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篇】印象玉门——玉门研学后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下午睡醒,小宝还没醒,难得的空闲!开始整理大宝的习作,准备把那些没有录入的精彩片段收录进日志。那篇以玉门研学活动为素材写的文章,也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玉门研学活动中。

        和我身边的许多老师不同,我不是土生土长的玉门娃,没有深刻的玉门印象,不知道他们津津乐道的磕头机怎么工作,没见过他们念念不忘的白杨河、老君庙,更没有见证过三三区从繁华走向衰败……每每听身边的老师们聊起这些,我很好奇,也很羡慕——我虽是小油娃的老师,玉门行走几乎是空白,更别说走近玉门油田作业区。记得学校组织的第一期玉门研学团队,就在当时我所在的年级,我充满期待,因为这是我唯一能走近且能走进玉门油田作业区的机会。这份期待终究却因种种原因还是让我与玉门失之交臂。

        今年,我终于得偿心愿,陪一班娃儿们去玉门研学。作为一代玉门石油教育人,看着一个个石油娃在摇篮文化和铁人精神的孕育下茁壮成长,是一种幸福;作为一代玉门石油教育人,能传承并发展玉门文化和铁人精神,亦是一种幸福。研学一行,无论是走进作业区亲眼看亲耳听,还是走进纪念馆亲眼看亲耳听,都让我深深感念着摇篮文化的质朴,更让我感动着撼天动地的铁人精神。

        印象一:初识玉门——铁人的故乡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诗人王之涣一首《凉州词》,使玉门声名远扬。说到玉门,总会让人想起“铁人”王进喜,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玉门石油娃的骄傲。它为石油工业摇篮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印象二:了解玉门——铁人纪念馆

        英雄风范塞沧冥,一代铁人石油魂,铮铮铁骨昭青史,国强莫忘开拓人。当我们走进铁人纪念馆时,会被那一幅幅画面所深深吸引,尤其是王进喜当年为了制服井喷,用身体搅拌泥浆的画面:冰天雪地中,王进喜纵身一跳,用身体完成了那至今令人感动不已的搅拌。他用行动为我们解读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使命;他用行动为我们写下了永不褪色的“铁人精神”。

        印象三:赞叹玉门——“老一井”和“603” 岗

        走近“老一井”,一侧山上的窑洞无言地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艰苦岁月,半山腰的老一井向我们讲述着石油摇篮的成长史;走进“603”岗,那一件件“宝贝”,记刻着曾经的辉煌成就……这些,都让我们想到了铁人的一生:活着是一面旗帜,死去是一座丰碑。铁人那“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那“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那“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那“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那埋头苦干、“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奉献精神,流淌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根血管中,也流淌在小油娃们学习、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中。

        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时,胸怀居安思危的意识——这就是我们陪娃儿们来玉门研学的最好理由。我们看到老君庙,定能顿悟出劳动是最美的音符;我们走进玉门市,定能感知到幸福都是靠奋斗得来的;我们行走在玉门油田生活基地,定能感受到摇篮文化与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