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标必修三配套课时作业综合检测活页卷课时作业3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8-10
  第3课 宋明理学
标准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知道与了解

1.汉代以来至唐朝的儒学状况

2.复兴儒学运动和“理学”的形成

3.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4.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5.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理解与运用

1.“二程”与朱熹在“理”与“格物致知”上的异同

2.陆九渊、王阳明心学观点的异同

3.宋明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4.宋明理学的弊端

重点解析

1.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解析】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也广泛传播,唐朝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另一方面,儒学也在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隋朝的儒学家即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中叶以后,韩愈等儒学大师便积极援佛入儒、援道入儒,开了宋明理学之端绪。北宋时,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儒家学者则继续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由此,儒学得以复兴,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说,也是强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于16世纪传入欧洲之后,正与欧洲复兴“理性主义”的历史诉求相吻合,作为助力推动了欧洲理性时代的到来,此后法国的启蒙运动、德国的古典哲学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2.宋明理学的特点

【解析】首先是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例如“太极”、“天理”、“心”等,从而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其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再次是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难点突破

1.从“天理”入手,理解宋明理学

【突破】“理学”一词,是指当时学者们从道统观念出发所说的符合先秦儒学精神的正统儒学。程颢“自家体贴出”了“‘天理’二字”,这就将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表达成“天人一理”的形式了,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也就被“理”代替了,宋明理学也就由此得名。宋明理学所谓的“天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所谓万物只是一个天理。朱熹更把天理视同三纲五常,升格为人性的最高境界,由此推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论断。王阳明的心学则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将良知视为天理。

2.从字词的理解入手,理解“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突破】“二程”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所谓“格”,用二程的话来说,就是“格犹穷也”,即深刻探究、穷尽。“物”就是万物的本原,朱熹进一步将“物”确定为天理、人伦、圣言、世故。“致”就是求得、获取的意思,“理”就是事务的本质,他们眼里的“天理”。如何格物呢?就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朱熹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工夫,格一物,理会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

所谓“格物致知”就是花工夫,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并且进而认识人伦世故、道德文章,以明道德之善。显然,“格物致知”包括认识的方法和认识的目的两层。就认识目的而言,程朱的“格物致知”是有局限的,我们还必须求科学之真。就认识的方法而言,对我们的启发还是颇多的:学习要脚踏实地,深入探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以达融会贯通。

基础测评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下列四个历史时期中,哪一时期的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的主张

A.魏晋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宋代新儒学吸收、融合的思想包括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与“天人感应”说

C.道教和“三纲五常”说  D.佛教和“经世致用”说

3.下列哪位人物不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1032—1085)王阳明(1472—1528)朱熹(1130—1200)程颐(1033—1107)

A          B         C         D

4.“二程”和朱熹在认识论上提出的重要命题是

A. “理气论”  B. “致良知”  C. “格物致知”  D. “心外无物”

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    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D.反对民主启蒙思想

6.以下有关程朱理学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唐代以来复兴儒学运动的产物

B.自宋代以来就成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C.朱熹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D.可以通过《四书章句集注》来了解理学内容

7.以下哪一观点比较经典地代表了南宋陆九渊的学说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    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8.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

9.明代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总体看来,“心学”的内容包括

①“心即理也”  ②“天地万物皆备于心”  ③“致良知”  ④“心外无理、理外无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关于理学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宋的程颢、程颐二兄弟是理学的重要开创者

B.北宋的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

C.陆王心学是理学的组成并推动了理学的新发展

D.明代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二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三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

(2)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一、二又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不同,概述阳明学的特点。

(4)从材料一、二到材料三,反映了宋明理学怎样的发展脉络?就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12.简要概述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13.结合以下材料,阐释王阳明的“良知”说,并且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聂文蔚》
第2个回答  2014-08-10
在学校里,我没带,你还不如自己写,答案字数特别多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