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屠杀功臣,却不愿放他们回乡,有何隐情?

朱元璋为何屠杀功臣?

第1个回答  2019-11-16

朱元璋杀功臣,基本上还是为稳固江山社稷,而实际上,朱元璋在初登皇位时,并没有大肆屠杀功臣,杀是有杀,但并没有流传的那么多。

朱元璋杀功臣的恶名,主要是来自于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谋反案”和发生于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党案”,史书记载,朱元璋借这两件大案以“连坐”之法各屠杀了3万人和1.5万人,德如此庞大的数字,实在是值得怀疑,因为《明史》是清修改的,有进行多次篡改,其真实性存疑。

在古代,不管是哪个朝代,结党、谋反都皇帝的大忌,这两个案件的关键在于,他们两人是否被冤枉,如果是,那说明朱元璋存在杀功臣的现象,如果不是,那就应另当别论。

胡惟庸确实是早年就跟随朱元璋的,但要严格来讲,他的建树也排不到功臣的地步。他的发迹是在后期,从洪武三年开始,胡惟庸一步步受重用,官至丞相,升官太快,胡惟庸本人也日益地骄横跋扈起来,专权擅决、结党自固,甚至勾结他国试图谋反,这么野心勃勃的一个人,朱元璋自然不会放过他,所以最后干脆将其势力连根拔起。

而蓝玉,功劳确实挺大,被封为凉国公,不过他也犯了居功自傲、骄横跋扈的问题,本人还做出许多贪得无厌之事,如侵占民田、战利品,后来,又有锦衣卫报告说蓝玉企图谋反,考虑到蓝玉武将出身,心腹众多,朱元璋也做出了一锅端的决定。

应该是蓝玉让朱元璋感受了威胁,加上其自身多行不端,所以被朱元璋杀掉,严格来说,这杀掉这两人是可以理解的,用大肆屠杀功臣来讲,有点言过其实。

而且实际上,在朱元璋动手前,一些重要的功臣都已病逝了,朱元璋也并不是不知感恩的人,这点从他对糟糠之妻马皇后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所以说,现在流传的关于朱元璋屠杀功臣一事,我认为是比较夸张的说法。

第2个回答  2019-11-18

朱元璋出身贫穷家庭,历经南征北战,好不容易打下了天下,朱元璋为何却没有跟这些开国功臣共富贵,反而对他们大开杀戒?

一是朱元璋为了给自己的孙子铺路,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并没有将皇位传给其他儿子,而是将皇位传给太孙朱允炆,也就是日后的建文帝,朱允炆的年纪比较小,而大多数开国功臣都比较桀骜不驯。

例如蓝玉连朱元璋都敢顶撞,更别提朱允炆这个小屁孩,要是日后朱允炆继位压制不住开国功臣,权力被开国功臣架空,那朱家的江山岂不是要拱手让人,为了朱家江山能够传承千秋万代,朱元璋才会对功臣大开杀戒。

二是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笼络开国功臣,还赏赐过免死金牌给开国功臣,这些开国功臣仗着自己有免死金牌,难免有点桀骜不驯,做事也是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如果朱元璋将他们放回老家,这些人要是欺压百姓,地方官员肯定不敢管,那长时间这样下去,积累了大量的民怨,搞不好就会出现第二个“朱元璋”揭竿而起,推翻明王朝。

三是朱元璋这个人很痛恨贪官,而明朝初期官员的俸禄都很低,大多数开国功臣生活阔绰,基本都存在贪污腐败的现象,而元朝就是亡于贪污腐败。

朱元璋作为统治者,又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上众多原因综合起来,才会出现朱元璋对功臣大开杀戒的情况

第3个回答  2019-11-18
朱元璋杀功臣的恶名,主要是来自于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谋反案”和发生于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党案”,但是《明史》是清修改的,有进行多次篡改,其真实性存疑。
第4个回答  2019-11-18
因为有些功臣借着自己的功绩和身边的有用之才,居然升起了谋反的心思,作为皇帝当然还要杜绝这样的现象发生,以巩固自己的皇权。
第5个回答  2019-11-18
朱元璋不是乱杀功臣的,都是有原因的。比如,杀李善长,朱元璋老早在心里就想废除丞相制度了,他需要证明丞相制度是不可行的,所以选了个庸才胡惟庸当丞相,再借机杀了他,李善长退休在家,七十多岁了,为了废除丞相制,必须找出问题处死他。
再比如徐达,燕王跟随着徐达一起驻防,徐达手把手的教朱棣打仗,又是朱棣的岳父,所以与朱棣关系不一般,徐达出将入相,在淮西勋贵和军队中影响很大,朱棣又掌握重兵,能征善战,如果他们二人联合,会威胁柔弱继承者的统治,所以他送烧鹅给徐达,不管烧鹅能不能让徐达发病,但意思徐达是知道的,让他死,如果朱元璋知道自己还能再活十余年可能就不会杀徐达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