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即兴韵律操,一切艺术的基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其实我们缺少的不是   “音乐”教育,而是“音乐美学”教育

2020/10/16,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透露,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计分,力争到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同时,王登峰强调,《意见》的提出就是要改变过去人们认为美育就是吹拉弹唱,是一种特长、专长的表现形式的思想观念。未来的美育教育是要教会学生美育的基本知识与素养,教会他们去欣赏和体验美,欣赏和体验艺术作品,同时要教会他们专项的、专门的艺术特长。

孩子拥有音乐美学素养的关键─体态即兴韵律操

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

“真正的音乐教育在保有孩子天生美学素质的同时,也唤醒内在的音乐听觉与内在的节奏。主要是通过体态即兴韵律操去体验及理解音乐,因为韵律是让身体的组织结构更加精巧的游戏,也能发展出对调性与和声更加敏锐的感受。

做体态即兴韵律操会使人的性格富有韵律感,富有韵律感的性格是美好的、强大的,能够温和地顺应自然的法则。 “

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里,作者黑柳彻子是如此描述,影响她一辈子的“不一样的音乐课─音乐即兴韵律操”:

“巴学园不仅在上课的方式和一般的小学不一样,它的音乐时间还非常多。对音乐的学习,有各种方法,在巴学园,每天都有学习“韵律操”的时间。韵律学的创始人是达尔克罗兹先生,这是他提出的一种特别的节奏教育,这项研究发表于1905年,立即在全欧洲和美国引起广泛的注目,各国都建立了韵律学的培养所、研究所等。那么巴学园为什么会采用达尔库罗兹先生的学说呢?这是有缘故的。

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在创办巴学园之前,曾经到欧洲去,想要考察一下在国外是怎样进行小孩子的教育的。小林先生参观了好多所小学,听过很多教育家的谈话。在巴黎,小林先生遇见了优秀的作曲家和教育家达尔库罗兹先生,达尔克罗兹先生长期以来一直在琢磨这样一个问题:

“怎样才能教育儿童不用耳朵,而‘用心灵去听、去感知音乐’呢?孩子们听音乐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不应当是没有生气的教育,而应当是跃动着的充满生气的音乐……究竟怎样才能唤起儿童的这种感知能力呢?”

结果经长期的思索,他终于在观察孩子们自由自在的蹦蹦跳跳中来了灵感,并创作了叫做“韵律操”的方法。于是,小林先生便在巴黎这所达尔库罗兹的学校里逗留了一年多,并掌握了韵律学。如果再稍微提及一些历史性的话题的话,在日本有很多人受到了达尔克罗兹的影响,首先是日本交响乐团创始人山耕笮,其次还有现代舞蹈的创始人石井漠,歌舞伎的第二代师祖市川左团次,新剧运动的先驱者小山内薰,舞蹈家伊藤道郎……等等。这些人都认为韵律学是一切艺术的基础,他们都向达尔库罗兹学习过。不过,尝试把旋律教育法引进小学教育的,小林先生是第一人。

“什么是韵律学?”

当有人提出这个疑问时,小林校长总是这样回答:

“韵律学是让身体的组织结构更加精巧的一种游戏,它是教给我们怎样去开动心灵的游戏,是让心灵和身体理解节奏的游戏。做韵律操会使人的性格也富有韵律感,富有韵律感的性格是美好的,强大的,能够温和地顺应自然的法则。”

……还有好多好多。总之,小豆豆这个班,是从使身体理解节奏这一步开始的。校长在礼堂的小舞台上弹钢琴。和着钢琴的节奏,学生们从各自喜欢的地点开始走动。随便怎么走都可以,但若与人流相逆的话,就会与别人相撞,那就不愉快了,因此便自然地沿着同一个方向走动,并形成了一个圆圈。不过,也不需要排成一行,只是毫无拘束的向前走着。但耳朵要注意音乐的节奏,如果认为是二拍的,迈动步伐时就要象乐队指挥似的用力上下挥舞双臂打二拍。脚步不要踩得“吧嗒,吧嗒”响,但也不要象跳芭蕾舞那样竖起脚尖。那么该怎样走呢?校长说:“仿佛是在拖着大拇指走动,身体轻松自由地摇动,如果有这样的感觉,就行了。”总之,不管那种姿势,最根本的要求是轻松自在,所以每个学生的走法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如果音乐的拍节是三拍子,两手就立刻改为打三拍的动作。步法也要合拍,不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的。并且两只手指挥的动作最多要到六拍子,这就要求不断地变换动作。比如打四拍时,那动作是:

“先向下,绕上来,然后平行挥动,再向上。”

这还比较容易,待到五拍时,动作是:

“先向下,绕上来,再向前,向一侧移动,然后再向上。”

到六拍时,动作就更复杂了:

“先向下,绕上来,再向前,然后从前绕到胸前,再向一侧移动,然后再向上。”

所以随着拍节的不断变化,动作也就越来越难。而更难的是,校长常常一边弹钢琴一边大声地说:

“即使钢琴的曲子变了,你们的动作也不要马上变!”举个例子来说吧,开始大家都按着两拍的节奏在走动,这时钢琴改为三拍了。但即使听到了三拍的音乐,还得按两拍的样子动作。校长似乎是这样考虑的:这虽然非常艰难,但正是在这种时候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们的思想集中能力和坚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过了一会儿,校长喊了声:

“可以换三拍了!”

学生们都感到很高兴,立刻做起三拍的动作,但在这个时候是不容许犹豫的,要在一眨眼的工夫把刚才两拍的节奏忘掉,立即把大脑的命令传到全身,即指挥筋肉开始按三拍动作。然而正当脑子里想着赶快跟上三拍的节奏时,钢琴马上又变为五拍了。刚开始时,孩子们的手脚都乱了套,一个个直嚷:

“老师,等一等!等等嘛!”就这样,一边嚷一边哼哼唧唧地作着。而一旦习惯了之后,心理就特别舒服,有时自己还能想出各种花样来,人人都是兴高采烈的。一般都是在人流里各自做着动作,但在高兴时也可以和别人并肩行动。两拍的时候,还可以拉起一只手或闭起眼睛,只是不允许随便说话。

妈妈们也偶尔在开家长会时悄悄从外面向里看看。那情景动人极了:孩子们都以各自独特的表情,轻松自在地挥舞手臂迈动双腿,看上去个个都很欢快,而且那蹦蹦跳跳的动作和音乐的拍节十分谐调。

就是这样,韵律使身体和心灵都能理解节奏,而它的整个出发点是:帮助精神和肉体的谐调平衡,只要能唤起想象力,提高创造力,便算达到了目的。所以小豆豆第一天在校门口问妈妈的那句话:

“巴学园,这‘巴’是什么呀?”

当时弄不清这“巴”字的含义,现在就能理解校长先生的用心了。所谓“巴”,就是由黑、白两个巴字形组成的圆形图案(太级图),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校长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和谐调。

韵律课的内容还有很多,而校长时刻放在心上的则是:周围的大人们怎样才能不损害孩子们天生的素质,并使这种素质成长起来。校长仍常常感慨地说:

“现代教育太依靠文字和语言了,这恐怕会使儿童们的官能衰退的吧?这些官能包括用心灵去观赏自然界,谛听神的细语和触发灵感等等。“看到青蛙跳进池塘这种现象的人里,能够写出‘绿娃落古井,寂寂闻水声’这种绝妙佳句的,恐怕只有松尾芭蕉这样大诗人一个人吧?而看到铁壶盖被里面的蒸汽顶起来的人,看到苹果从树上往地下掉的人,古今中外恐怕也不止瓦特或牛顿一个人吧?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校长先生这样感叹着,把韵律学引入到教学中来,并且相信它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而对小豆豆来说,能够像邓肯那样光着脚轻盈地走来走去,蹦蹦跳跳,上课可以这个样子,真是开心极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