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真的能提升认知能力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认知能力”是当前非常流行的“热词汇”之一,即使自认为与“学习”这个概念根本不发生一丝一毫关系的人,在听到“你只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这句话时,也会不由得有些心动,从而去关注一下到底什么才是“认知能力”。人类的总体行为影响着时代的发展,而时代大势又以一种不可控的力量左右着我们的行为。信息化时代,持续性学习早已成为我们得以生存的基本模式之一,也因此,“认知能力提升”成为一个为所有“进取者”所普遍关注的话题。

有了目标就要采取行动,经过仔细研究,很多人发现,为了达成“提升认知能力”这一目的,阅读是成本最低、几乎没有门槛的方便法门,而且没有之一。于是乎各种讲书、拆书、荐书、伴读等等“知识付费”平台、活动层出不穷,目不暇接。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潜藏的逻辑,即认知能力与阅读相关,你读的书越多,涵盖的知识面越广,你的认知能力就会持续性提升,而认知能力持续性提升,自身便越来越有价值,自己越来越有价值,就可以紧跟时代步伐,从而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自己都可以生存下去。但在这条逻辑线之内,却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回答:究竟什么是认知能力?阅读与认知能力到底是什么关系?书读的多认知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升吗?

其实,所谓的认知仅是我们复杂的意识系统的部分功能,确切的说其仅是对我们进行外界信息收集加工过程的一种概括性描述。而我们所强调的“认知能力”,其本质是对我们大脑进行信息处理与再输出过程的抽象。话句话说,这里所强调的“认知能力”指的是我们个体的思维能力,更进一步讲是我们思考的能力。

但是,我们复杂的意识系统所具备的各种功能都是相互依存的,一种子系统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其他子系统发展的基础之上,而多种子系统的交互动态发展又决定了我们意识系统整体的进阶。由此来看,思维能力的进阶是需要我们意识系统整体化演进方能实现的,而广泛阅读仅是在信息量上进行了扩展,或者说阅读仅是加大了信息输入,而信息的处理与再输出才是体现我们思维所处层级的核心指标。通俗的来看,是你的信息处理与输出模式决定了你的信息拣选模式,而不是相反。现在我们把这些听起来很“麻烦”的“道理”放在一个简易的流程当中来加以理解。

大家所普遍了解的“阅读提升认知能力”的过程基本包含以下内容:选择阅读书目、持续性阅读、知识的吸收、知识的整合、知识的“表达”。依据以上步骤,并依赖“时间的力量”,我们基本完成了一个简易版的信息收集、处理、再输出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看起来相对便于操作,同时只要找到合理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依靠自己的努力便可以达成。但是只要我们详细揣摩一下其具体的细节,便会发现这个过程当中蕴含着多么巨大的不确定性:

一是选择书目:你如何选择书,以及选择什么样的书本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其实这其中暗含着一种因果逻辑,即你对什么感兴趣是由你的过往经历所决定的,而这个过往经历的范围跨度极其巨大与精细,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计算。你的家庭环境、你的童年经历、你所受教育的水平、你的求职历程、你的工作经验等等等,确切的说是你从童年起直至你的世界观建立为止,你所有的经验暗示共同建构了你的外在信息提取功能。当然你会说,这太复杂了,我又不能去梳理这么多年甚至自己早已遗忘的事情,不是有各种荐书拆书听书平台吗,我跟着学不就可以了吗。也恰是从这一刻开始,你的选书活动就已经偏离了你的“生命基础”,我们永远不能认为给老虎安装上鹰的翅膀,老虎就可以像鹰那样翱翔,虽然翱翔天际也许是老虎的梦想。

二是持续性阅读:任何事情一旦持续便好似生出无穷无尽的力量,因此我们所有人都大力提倡“坚持”、“自律”,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但我们有一句简单的成语却总是无人记起,叫“南辕北辙”。当你对自己没有一个精准性的定位,对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没有直面的勇气,或者说当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你的一切看似高效的行动都是在浪费生命。我们总是提倡“想不如动”,你却不知道我们的一切“动”都受“无意想”的控制,只有你真正的用“有意想”理清自己的“无意想”,你的行动才会迎来你想要的结果。通过阅读提升自我亦是如此。

三是知识的吸收:其实现在有许多关于高效阅读、提升记忆能力、完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书籍。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大脑想象成一台功能强大的吸尘器,当然一旦开动,吸收的肯定不是灰尘,而是海量的信息。知识在信息中得以产生,但吸尘器的开关却由你的过往经历所控制。你的过往经历会凝结在你的无意识当中,我们只知道自己的意识会对无意识进行审查,却不知道我们的无意识亦对意识进行管控,你的意识决定了你能够进行信息的采集,而你的无意识却决定着这些信息当中哪些知识能够真正为你的意识所理解。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关键之处,即无意识也好、意识也罢,我们总是单纯的以为,这仅仅是“大脑”的工作,或者说我们每天坐在那里静静的读书,不停的思考,便可以吸收大量的知识。其实,我们在说意识系统这一概念的时候,它是一种全身心的作用模式,通俗的说,你全身的每一处肌肉、神经等等都在决定着你的学习力。而调动全身心的资源进行整体化学习,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四是知识的整合:我们把知识装进身体中,有些时候这个过程就像“器官移植”,是很可能产生“排异反应”的,这也是很多人书读的越多越呆滞,即所谓的“书呆子”产生的原因。在学习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的存在,即“认知结构”,我们可以把这个“认知结构”理解成一种知识类别,具体的说就是所有进入我们大脑的知识都以“大类”的形式予以存储,同时各个“大类”之间又以极其复杂的形式组合成“类群”,而这种形成“类群”的过程便是知识的整合。而知识的这种存储方式也说明,你对知识的整合取决于你大脑中本已经存在的“大类”,而不取决于你吸取了多少知识。我们现在总是鼓动人们去大量阅读跟自己的思维体系完全无关的知识理论,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认知,扩充自己的思维边界,这种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有一些道理,但所鼓吹的方法是毫无意义的。那么我们大脑中的既有“大类”是从哪里来的呢,同样还要回归自我的“背影”。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只用一种方法并在所谓的“坚持”中便可突然式的跨越自己的“人生背影”,从而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五是知识的“表达”:最终的“表达”有且仅有一种呈现方式,即生活模式的彻底改变。而这种改变在某种程度上看,可以说“你不再是你”。我们也可以用“脱胎换骨”这个词汇来阐述“认知能力提升”的最根本性目的。而这个目的,通过以上内容的说明,我们就会发现,多读书是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这时便会有人提出问题,即我确实在读书中取得了很多收获啊,同时如果说人生经历决定了我们的思维能力,那我岂不是陷入宿命之中,哪里还有改变的机会啊? 答案是读书对于我们的人生成长当然有着巨大的好处,不过这种好处是在自我成长得以完成的基础上予以体现的,即自我成长在先,而阅读助力在后,简单的说,一个人若想真正的改变自己的生活,提升自我的价值,那么最需要做的是切实的搞懂自己,而不是开始去阅读大量的书籍。至于这里所强调的“人生背影”,绝不是什么所谓的“宿命论”,只是在我们人生成长的道路上真的需要回头看看,而不是一直向前。

问题的觉察与心灵的建设,才是自我提升的最初始落脚点。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