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8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晚清时没有专门的“”,最早的官办外语专科学校就是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是开办的一所新式学校。两次鸦片战争,清廷让洋人欺负惨了,比如规定中外交涉条约全部要用英文书写,遇到词义不明白的地方,以英文为准。因为语言问题,导致误会不断,冲突加剧,让清政府很头疼,尽快培养自己的英语翻译人才成了当务之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诸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1859年,建议设立外语培训学校。1861年,恭亲_奏请开办英语翻译培训学校。1862年8月24日,清政府批准在北京成立京师同文馆,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何叫“同文馆”呢?史料中没有说明,只能猜测。那时根本没有大学的概念,所以不可能称为“大学”。再者,“大学”为综合性高等学府,而作为培养翻译的专科学校,显然还不够格。笔者以为,或许源自古时“学堂词馆”的说法。翻译,无非是和文字、词语较劲,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再者,在乾隆时就有俄文翻译馆,因此,学校定位为“馆”。所谓“同文”,也就是让不同的语言,翻译成同一种含义。据《晚清近代社会变迁》记载,京师同文馆第一批学牛只有10人,后来八次出洋的老乡张德彝是其中一个。当时招生只面向满人,汉人绝无机会,因为清政府要培养无限忠诚于自己的翻译人才,必须选择满人。即使是满人,富裕家庭的子女也是不屑去的,因为社会普遍认为,学习洋文太丢人。寒门子弟为了生活费,才毅然去学习洋文。京师同文馆开的条件是,每名学生每月三两“膏火银”,学习优秀者还另有奖金。三年学成后,视成绩优异,分别授予七、八、九品官职。即使条件如此优厚,仍然没有人愿意去。出身“大城市”铁岭的张德彝就是破落的,念了几年私塾后,15岁进入京师同文馆学习。来源:记者观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