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2
问题一:三上科学教学设计/第4课 它们吸水吗 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谁更容易吸水。这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在四种不同的材料上滴一滴水,从侧面观察它们的吸水现象,分别用合适的方法描述水滴的变化和材料的细微变化,并以此判断四种材料吸水能力的强弱。第二部分:纸的观察。教科书用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一张白纸。第三部分:造一张纸。这部分教(科书是通过图片的方式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的。第四部分:我们来造一张纸.这部分的主要活动有两个:1,经历用废报纸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找浆――抄纸――压平晒干。了解纸的构成方式:用纸纤维叠加而成;2,比较自己造的纸和平时所用的纸的区别,如厚薄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纤维长短不同(光滑程度不同)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吸水性的强弱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2.吸水性是材料的一种物理性质,不同材料的吸水性是不同的。
3. 纸、木头、塑料、金属四种材料中纸的吸水性最强,纸是由纤维组成的,纤维之间有许多空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材料的吸水性是不同的。
2.通过画图的形式展示、促进对材料吸水性与其组成结构之间关系的认识。
3.运用适当的语言定性描述材料的吸水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不同材料物理性质的探究兴趣。
2.初步意识到我们可以用观察和测量的方法认识材料的物理性质。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画图的形式展示、促进对材料吸水性与其组成结构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画图的形式展示、促进对材料吸水性与其组成结构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 ① 纸片、木片、塑料片、金属片各一片 ② 杯子、水、滴管 ③ 放大镜、滤纸 ④红笔、红的彩色笔 ⑤ 实验单 ⑥大、小托盘 ⑦ 圆圈纸
老师:黑袋子(纸片、木片、塑料片、金属片各一片)、喷壶、圆圈纸、课件、磁铁、教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选择合适的材料擦干黑板上的水,说明理由。
2、出示课题:它们吸水吗?
二、谁更容易吸水
1、想办法了解纸片、木片、塑料片、金属片是否吸水?
2、布置实验要求:(投影)
(1)用什么滴水?滴多少水?滴在什么地方?
(2)怎么看材料是否吸水?
(3)记录:用图画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人人能用语言描述看到的现象。
(4)做完实验,上交所有实验材料。
3、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后到黑板上张贴记录单。
4、学生交流。
5、讨论:(1)通过刚才观察、交流,你们发现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一样吗?
(2)哪钟材料吸水性最强?其次是什么?塑料和金属呢?
(3)纸吸收的水到哪里去了?
三、纸的观察
1、猜测纸的组成和结构。
2、观察纸的组成和结构,画在记录单上。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
4、归纳: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四、课堂作业
完成活动手册
五、自我问答
1、纸是由哪个国家发明的?
2、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3、介绍学生自己造纸的步骤。
六、作业安排:
1、小小设计师:设计制作一张有特色的纸。
2、小小收藏家:收集不同种类的纸,做成纸样标本。...>>

问题二:小学科学《它们能吸水吗》的教案 一、课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它们吸水吗?”
二、执教者及所属学校:钱俊 武大二附小
三、教材分析及处理:
作为“材料”单元的一部分,这节课主要研究材料的吸水能力。教材中设计了以下四项教学活动:1、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观察、描述和比较金属、塑料、木头、纸的吸水能力;2、借助放大镜,运用折、揉、撕等方法观察纸的特点;3、了解中国古代造纸的过程;4、自己动手造一张再生纸。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科学探究学习的特点,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
一、以“材料的吸水能力可能与什么有关”作为探究活动的主题,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纸、木头、金属、塑料的吸水能力,发现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不同,产生“为什么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不同”的问题并提出假设,之后增加一组对四种材料的结构进行观察的活动,发现纸、木头等容易吸水的材料表面有很多缝隙,材料的吸水能力与材料的结构有关;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观察纸的特点,认识到纸是由很细小的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使纸的纤维之间有很多空隙,所以容易吸收、渗透水分,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材料的特性是与它们的构造相关联的;最后,让学生思考古代造纸采用什么原料,现代造纸采用什么原料,使学生意识到造纸要用富含纤维的物体作原料,废纸可以循环利用。
二、根据教学重点,对教学活动作出相应的取舍。这节课共有多个教学活动,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把所有教学活动充分地展开是不太现实的,根据“材料的吸水能力与什么有关”这个探究的主题,我对教学活动做了如下取舍:把收集证据,验证材料的吸水能力与材料的结构有关的探究过程作为整节课教学的重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观察比较各种材料的结构;对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等探究过程作了弱化处理。例如观察、比较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这个教学活动,教材要求学生按照吸水能力给四种材料排列顺序,这就需要让学生分析比较吸水能力时如何控制变量。我将这个教学活动作为提出 “材料的吸水能力与什么有关”这一科学问题的情境,由教师直接提供大小、形状几乎相同的材料让学生比较,只要求学生按照容易吸水和不容易吸水给四种材料分类。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材料的吸水性和材料的结构有关;
纸是由纤维组成的,有很多缝隙,所以容易吸水。
2.过程与方法:做简单对比实验比较材料的吸水能力;
借助放大镜等简单工具观察比较材料的结构;
能用合适的词语描述材料的吸水能力和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
意识到废纸可以循环利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收集证据探究材料的吸水能力和材料的结构有关。
六、教学准备:
为每个组准备:大小、形状、厚薄尽量相同的纸片、金属片、塑料片和木片;稀释过的红墨水,滴管;餐巾纸、素描纸,放大镜;泡好的纸浆,塑料杯、筷子、棉布,毛巾。
教师准备:介绍古代造纸过程的光碟,实物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一、探究材料的吸水能力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问: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塑料片、纸片、木片,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哪些材料不容易吸水?
2.学生作出猜测
3.学生制定研究方案
4.汇报并讨论:怎样控制往每种材料上滴的水一样多呢?
5.学生分组观察比较几种材料的吸水能力,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交流: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哪些材料不容易吸水?纸和木头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7.提出......>>

问题三:幼儿中班科学它们吸水吗二课时教案 设计思路:科学活动是五大领域中具有探究性质的活动,幼儿对于不知道的事情往往都是很有好奇心,!中班的幼儿都有自己的思维是想法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吸水的有的东西是不吸水的!教师通过把水倒在另一个杯子里然后水不见了的魔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实验中找到为什么刚刚杯子里的水不见了!从而让幼儿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吸水哪些东西不吸水!充分发展中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力!让幼儿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活动目标: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乐趣.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生活中有些东西吸水,有些东西不吸水.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生活中有些东西吸水有些东西不吸水.难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的准备(1) 教师应充分了解生活中哪些东西吸水哪些东西不吸水.(2) 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材料.2.物质材料的准备(1) 两个杯子(一个透明的一个纸杯)一个大的玻璃缸.一张大的记录表.(2) 每组一盆水,海绵,积木,雪花片,卫生纸,棉花等一些材料.每组记录卡一张,笔.1,以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个魔术,请下面的小朋友们仔细观察.(2)出示两个杯子,一个装有水,另一个空的,这时候老师要变魔法了,将水 倒入另一个空杯子里,可结果水不见了.(3)请幼儿讨论水为什么不见了,跑哪里去了?(4)教师不解开魔术,让幼儿带着疑问开张下面的活动.2.出示物品和记录表.(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物品,想请小朋友们来猜测一下这些物品 它们是否吸水?(2)介绍记录表,告诉幼儿如果你们认为它吸水在下面打 (勾勾)如果你 们认为不吸水就在下打(叉叉),如果有不同答案的就打上疑问号.(3) 跟幼儿说清楚怎样才算是吸水,并且当场做个示范,先让幼儿把这个概念清楚在进行猜测记录.3.幼儿自己动手实验操作.将幼儿分成四组,给每组幼儿提供一篮材料.(1) 告诉幼儿科学的结果是需要实验来验证的.(2) 用桌子把材料摆好,幼儿分组就坐.(对幼儿讲述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3) 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做好记录.(每组选一名组长进行记录)(4) 教师这时候只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4.幼儿把每组的实验结果送到老师手上.教师将每组的实验记录卡贴到黑板上,先不评价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教师用大的玻璃钢再把这些物品重新进行一次实验.重新判断上类物品是否吸水,教师及时表扬做对了的小朋友!5.总结.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把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得到了结果,棉质的,布质的东西是吸水的,木的铁的塑料的是不吸水的,原来呀科学的实验可以让我们找到很多我们不懂得东西的答案,现在小朋友应该知道了刚刚为什么老师的水会变没了吧?幼儿答.6.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哪些东西也可以吸水.(出示图片)逐个进行分析.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7.活动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吸水的呢?

问题四: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公开课它们吸水吗 一、课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它们吸水吗?”
二、执教者及所属学校:钱俊 武大二附小
三、教材分析及处理:
作为“材料”单元的一部分,这节课主要研究材料的吸水能力。教材中设计了以下四项教学活动:1、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观察、描述和比较金属、塑料、木头、纸的吸水能力;2、借助放大镜,运用折、揉、撕等方法观察纸的特点;3、了解中国古代造纸的过程;4、自己动手造一张再生纸。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科学探究学习的特点,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
一、以“材料的吸水能力可能与什么有关”作为探究活动的主题,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纸、木头、金属、塑料的吸水能力,发现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不同,产生“为什么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不同”的问题并提出假设,之后增加一组对四种材料的结构进行观察的活动,发现纸、木头等容易吸水的材料表面有很多缝隙,材料的吸水能力与材料的结构有关;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观察纸的特点,认识到纸是由很细小的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使纸的纤维之间有很多空隙,所以容易吸收、渗透水分,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材料的特性是与它们的构造相关联的;最后,让学生思考古代造纸采用什么原料,现代造纸采用什么原料,使学生意识到造纸要用富含纤维的物体作原料,废纸可以循环利用。
二、根据教学重点,对教学活动作出相应的取舍。这节课共有多个教学活动,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把所有教学活动充分地展开是不太现实的,根据“材料的吸水能力与什么有关”这个探究的主题,我对教学活动做了如下取舍:把收集证据,验证材料的吸水能力与材料的结构有关的探究过程作为整节课教学的重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观察比较各种材料的结构;对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等探究过程作了弱化处理。例如观察、比较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这个教学活动,教材要求学生按照吸水能力给四种材料排列顺序,这就需要让学生分析比较吸水能力时如何控制变量。我将这个教学活动作为提出 “材料的吸水能力与什么有关”这一科学问题的情境,由教师直接提供大小、形状几乎相同的材料让学生比较,只要求学生按照容易吸水和不容易吸水给四种材料分类。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材料的吸水性和材料的结构有关;
纸是由纤维组成的,有很多缝隙,所以容易吸水。
2.过程与方法:做简单对比实验比较材料的吸水能力;
借助放大镜等简单工具观察比较材料的结构;
能用合适的词语描述材料的吸水能力和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
意识到废纸可以循环利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收集证据探究材料的吸水能力和材料的结构有关。
六、教学准备:
为每个组准备:大小、形状、厚薄尽量相同的纸片、金属片、塑料片和木片;稀释过的红墨水,滴管;餐巾纸、素描纸,放大镜;泡好的纸浆,塑料杯、筷子、棉布,毛巾。
教师准备:介绍古代造纸过程的光碟,实物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一、探究材料的吸水能力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问: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塑料片、纸片、木片,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哪些材料不容易吸水?
2.学生作出猜测
3.学生制定研究方案
4.汇报并讨论:怎样控制往每种材料上滴的水一样多呢?
5.学生分组观察比较几种材料的吸水能力,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交流: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哪些材料不容易吸水?纸和木头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7.提出科学问题:你们认为材料的吸水能力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交流讨论,作出假设
(三)观察比较,验证猜测
......>>

问题五: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它们会吸水吗 执教者:屈桢活动设计思路:科学活动是五大领域中具有探究性质的活动,幼儿对于不知道的事情往往都是很有好奇心,!中班的幼儿都有自己的思维是想法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吸水的有的东西是不吸水的!教师通过把水倒在另一个杯子里然后水不见了的魔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实验中找到为什么刚刚杯子里的水不见了!从而让幼儿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吸水哪些东西不吸水!充分发展中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力!让幼儿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活动目标: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乐趣.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生活中有些东西吸水,有些东西不吸水.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生活中有些东西吸水有些东西不吸水.难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的准备(1) 教师应充分了解生活中哪些东西吸水哪些东西不吸水.(2) 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材料.2.物质材料的准备(1) 两个杯子(一个透明的一个纸杯)一个大的玻璃缸.一张大的记录表.(2) 每组一盆水,海绵,积木,雪花片,卫生纸,棉花等一些材料.每组记录卡一张,笔.1,以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个魔术,请下面的小朋友们仔细观察.(2)出示两个杯子,一个装有水,另一个空的,这时候老师要变魔法了,将水 倒入另一个空杯子里,可结果水不见了.(3)请幼儿讨论水为什么不见了,跑哪里去了?(4)教师不解开魔术,让幼儿带着疑问开张下面的活动.2.出示物品和记录表.(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物品,想请小朋友们来猜测一下这些物品 它们是否吸水?(2)介绍记录表,告诉幼儿如果你们认为它吸水在下面打 (勾勾)如果你 们认为不吸水就在下打(叉叉),如果有不同答案的就打上疑问号.(3) 跟幼儿说清楚怎样才算是吸水,并且当场做个示范,先让幼儿把这个概念清楚在进行猜测记录.3.幼儿自己动手实验操作.将幼儿分成四组,给每组幼儿提供一篮材料.(1) 告诉幼儿科学的结果是需要实验来验证的.(2) 用桌子把材料摆好,幼儿分组就坐.(对幼儿讲述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3) 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做好记录.(每组选一名组长进行记录)(4) 教师这时候只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4.幼儿把每组的实验结果送到老师手上.教师将每组的实验记录卡贴到黑板上,先不评价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教师用大的玻璃钢再把这些物品重新进行一次实验.重新判断上类物品是否吸水,教师及时表扬做对了的小朋友!5.总结.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把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得到了结果,棉质的,布质的东西是吸水的,木的铁的塑料的是不吸水的,原来呀科学的实验可以让我们找到很多我们不懂得东西的答案,现在小朋友应该知道了刚刚为什么老师的水会变没了吧?幼儿答.6.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哪些东西也可以吸水.(出示图片)逐个进行分析.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7.活动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吸水的呢?

问题六:《它们能吸水吗》教学反思 为您奉上,请参考:
《它们能吸水吗》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课。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材料的一些特性进行了解。明白硬度、韧性、吸水性、沉浮都是材料的特性。而这一节,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材料有一定的认识,对吸水性有一定的前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
这一节课的难点是对纸的认识,特别是对纸是由纤维组成的。这一节课探究的时间比较足,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很浓厚。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充实,在时间上很紧张,有点走马观花的味道。第一部分,比较材料的吸水的性质,书本上说的这几种材料,如果只是利用学具袋的用具,恐怕需要消耗一些时间。因此,我直接提供了报纸和餐巾纸,木头,保留了塑料片和铁片。但这样其实改变了一个特征,即几种材料的厚薄不同。事实上,材料的厚薄对不同材料吸水能力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再说我觉得这个实验做得还比较粗糙。我开始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法,重点讨论了如何滴水、观察哪些变化,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们经过讨论、反思后和我的引导后都做的很好,这点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证明。
纸的吸水速度非常快,尤其是餐巾纸。木头的吸水性也比较好,只是速度慢了一点,塑料和铁片的吸水性不怎么样,水滴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学生根据自己看见的或者猜测的,在下面有说塑料吸水性好的,有说铁好的。虽然给予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其实学生的判断都显得有些主观,要比较出来有些难度,我也没有过意强调这个排名,就暂时把两种材料的吸水性列在一起,近似相同。
关于这两种材料,作为教师,我自己也不敢下结论,究竟那种材料的吸水性比较好。如果没有合适的材料,足够的时间,比较这两种材料的吸水性凭着学生的观察,我以为是难以有结论的。幸好,课堂的教学目标也没有说一定能比较得出来,学生掌握方法的重要性实际上更重要一些。
纸吸收水的能力如此之强,学生们却是一点也不惊奇,实际生活中这种经验实在太丰富了。但是说道原因,学生一下子还真说不来。可能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吧。只有当孩子们观察了餐巾纸后,发现纸吸水秘密的学生多了不少。餐巾纸(有些纸可能一下子看不出来)撕开后,学生很容易发现,纸由一层层的、而且有许多小孔,能透过光线。水可以从这些小孔中渗透过去,所以吸水能力强。学生观察纸的特征后,能够描述出许多纸的特点:软、易折、透光、能写字、容易燃烧等等,可以说,纸的特点孩子们知道的很清楚,此后,再来说纸的制造、原料,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在讲解纸的制造技术时,我穿插了造纸艺术、造纸的种类(尤其对宣纸的制造进行了介绍),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我又拿出自己造的一张纸,很平整很均匀的。学生们看了,很羡慕也很激动,纷纷行动起来,要自己造纸。这不,上个周末和今天,许多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做一个“小蔡伦”!
有空,我将把学生造的纸,拿出来给大家晒晒,可爱的学生,正在不断改进他们的造纸艺术,争着造自己人生第一张白纸。
加油吧,孩子们,这样有趣的活动,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问题七: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它们吸水吗 教学目标:它们吸水吗
科学概念:
1.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吸水性的强弱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2.吸水性是材料的一种物理性质,不同材料的吸水性是不同的。
3. 纸、木头、塑料、金属四种材料中纸的吸水性最强,纸是由纤维组成的,纤维之间有许多空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材料的吸水性是不同的。
2.通过画图的形式展示、促进对材料吸水性与其组成结构之间关系的认识。
3.运用适当的语言定性描述材料的吸水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不同材料物理性质的探究兴趣。
2.初步意识到我们可以用观察和测量的方法认识材料的物理性质。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画图的形式展示、促进对材料吸水性与其组成结构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画图的形式展示、促进对材料吸水性与其组成结构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 ① 纸片、木片、塑料片、金属片各一片 ② 杯子、水、滴管 ③ 放大镜、滤纸 ④红笔、红的彩色笔 ⑤ 实验单 ⑥大、小托盘 ⑦ 圆圈纸
老师:黑袋子(纸片、木片、塑料片、金属片各一片)、喷壶、圆圈纸、课件、磁铁、教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选择合适的材料擦干黑板上的水,说明理由。
2、出示课题:它们吸水吗?
二、谁更容易吸水
1、想办法了解纸片、木片、塑料片、金属片是否吸水?
2、布置实验要求:(投影)
(1)用什么滴水?滴多少水?滴在什么地方?
(2)怎么看材料是否吸水?
(3)记录:用图画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人人能用语言描述看到的现象。
(4)做完实验,上交所有实验材料。
3、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后到黑板上张贴记录单。
4、学生交流。
5、讨论:(1)通过刚才观察、交流,你们发现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一样吗?
(2)哪钟材料吸水性最强?其次是什么?塑料和金属呢?
(3)纸吸收的水到哪里去了?
三、纸的观察
1、猜测纸的组成和结构。
2、观察纸的组成和结构,画在记录单上。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
4、归纳: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四、介绍造纸术
1、纸是由哪个国家发明的?
2、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3、介绍学生自己造纸的步骤。
五、课后拓展:
1、小小设计师:设计制作一张有特色的纸。
2、小小收藏家:收集不同种类的纸,做成纸样标本。

问题八:有三种纸分别是宣纸、白板纸和卡纸我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它们的吸水性 首先,称出相同质量的宣纸,白纸,卡纸

把三张纸挂起来
然后用滴管滴水,等到纸往下滴水的时候,取下称质量
因为宣纸容易烂,拿来拿去很麻烦,可以直接往滴定管里面放蒸馏水,滴完直接读数,更方便

问题九:有三种纸,分别是宣纸、牛皮纸、复印纸。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比较它们的吸水性。 平铺在桌面上,分别向纸面滴一滴水,宣纸很快吸收,扩散,复印纸其次,最后是牛皮纸半天才吸收,这就比较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