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的外面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2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顶面观 4 后面观 5 侧面观
      5.1 颞窝 5.2 颧弓 5.3 颞下窝 5.4 翼腭窝 5.5 外耳门 5.6 乳突
    6 前面观
      6.1 额部
    7 底面观
      7.1 前区 7.2 中间区 7.3 后区

1 拼音

lú de wài miàn

2 简介

整颅犹如六面立方体,可分别从各面观察。

3 顶面观

颅盖由前方的额鳞、后方的枕鳞、两侧顶骨和颞鳞的上方组成,略呈卵圆形,颅盖后部较前部为宽。

额、顶骨之间有近于横位的冠状缝;枕、顶骨之间为人字缝; 左右顶骨之间以矢状缝相连。矢状缝前端与冠状缝交点,称为前囟点,出生时未闭合,称为前囟;其后端连接人字缝处,称为人字点,后囟位于此处。顶骨后部最隆凸点,为顶结节,结节间距为颅盖最宽处。在此平面上可见位于矢状缝两侧的顶孔。骨缝随着年龄增大,依次融合,有一定时间规律,尤以冠状缝最明晰,可作年龄估计的参考。缝之间常出现缝间骨,如顶间骨(中国人的出现率为2.2%)。额鳞左右两分未融合则形成额缝,中国人的出现率约为8%。

4 后面观

下缘基线接近水平,上界呈弓形,可见人字缝全貌,其两侧下端与顶骨后下角和颞骨乳突部相接点,为星点,出生时为乳突囟。基线中点上方明显突出,为枕外隆凸,向两侧延伸为上项线,是头与项的分界线。枕外隆凸突出程度因人而异,由斜方肌及项韧带等的牵张力的强度而定。基线两端可见乳突,是胸锁乳突肌附着处。

5 侧面观

上界为上颞线,起自额骨颧突,延向上后至乳突切迹以上转而向下,续于颧弓后根。颞线区分为上颞线和下颞线,分别为颞筋膜及颞肌所附着。此面可见颞窝、颧弓、颞下窝、外耳门和乳突等。

5.1 颞窝

是介于上颞线与颧弓之间的宽广骨窝,容纳颞肌。窝底前分的翼点是额、顶、蝶、颞四骨的连接区,形式多样,缝间出现翼上骨的亦常见(中国人出现率为18.75%)。翼点位于额颧缝后3.5cm,颧弓以上4cm处,为临床应用重要标志,骨的深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5.2 颧弓

成自颧骨颞突和颞骨颧突,以前后两根附着于颞鳞,前根连至下颌窝前的关节结节,后根延接颞线后段。

5.3 颞下窝

居颞窝前分的下方,是向后、下开敞的不规则的间隙。它位于上颌骨之后,颧弓及下颌支的内侧,蝶骨大翼及部分颞鳞之下,蝶骨翼突的外侧,容纳咀嚼肌及上颌动脉等。颞下窝经眶下裂向前上通至眶; 经翼上颌裂向内侧通入翼腭窝;经卵圆孔和棘孔向上通至颅中窝;经下颌孔进入下颌管。

5.4 翼腭窝

是眶尖后下方小的楔形空间,容纳上颌动脉末段、上颌神经及蝶腭神经节等。此窝连通口、鼻、眶、颅底、颅中窝及颞下窝等处。其交通为:经翼上颌裂向外达颞下窝;经圆孔向后至颅中窝;经眶下裂向上通眶; 经蝶腭孔向内侧进入鼻腔;经腭大管向下连口顶;经翼管向后到达破裂孔。

5.5 外耳门

位于下颌头后方,在颞骨,由鼓部的鼓环在前、下、后三方面围住。外耳门向内通骨性外耳道,其后上方的道上棘深面为乳突窦。

5.6 乳突

自外耳门的后下方向下突出,内含发育程度不同的气房。

茎突位于乳突前分的深面,细而长,指向前下内,为肌及韧带所附着。

6 前面观

近似卵圆形,上宽下窄,以鼻前孔为中心,向上为鼻部和额部,两侧为眶和颧弓,向下为上下牙槽弓及上下列牙。

6.1 额部

由额鳞组成,下分偏两侧有明显的额结节,再下为眉弓,两眉弓间的隆起即眉间。鼻部成自左右鼻骨,形成鼻根和鼻背。

鼻前孔亦称梨状孔,上窄下宽呈梨形;其周缘由鼻骨下缘和上颌骨的额突构成,下缘正中有鼻前棘突向前。

眶缘略呈方形,其平面朝向前下外。上缘成自额骨眶上缘,内侧1/3圆钝,外侧2/3锐利,圆钝与锐利部交接处有眶上孔或眶上切迹;外侧缘由额骨颧突和颧骨额突连结而成,额颧缝处稍缩细,皮下易触知;颧骨上颌突和上颌骨颧突合成眶下缘,骨缘锐利,女性更甚。内侧缘不如上述三缘清晰,上颌骨额突的泪前嵴向下续于眶下缘,其稍后泪骨的泪后嵴向上连于眶上缘,前、后嵴之间为泪沟。

颧骨及上颌骨颧突组成面颊的大部,后续颧弓。眶下缘近中点处下方有眶下孔。上颌牙槽突容纳上列牙,相当于尖牙根部处向前隆起,使其两侧骨面凹陷,成为内侧的切牙窝和外侧的尖牙窝。

下颌骨,除牙槽突之外,其正中下分有明显的颏隆凸。颏孔与眶上孔及眶下孔基本处于同一直线上。中国人颏孔正对第2前磨牙者,占64.8%。下颌支前缘及下颌角皆能从前面见到。

7 底面观

自切牙向后至上项线,结构复杂,高低不一,形态不规则;可人为地用两条横线分成三区。前横线置于两侧下颌窝之前界。该线通过翼突外侧板根部及其后外侧的卵圆孔、内侧板根部后方的破裂孔及蝶枕软骨结合(25岁后成为骨性结合)。后横线置于两侧乳突的前缘,它经过枕骨大孔前分、茎乳孔、颈静脉孔的后缘、舌下神经管及枕髁前1/3和后2/3的相交处。

7.1 前区

主要为骨腭。由上颌骨腭突和腭骨水平板合成,前外侧为牙槽弓及牙列。全腭正中有腭正中缝,其前端有切牙孔,后端连鼻后棘。第3磨牙内侧有腭大孔,其后方尚有1~3个腭小孔。上颌骨颞下面后下部游离,称为上颌结节,该面上有多个牙槽孔,通牙槽管,神经血管由此进入,到达牙根尖孔。腭缝间可出现缝间骨;缝的后分亦可形成腭嵴或腭圆枕。容纳切牙的牙槽突可独立存在,名为切牙骨。鼻后孔呈长方形,被犁骨分成左右两半,分别以犁骨、腭骨、翼突内侧板及颅底为界。前区的后外侧分为颞下窝的顶面,蝶骨翼突分为内侧板与外侧板,两者之间有翼突窝,其上分的翼管通翼腭窝。

7.2 中间区

正中部分为枕骨基底部; 两侧部以蝶棘为中心,可以定位其它结构。蝶棘之前为棘孔;后为颈动脉管的外口;内侧经水平位的肌咽鼓管可达鼓室;外侧为下颌窝。中间区的后外侧部,还有颈静脉孔及茎突。

7.3 后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