材中的作文训练设置是很难达到课标要求的。教材中,作文是以“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形式出现,内容多为话题题材上的主题化,而非以文体要求为主体。例如:八年级上册,文体上偏重于对说明文体的掌握,六个单元中有两个单元(第三、第四单元)是比较集中的说明文课文。第三单元作文设置为“1、了解、搜集有关它们的修建情况等资料,写一篇500字的介绍性文字。2、试就家乡城市里某座立交桥写一篇‘司机指南’式的短文,400字左右。3、请就此做一些调查,并提出解决办法,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注:三个题目均引用最后几句作文要求。)第一个题目只是说“介绍性文字”,遮遮掩掩,不明确说是说明文;第二个题目农村的孩子没法做,何况让学生怎么理解什么叫“司机指南式”?第三个题目可看成议论文,学生什么是议论文还不了解。第四单元的作文设置更为可笑:“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条理清楚。”是完全的议论文要求,出现在说明文单元!而且对于说明文的一些知识,第三单元只出现在文后的补白中,不成条理性,第四单元则只字未提。
面对这样的要求,教师的作文指导根本无从入手;对学生来说,文体作文则像盲人摸象,写出来不伦不类。有人或许会说,作文嘛,学生多看一些这种文体的文章,自然会了解,自然会写,所谓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这种说法或许有些道理,但学生有那么多课程,只有那么点时间,要花上多少时间才能悟出文体特点、要求来?我们现在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作能力,并不是全靠学生自己多阅读就行了,否则语文老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学生文体写作吃不透,对考试作文影响大吗?语文老师大多不担心,因为现在流行“话题作文”,特别是近两年来,话题作文几乎席卷了各阶段、大大小小的中学考试,目的当然是想给学生更大的写作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选择拿手的文体以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但是,话题作文真的能做到这些吗?大家看一下各阶段各地区的作文题就可知道,大多的题目主题方面都有明确的提示,话题也是大同小异:“亲情、友情、诚信、尊重、理解”等等,教师只要给学生归归类,投机取巧,准备一下,完全可以套用题材,省时又省力。文体主要是散文(记叙文)类。因为这类文体学生容易写,得分率也高。这几年的中考作文有人抽样调查,散文类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议论文类,有谁还敢没有把握地写议论文?所以中考写作套路上“凑、抄、套”,内容上“假、大、空”的存在也就成为必然。

作文的本质意义

作文该怎么教学、教些什么,我觉得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为什么要学生写作文。

我认为作文不是为培养学生将来成为文学家服务,而是为了让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后更有条理地、更有效地与人沟通,所以作文不是文字的艺术,而是语言的艺术,交往沟通的艺术。叶圣陶说得好:“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是‘文学家’的头衔……能写文章算不得什么可以夸耀的事儿,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跟瞎了眼睛聋了耳朵差不多,在生活上有相当大的不利影响。”举个例子,如果某个学生要说服老师让自己参加某项老师不支持的活动而写个申请,就必须要把理由有条理地写出来。这还不够,还要注意分寸,要用文字中的情感打动老师,这样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我们的学生今后都要工作,竞职很多情况下都要写“自荐书”,调动需要写调动报告,推销产品需要写广告,给上司提建议需要写建议书……这些都是再实在不过了。这其中要有文字的功底,要有文采,要有自己切实的想法,要有创新的思维,这样才能帮助自己达到目的。怎样把这些整合起来?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但是从上面的考试作文、作文教学现状以及作文改革中出现的观点分析来看,我们对学生作文的本质意义还认识不清,还是纠缠于作文教学的“象牙塔”中而不能自拔。

对作文教改发展方向的思考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怎样对现在的作文教学进行改革,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摆正一个位置。

就是学生的作文目的应该以提高应用能力为主,是为他们更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写作为社会交际服务。我们的素质教育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即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那么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也应如此。所以,作文教学、作文训练应以社会实用性文体写作为主,设计作文训练题力求与社会交际需要相对应,使学生掌握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本领,以适应社会需要,从而使学生受益。

放眼外国的作文教学,发达的国家都以此为目的。如:美国作文教材中有“自述”、“按一定模式的说明文写作”、“评论”、“程序性写作”、“分析性写作”、“表述意见的文章”、“辩论与说明”等作文题型;德国作文教材中有“怎样叙述自己的经历”、“描写和说明物品”、“失物启事”、“说明要求”、“提供情况”、“公告、私人信件、报道”等作文题型;日本的作文教材也与之相类似。他们作文教学的系统性也非我们所能比的。他们作文题型设计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服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10-05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我国公务员笔试中的《申论》,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以避免考生“凑、抄、套”,又保证考生发挥自己真才实学。这跟外国的作文要求是何等的相似!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要我们的学生都去写申论,而是至少说明了实用性文体写作的重要性,其实申论也不过是实用性文体写作的一个方面。

但是,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个方面。也许有人会说,这种文体训练太死板了、太乏味了,写作空间太小,会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并不等于束缚,并不等于扼杀学生的创新。相反,这种训练对创新提出了更实在的要求,它不仅在思路上可以自由,内容上可以涉及方方面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更容易培养学生真正的对问题的创新看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这种创新又必然地以现实为依据,而不是天马行空的瞎想,也不是语言上、表达上的求怪求异的所谓创新。因而,社会实用性写作确实能够更好地解决我们现实作文教学存在的令人头痛的问题(上文已有分析)。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