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凤舞,青铜饕餮——《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经典著作,干货十足,一书可读懂中国艺术。

李泽厚,哲学家,1930年6月生于湖南长沙,1954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

第一章  龙飞凤舞

一、远古图腾

旧石器时期,50万年前的山顶洞人装饰品穿孔,用赤铁矿染为红色,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开始。

距今一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期,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大抵是人首蛇身,如女娲、伏羲,是众多远古氏族的图腾符号和标志。

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蛇身加上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意味着以蛇图腾为主的西部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蛇图腾也不断合并其他部落的图腾演变成为龙。

与龙蛇同时或稍后,凤鸟则成为中国东方集团的图腾符号。

最终,以西(炎黄集团)胜了东(夷人集团)而告结束,图腾“龙”于是飞起,但凤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

龙飞凤舞的自然形式里,沉淀了社会的价值和内容,正是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萌芽。

二、原始歌舞

原始歌舞和巫术礼仪,在远古是合二为一的东西。《乐记》中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新,然后乐气从之”

图腾歌舞分化为诗、歌、舞、乐和神话传说,图腾神话由混沌世界进入英雄时代,巫术礼仪和原始图腾逐渐让位于政治和历史。

三、有意味的形式

克乃夫∙贝尔提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仰韶半坡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尤以鱼纹最普遍,后期逐步演化为几何线条。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抽象化,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沉淀过程。

鸟纹开始涡旋化,后又演化为大圆圈的拟日纹,鸟的形象演化为代表太阳的金乌,蛙的形象则逐步变为代表月亮的蟾蜍。

线条和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两大因素。色彩是更原始的审美形式,线条的感受、领会、掌握则要困难得多。原始巫术礼仪中的炙烈情感,已经以独特的形式凝练沉淀在线条纹饰中。

新石器晚期比早期远为神秘恐怖,神农氏的相对平和稳定的时代已经过去,以残酷的大规模战争,掠夺为基本特征的黄帝尧舜时代,已经来临。后期的几何纹饰中,使人清晰感到,权威统治力量的加重。

第二章  青铜饕餮

一、狞厉的美

经过尧舜禹的禅让制到夏代的传子不传贤,早期宗法统治秩序(等级秩序),逐步形成和确立,以祖先祭祀为核心,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质的巫史文化开始。

殷墟甲骨文卜辞表示,当时每天都要占卜,《易经》实际上也是卜筮之书,巫师掌管国事,是原始社会的精神领袖。

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体现了早期宗法制度统治者的威严力量和意志。饕餮纹是兽面纹,呈现出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

暴力是文明社会的产婆,杀掉或吃掉非本氏族的敌人,是原始战争的史实。杀俘以祭祀本氏族的图腾和祖先,更是常理,故吃人的饕餮,恰好可以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准符号。

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也才越能欣赏和评价这种崇高狞厉的美。

二、线的艺术

与青铜时代同时发达成熟的是汉字,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汉字,以“象形”“指示”为本源,商代的金文以毛公鼎、散氏盘为极致,金文之后是小篆,笔画均匀的曲线长形,结构的美异常突出,再后是汉隶,破圆而方,变连续而断绝,再变为草、行、真。

三、解体和解放

郭沫若指出,殷周青铜器可分为四期。

第一期是滥觞期,青铜初兴,粗制草创,纹饰简陋,乏美可赏;

第二期是勃古期,殷商后期至周成康昭穆之世,青铜器的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雷纹中施以饕餮纹、夔龙、夔凤纹,以三足鼎为代表;

第三期为开放期,是青铜时代的解体期,铸器日趋简陋,勒铭亦日趋简陋;

第四期为新式期,已至战国时期,堕落式沿前期之线路日趋简陋,多无纹饰,精进式则轻灵而多奇构,纹饰更浅细,如战国中山王墓的四鹿四龙四风铜方案,其基本特点是对世间现实生活肯定,对传统宗教束缚的挣脱,是观念、情感,想象的解放。

未完待续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