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的守与攻] 金蝉脱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5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有一个中共名将粟裕巧计打败杜聿明“金蝉脱壳”之术的故事,回顾其中的攻守之道,将会使我们明了是谁真正把兵法之要玩到了极致。   1948年11月2日,淮海战役打响了,我华东野战军旗开得胜,碾庄一战,一举消灭了国民党军黄伯韬第7兵团,之后,得胜之师挥戈东进,锋芒直指战略要地――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把守的徐州。
  徐州危急,蒋介石如坐针毡,他急令黄维第12兵团火速驰援徐州。但黄维兵团却在途中陷入刘、邓中原野战军的包围,自身难保,另外其他几路援军也分别受阻。无奈,蒋介石只好忍痛作出放弃徐州、解救黄维、保存实力的决定,为此,他把负责指挥徐州方面军事行动的杜聿明召回南京一起商讨撤退事宜。
  杜聿明是黄埔一期学员,在蒋军中是一个颇有魄力与才干的将领,深得蒋介石的宠信和赏识。当他走进总统官邸会议室的时候,军政要员们早已云集一堂,大家显然正在议论着。杜聿明的出现,把一双双充满忧虑的眼睛全都吸引过来了。
  “来,光亭!”顾祝同一把将杜聿明拉进小会客室,神情颓丧,“局势危险啦!我们得另做计议。”
  杜聿明也没有了往日的尊卑森严,大声责问:“原来决定再增加几个军,为什么一个军也没有到?弄到这个骑虎难下的局势,哼!”
  顾祝同也有难言之隐:“你不了解呀!处处受到牵制,调动不了啊!”
  “既然无兵可以抽调决战,当初就不该决定打!现在黄维兵团陷入重围,如何挽救?惟一的办法就是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否则,黄维完了,徐州不保,南京亦危矣!”杜聿明说。
  顾祝同用商量的口气说:“你看如果决定先放弃徐州,出来再打,你们能不能安全撤退?”
  既然无兵力可增援,打下去也没多大意思。杜聿明沉吟良久,思索着说:“既然这样,从徐州撤出问题应该不大。只是放弃徐州,出来再打,把握更小。不过如果让黄维牵制住敌人,我将徐州部队撤出,经永城到达蒙城,以淮河为依托,再向共军进攻,以解黄维之围可能更好一些。”顾祝同点了点头,他明白,这样一来,黄维兵团很可能被葬送掉,但能救出徐州集团,也不失为弃卒保车之良策。
  杜聿明认为徐南河湖密布,极不利于机械化大兵团行动,应该从徐西撤退,他把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地向蒋介石汇报了一遍。蒋介石一边称好一边问:“三十万大军从徐州撤出,你能保证不被共军咬住吗?”杜聿明胸有成竹地说:“校长放心,只要学生略施小计,定能从徐州‘金蝉脱壳’”。
  杜聿明为什么对他的“金蝉脱壳”之计如此自信呢?原来一个多月以前在东北战场他有过一次成功的经验。当时他把东北仅存的三个军从葫芦岛撤到了上海,连一向明察秋毫的林彪都被他唬住了,看来这次在徐州,他又要故伎重演。
  事实上,杜聿明玩弄的“金蝉脱壳”的把戏也确有独到之处,就像在葫芦岛指挥撤退一样,尽管徐州已满城风雨,可他就是守口如瓶,不仅如此,他还一次又一次地命令徐州东南方向的邱清泉兵团和孙元良兵团,在二十来里宽的正面,集中五个军,全面展开强攻,其目的是要分散解放军的注意力,以便使主力部队悄然脱身,这是他“金蝉脱壳”之计的核心。于是,徐南战场战斗格外激烈,国民党军队的坦克、飞机、大炮制造出滚滚战云,隆隆南下。
  华野将士的阻击异常艰苦,他们与敌人逐村争夺,反复冲击,几乎每一个阵地都展开了肉博战,使敌人的飞机、坦克无法轰击前沿。但双方的伤亡都十分惨重。
  这时华野司令员粟裕正要为一线吃紧调整部署,邱清泉也正在为伤亡惨重大发雷霆。谁能想到,杜聿明却已经坐在小轿车里,在夜色中下达命令:“撤……”3个兵团21个师近30万部队夹杂着从徐州逃出的商人、地主、军官眷属以及上万名学生,甚至还有和尚、道士、妓女……密密麻麻地拥挤在西撤的公路上。
  “金蝉”总算从徐州这个“壳”中“脱”出来了。杜聿明坐在西行的汽车里,脸上露出几分得意的神情。他想像着他的对手们还在徐南一线加固工事,准备阻止他的进攻,即便是攻破徐州,发现扑空,再重新调整部署,组织部队追击,恐怕也只不过是夸父追日,空留邓林。他不觉想起说书人常用的一句话:鳖鱼脱得金钩去,摇头摆尾不再来!但杜聿明显然得意得太早了。粟裕的反应是十分机敏的,他已经指挥他的30万华野将士,开始了规模宏大的追击。
  
  其实中央军委和华野的粟裕等人早已对徐州之敌的出逃有所预料,而且对敌人的出逃方向也得出了准确的判断。11月28日,杜聿明飞往南京磋商撤退计划这一天,毛泽东电示前线“须估计到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向武汉逃跑的可能。”这天晚上,粟裕彻夜未眠,对着地图潜心研究敌人可能的出逃路线。粟裕对参谋长张震说了这样一番话:“如果徐州之敌固守不走,于我无害,可以在解决黄维兵团后再打。但蒋介石后方已无机动兵力,因此徐州之敌放弃徐州的可能性极大。其逃窜方向大致有三: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南逃,但海运受船只和码头限制,遭我尾追必陷入背水作战,更易全军覆灭;二是直奔东南走两淮,这样距离最近,但此地带河川纵横,不利于大兵团行动;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此地域地形开阔,道路平坦,又距黄维较近,还可与蚌埠集团相呼应,实行南北对进,既解黄维之围,又可退守淮河,达到所谓‘一箭双雕’之目的。”
  粟裕的分析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于是,他将主力纵队全部部署在津浦线两侧,徐东只留下一个渤海纵队。这样的兵力部署对日后追击杜聿明集团是十分有利的。
  然而,杜聿明“金蝉脱壳”,弃城而走,粟裕的心情并不轻松,虽然估计到了敌人的撤退方向,可没想到他们动作这么快,粟裕11月30日得到了敌人放弃徐州的情报,他当时就向部队发出了动员令,可直到杜聿明集团全部撤出徐州后,情报才被完全证实。待下令部队倾力西追时,已延迟了一天时间。如果不能追上并且截住杜聿明集团,而使其与黄维兵团会合,淮海战场将不堪设想。粟裕一面急电命令豫、皖、苏地方部队阻击敌人;一面电报中央军委和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希望在南线支援中野围歼黄维兵团的第13纵队;一面又用电报、电话、骑兵等各种通信手段通知各纵队,火速全线追击。
  于是,30万华野将士在百余里的淮北平原上向西席卷,根据命令,他们不仅平行追击,同时超越追击,拦住敌人的头,渤海纵队留一个师进占徐州,主动向肖县跟踪追击;三、八、九纵队和鲁中南纵队直插祖老楼,截歼逃敌;一、四、十二纵队向西北尾敌侧追歼;二、十纵队奔永城;十一纵队沿固涡公路急追。追击部队不顾敌空军昼夜袭扰拦阻,向徐州西南方向漫山遍野追去。公路两旁留下无数路标,所有的箭头均指向西方,各纵队指挥员的命令如出一辙:路标就是路线!枪声就是目标!!追上就是胜利!!!
  国共双方六七十万大军在徐西广袤的黄淮平原上卷起无边无际的烟尘,可谓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奇观了。
  杜聿明集团经过两个昼夜的强行军,在12月2日到达徐西一百余里的李石林一带。由于部队建制混乱,又有空军通报说发现大股共军向永城前进,杜聿明考虑夜行军会与共军混乱穿插,于是决定休息一晚,次日再向永城进发。然而第二天一早,却接到了一份总统手谕,命他停止西进,转向东南方向攻击,与蚌埠集团一起共解黄维之围。
  
  “完了!”杜聿明呻吟一声。原先讲好的,打就不走,走就不打,现在已经放弃了徐州,却在半路与敌纠缠,必将导致全军覆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继续前进!”可又一想,如按原计划撤退到淮河,再向共军攻击,如真能解黄维之围,尚可将功补过,若沿途遭共军截击,损失惨重,又不能解黄维之围,弄不好要受军法制裁。杜聿明进退两难,苦闷之极。只得召集各兵团司令共商对策。结果,两种意见不一,陷入僵持状态;杜聿明眼看着一天的行程被耽误,马上走也晚了,只好决定照命令攻打,于是作出决定,大军转向淮北方向攻击。4日凌晨,进攻开始。
  这时,我华东野战军各纵队已完成追击,咬住了敌人,并对敌军呈包围之势,插在敌军南翼的部队刚刚进入阵地,就迎来了敌人的大举进攻。在淮北平原这片土地上,由炮火和厮杀形成―股方圆四十余里的战争台风,向南方缓缓移动,“台风”所及,房倒屋塌,草木焦萎,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一直打到6日,“台风”只能原地打转了,各兵团司令来见杜聿明,要求重新考虑战略部署,最后决定突围。当晚,敌军三个兵团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全线突围,敌人使出浑身解数,华野也拼尽了全力,经过十天十夜的激战,敌军终未能前进一步。
  华野将士加固工事,缩紧包围圈,将杜聿明集团紧紧包围在陈官庄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上;不久前还在为自己的“金蝉脱壳”之计洋洋自得的杜聿明,这时彻底陷入了人民解放军的天罗地网,再也逃脱不掉了。
  二十日以后,随着华野司令员粟裕下达的总攻击令,蒋介石的这支妄想“金蝉脱壳”的精锐部队最终灰飞烟灭了,杜聿明也成了人民解放军的阶下囚。淮海战役以国民党反动派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当初,杜聿明主动实行战略转移不失为一条妙计。杜聿明在撤出徐州的过程中采取了典型的“金蝉脱壳”战术,为稳住我华东野战军,他不惜在撤退前一天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而其主力却乘着夜色悄然脱身。我华东野战军指挥员粟裕在作战略分析时已预见到了敌人的企图,事先做了应对的部署。得知敌人撤退后,我野战军以高效率迅速实行多路平行追击和超越追击,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追歼杜聿明集团的战斗中,我野战军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优良传统,使妄想“金蝉脱壳”之敌,怎么“脱”也脱不了人民解放军的手心,怎么“脱”也脱不了其失败的必然下场。由此可见,“金蝉脱壳”尽管是历代兵家常用的三十六计中的一条妙计,但只要能识别出孰为“蝉”,孰为“壳”,抓住重点进行追歼,弃“壳”抓“蝉”,不为“壳”所迷惑,是完全可以打败“金蝉脱壳”之计而把兵法用活的。
  (钟应平荐自《科学奥秘》)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