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暗杀、密码,我国古代特工为啥这么厉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1

说起间谍,大家肯定会想到007,詹姆斯·邦德一身西装,机智勇敢,行走在夜色中,处理各种任务,邂逅邦女郎,开启一段浪漫的爱情。

电影《007》

看过电影后,你是否也对那些神出鬼没的间谍特工们好奇?

其实,“间谍”并不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作为保卫国防的一种特殊手段,古往今来,“间谍”的身影一直存在,

在中国,间谍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杀人不犯法,情报能力强大,丝毫不逊色于电影。

间谍机构

相传中国在公元前16世纪末,也就是传说中的夏朝就已经出现了间谍,名为伊尹。春秋战国时,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为报燕国知遇之恩,卧底齐国长达16年,硬生生将这个大国推向灭国的境地。

《孙子兵法》中有详细记载了5种间谍,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只要间谍用得好,搞垮敌人那是分分钟的事儿。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反报也。”——节选自《孙子兵法用间篇》

不过早前的间谍都是个人身份行动,直到曹操出场,设立了“校事官”,间谍们才算找到了组织。当时军中流传着一句俗语:

“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

,卢洪、赵达就是校事官。

所谓的校事官其实就是曹操的耳目,专门用来刺举群臣,打击政敌,《三国志》、《太平御览》中都记录了大量的校事官活动,其中卢洪、赵达经常以职务之便诬陷好人,所以臣民们对他二人的畏惧程度远远超过了曹操,这才出现这样一句俗语。另外,孔融、崔琰、毛玠等被曹操诛杀的人,都逃不过校事官暗中操作。

自从曹操开了头后,间谍机构便一发不可收拾,唐朝时的进奏院,宋朝时的皇城司,还有大名鼎鼎的明朝锦衣卫,都是间谍机构。尤其是锦衣卫,堪称中国古代特工巅峰机构,杀人不犯法,用刑一句话,专抓官员小辫子。

除此之外,在万历朝鲜战争,锦衣卫还发挥了大用处,利用强大的情报机构收集了大量日军军情,指挥使史世用还曾打入日军内部,挑拨离间日本内部矛盾,收集情报汇编成《倭情备览》,成为大明朝对战日本的第一手资料。

在重要的历史时刻,古代的特工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比电视剧中,动不动为情所困的“锦衣卫们”强多啦。

古代间谍四大发明

古代没有手枪,没有手机,没有现代高科技的窃听设备,特工们是如何完成007的任务的呢?这里就不得不称赞下老祖宗的智慧了,在中国古代间谍史上也有四大发明,分别是:

听瓮、明矾水、纸鸢、反切码。

听瓮:

说到获取情报就必然得有窃听这种手段,而“听瓮”就是最早的“窃听器”。

听瓮

听瓮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墨子·备穴》中详细记录了其制造和使用方法。听瓮口小肚大,将其埋进土中,在瓮口盖上一层薄草,侦测伏耳在上面,就可听出周边的动静,必要时,还可以让专业的情报人员坐在瓮中,听辨声响,称为“罂听”。

清末湘军攻打开平天国都城天京时,城内天平军就在城角埋下听瓮,以便于侦查城外敌军动向,致使湘军一时无法攻入城中。

明矾水:

收集到情报后得传出去,古时没有电话,全得靠笔墨实现信息交流,万一书信被截胡了,事情岂不是全败露了么?为此古人发明了一种特殊墨水,写下信息却看不到,只有将纸浸入水中,字迹才会显现,这种神奇的墨水就是明矾水。虽然现在看来这种手段挺小儿科的,但在古代,这可是相当了不起的发现。

反切码:

如果觉得明矾水还不够保险,反切码了解一下!

间谍活动离不开各种密码,手势,暗号,“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我说上一句,你说对下一句,核对成功才能确定对方是自己人。但这种手段终究太小儿科了,直到抗倭名将戚继光发明了“反切码”。

“反切码”利用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将其重新排列组成数字,再根据数字拼写出汉字来。戚继光写下两首诗歌:

“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

“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反切码的秘密全藏在这两首诗歌里。前一首诗歌是20个声母,序号是1~20;后一首诗歌是36个韵母,序号1~36;再将声调也标好序号,一套完整的“反切码”体系就构成啦。

比如一串密码“5-25-2”,5是声母中的“低”,25是韵母中的“西”,拼在一起就是“di”,加上声调是二声,所以“5-25-2”指的就是“敌”字。

戚继光专门编写了一本解码书《八音义便览》,作为训练情报人员,通信兵的专门教材。

纸鸢

搞到情报是本事,能将情报顺利传出去也是功夫,没有电话、电报,古人训练鸽子来传递情报,但鸽子虽好,一般间谍也用不了,也是古人又发明了“无人机”——纸鸢,也就是风筝。

纸鸢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发明人韩信。当刘邦创建西汉后,韩信与陈豨勾结,企图谋反,于是便想到制作纸鸢作为里应外合的信号,这也是最早利用纸鸢传递情报的实例。

南北朝“侯景之乱”中,被叛军侯景被围困在都城建邺的梁太子萧纲,也是通过纸鸢传递情报,搬来救兵。

纸鸢飞得高,即便被敌方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即便对方知道是在传递军情,但打又打不到,射又射不下来,也就只能干看着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