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咸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1. 文言文中“咸”的意思是甚么

咸 (会意。

据甲骨文。从戌,从口。

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

本义:杀) 同本义 咸刘厥敌。――《书·君奭》 毕;终 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汉·扬雄《法言》 感应 …窕则不咸。

――《左传》 又如:咸腓(妄动);咸感(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咸 普遍都,全部 咸,皆也,悉也。――《说文》 庶绩咸熙。

――《书·尧典》 周邦咸喜。――《诗·大雅·崧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咸怃然。――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2. 文言文中“咸”的意思是甚么

xián

〔动〕

(1) (会意。据甲骨文。从戌(xū),从口。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本义:杀)

(2) 同本义 [kill]

咸刘厥敌。——《书·君奭》

(3) 毕;终 [finish]

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汉·扬雄《法言》

(4) 感应 [sense]

…窕则不咸。——《左传》

(5) 又如:咸腓(妄动);咸感(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副〕

(1) 普遍都,全部 [all]

咸,皆也,悉也。——《说文》

庶绩咸熙。——《书·尧典》

周邦咸喜。——《诗·大雅·崧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咸怃然。——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京城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属吏咸伏渴。——《明史》

(2) 又如:咸叨福庇(都借光沾了福气);咸宥(全部宽恕);咸臻(全都到达);咸五登三(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3) 共;同 [together]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诗·鲁颂·閟宫》

xián

〔形〕

(1) 普遍 [general]

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国语》

(2) 协和,调和 [harmonic]

舟中鸣鼓若竞渡,挽人从山石中闻鼓声而咸力。——《天工开物》

(3) 和睦 [concord]。如:咸平(和平;太平);咸和(协和;和睦)

xián

〔名〕

(1) 咸阳(今为地级市,位于陕西西安西北20公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都咸阳,城市宫殿林立。公元前206年为楚项羽焚毁,简称咸 [Xianyang city]

(2) 古乐曲名。即咸池 [xingci]。如:咸英(尧乐《咸池》与帝喾乐《六英》的并称)

xián

〔形〕

含盐的 [salted;salty]。如:咸鱼;咸肉;咸水;咸菜;咸泪

3. 咸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释义】①全;都:老少咸宜。

②像盐的味道;所含的盐分多,与“ 淡 ” 相对:咸鱼|咸菜|咸鸭蛋|咸水湖。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咸 (会意。

据甲骨文。从戌,从口。

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

本义:杀) 同本义 咸刘厥敌。――《书·君奭》 毕;终 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汉·扬雄《法言》 感应 …窕则不咸。

――《左传》 又如:咸腓(妄动);咸感(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咸 普遍都,全部 咸,皆也,悉也。――《说文》 庶绩咸熙。

――《书·尧典》 周邦咸喜。――《诗·大雅·崧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咸怃然。――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京城 咸( ⒉咸)xián ⒈都、皆:~知。

老少~宜。 ⒉盐的味道,跟"淡"相对:~肉。

菜~了。 咸jiān 1.束棺木的绳索。

咸jiǎn 1.通"减"。剪除;灭绝。

参见"咸黜"。 2.姓。

4. 板桥自叙文言文中的咸的意思

咸,是皆的意思,也就是全、都。

《板桥自叙》

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兴化有三郑氏,其一为“铁郑”,其一为“糖郑”,其一为“板桥郑”。居士自喜其名,故天下咸称为郑板桥云。板桥外王父汪氏,名翊文,奇才博学,隐居不仕。生女一人,端严聪慧特绝,卽板桥之母也。板桥文学性分,得外家气居多。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授生徒数百辈,皆成就。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漫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被底,或当饮忘匕筯,或对客不听其语,幷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载簿之类,靡不览究。有时说经,亦爱其斑驳陆离,五色炫烂。以文章之法论经,非六经本根也。

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赊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然自筹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耳。有一言乾与外政,卽叱去之,未尝为所迷惑。好山水,未能远迹。其所经历,亦不尽游趣。乾隆十三年,大驾东巡,燮为书画史治顿所,卧泰山绝顶四十馀日,亦足豪矣。

所刻诗钞、词钞、道情十首,与舍弟十六通,行于世。善书法,自号“六分半书”。又以馀闲作为兰竹,凡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山中老僧,黄冠链客,得其一片纸只字书,皆珍惜藏庋。然板桥从不借诸人以为名。惟同邑李鱓、复堂相友善。复堂起家孝廉,以书事为内庭供奉,康熙朝,名噪京师及江淮湖海,无不望慕叹羡。是时板桥方应童子试,无所知名。后二十年,以诗词文学与之比竝齐声。索画者,必曰复堂;索诗字文者,必曰板桥。且愧且幸,得与前贤埓也。李以滕县令罢去,板桥康熙秀才,雍正壬子举人,乾隆丙辰进士。初为范县令,继调潍县。乾隆己巳,时年五十有七。

板桥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於日用。或有自云高古而几唐、宋者,板桥辄呵恶之曰:“吾文若传,便是清诗清文;若不传,将幷不能为清诗清文也,何必侈言前古哉?”明清两朝,以制艺取士,虽有奇才异能,必从此出,乃为正途。其理愈求而愈精,其法愈求而愈密。鞭心入微,才力与学力,俱无可恃,庶几弹丸脱手时乎?若漫不经心,置身甲乙榜之外,辄曰:“我是古学。”天下人未必许之,只合自许而已。老不得志,仰借于人,有何得意?

贾、董、匡、刘之作,引绳墨,切事情。至若韩信登坛之封,孔明隆中之语,则又切之切者也。理学之执持纲纪,只合闲时用著,忙时用不著。板桥十六通家书,绝不谈天说地,而日用家常,颇有言近指远之处。

板桥非闭户读书者,长游於古松、荒寺、平沙、远水、峭壁、墟墓之间,然无之,非读书也。求精求当,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板桥又记,时年已五十八矣。

原载《子曰丛刊》第2期,1948年

此卷自从文园散出以后,为大藏家徐平羽所藏。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