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呼应的句子或段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2-17
一次又一次的语文研讨活动,使我对语文价值的关注更加深入。反观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为突出工具性,自然都会扣住文章的重点句段,品词品句,反复咀嚼,感悟文句精妙。然而语文姓“语”,其“语”的内涵不仅仅是文章重点句子的感悟咀嚼,更多的要借助文本让学生习得布局谋篇的方法。纵观自己的语文实践,总感觉对文本的重点研读紧追不放,而对文本或段落的整体写法把握缺乏一定的引领,甚至有时随便扔掉。研读后的整体回归相当忽视。从而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简单的片段布局,单一的记叙文的谋划都有一定的你难度。对此,我不得不反思我的教学。决定从第三组课文起,对每一篇课文研读后整体性回归进行一定的引领。《夜莺的歌声》是四年级语文第三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分六个部分记叙了小夜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兵进入村庄,小夜莺与敌人周旋引诱敌人上山,并用杜鹃和夜莺的叫声向游击队员传递德军的情况,使得游击队员全部歼灭敌人,第二天小夜莺又在村口唱歌放哨的事。在课文教学后,我紧紧扣住“夜莺的歌声”对文本的写作手法作了如下尝试:首先,领悟文本线索。在学生深入感悟夜莺的沉着冷静,智勇双全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文:同学们,读着读着,小夜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形象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中。现在请你再次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哪些地方直接写了夜莺的歌声,划一划,读一读。片刻后,学生欣然找到了四个地方:“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的叫声停止了。”“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于是我请同学读读这几句话,看看这些句子分别在文中的什么地方。不难,学生发现这歌声分别在文本的开头、中间、结尾处。随后,我再请学生读读文本的题目《夜莺的歌声》,追问学生:“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题意必须在文章中体现。文章中时时体现夜莺的聪明,而聪明主要从“夜莺的歌声”中获得。由此得出,课文中始终贯穿着“夜莺的歌声”来写,这“夜莺的歌声”就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其次,领悟首尾呼应。在把握了文本的内涵后,我利用文本上的智慧泡泡:“我知道了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引导学生感悟首尾写法。我作了如下尝试:“课文学到这,请大家好好读读课文开头三个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兴致盎然地读完后,陆续有学生举手。欣然间请学生汇报新发现。学生的发现可谓抓住要害。“开头写了德兵来后,村庄里的环境——大道两旁……烧焦的树垂头丧气……结尾也写到村子的环境——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开头写到小夜莺悠闲的削东西的样子,结尾也写到了小夜莺穿绿上衣,坐在河岸上削东西……”“开头写歌声打破了沉寂,结尾写歌声宛转。”……“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像这样结尾照应开头,上下连贯的句子或段落,读了使人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更深的。这样开头与结尾的写法,我们通常称它为“首尾呼应”或叫‘首尾照应’。而我们刚刚找到的前后内容差不多的句子就是首尾呼应的句子。”到此,学生对文章的首尾呼应也了解了。最后,了解文本语言特点。本文主要的语言特色是对话。这一点,学生在研读中能充分感受到。我不再详述。总之,本节课通过放手让学生在文本中自主发现,学生对文本的整体回归有了新的认识。文本从题目“夜莺的歌声”到首尾“夜莺歌声”的描写,使学生认识了文本布局中蕴含的丰富的写作方法。同样的内容,采用不一般的叙述,运用不一般的谋篇手段,其效果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写作,我想或多或少有了一点熏陶。即使不能立竿见影,也能耳濡、目染一点。但愿长此以往,有所收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