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如题所述

都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刘备的遗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堪称达到了顶峰。而曹操的遗言虽絮叨,琐碎,连自己歌姬们的生活都想到了,让她们住在铜雀台,织布啥的。但照样也都是满满的善。

至于到坑人,显然属于特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苏秦的遗言。

苏秦是位很励志的人,以学子出生,最终配六国相印。但自从齐宣王死后,齐缗王即位后,苏秦的难日子也就来了。齐国最大的贵族田尝君,显然就取代了苏秦的地位,主导伐秦,虽打败,却非但无罪,反而有功一般。

这个变化,立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尤其是苏秦恨之入骨的人,显然他们认为苏秦失势,那么此刻干掉苏秦的话,正是时机。于是一次针对苏秦的刺杀便展开了。

一天,苏秦去拜见齐缗王,刚刚接下佩剑,一位侍卫就突然暴起,一匕首刺入苏秦肚内。苏秦踉跄逃跑入了齐王大殿,惊得齐王目瞪口呆,顿时王宫内一片大乱,而那刺客也趁乱逃走。

苏秦显然意识到自己活不成了,最终告诉齐缗王,我死后一定要把我五马分尸,然后头颅悬挂在城头,告知天下,苏秦是燕国奸细,今天被杀是死有余辜。并悬赏千金,寻找那位杀苏秦的人的信息,要表彰其功绩。

说完这番话后,苏秦就去世了。齐缗王悲痛不已,虽于心不忍,但为了给苏秦报仇,抓住那刺客,便都按苏秦遗言照做了。

很快,此事就惊动了整个齐国。那位刺杀苏秦刺客,听闻消息后大喜过望,果真是苏秦失势,看,齐王竟然这么恨他,还悬赏千金要表彰我。别藏着了,赶紧领赏。

刺客果然主动跑来,被齐缗王当场按住,确定了身份后,并查出了幕后主使人后,杀了刺客,诛了那主使人全家,替苏秦报了仇。

所以苏秦堪称是“人之将死,欺言坑人”的一例。但显然这种情况的发生,属于特例了——为了报仇。

除了苏秦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却明显是发泄不满,这就是明朝大将蓝玉。由于朱标之死,导致了朱元璋开启了又一轮的诛杀大臣,因为他怕朱允炆镇不住这群骄兵悍将。蓝玉因此成了首犯,所谓的蓝玉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

审问蓝玉的除了有朱允炆外,还有一位大臣叫詹徽。他可谓是当前的红人,升官速度非常快。只见他坐在大堂上,厉声让蓝玉召出同伙。蓝玉本来就是冤枉,哪有什么同伙?只不过他太张狂罢了。

所以一怒之下,吼道:“詹徽是我同党!”

得,这一句话,詹徽就算倒霉了,被打成了蓝玉同党,无论怎么喊冤最终也是被定了死罪而被杀。

蓝玉如此“人之将死,欺言坑人”,显然不是针对詹徽的,而是针对自己的冤情。这才导致了这个结果的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8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看了这么多答友的回答,描述的人物都是如何厉害,如何精明,能掐会算,在死之前还能坑敌人对头一把,但我首先想到了一个人,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其英明神武的一个人物。但是却因为性子太傲娇,时常脑子抽一下筋,他这次坑人,应该是无意为之,但确实把人家坑个瓷实。他就是被人誉为兵仙的韩信。 

要说韩信,一生也算是离奇了,年少时自命不凡,忍受过胯下之辱,也接受过漂母之恩。后来天下大乱,韩信投奔项羽,凭借耿直傲娇的个性,多年不得重用。幸遇刘邦这边的萧何,萧何一看韩信就连连赞叹,称他国士无双,竭力推荐给刘邦。韩信一见刘邦就把对头项羽分析了个头头是道,又把天下大势说了一通,刘邦也惊为天人,从此韩信开始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开挂人生。

刘邦有了韩信,一下子就厉害起来,先攻三秦之地,然后灭魏亡赵定齐,大大缩小了跟项羽的差距,而韩信自己也借势做了齐王,大有三分天下之势。

项羽这边一看急眼了,找人就去游说韩信,说你跟我合作吧,反了刘邦,到时候可以做真正的王,不用再受制于刘邦。韩信这等耿直骄傲之人轻易可不会反,反而回应说,我以前不是没跟项羽干过,可结果怎样呢,干了多年不过小小执戟之士,屡次献计没人听。而人家汉王呢,第一次见我就拜我为上将军,兵队任我调遣,好吃好穿尽我用,我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怎能反了汉王呢。

这时候齐人谋士蒯通出现了,这蒯通算是一个纵横家,纵横家一般下场不咋样。比如比他更出名的纵横家苏秦,采用合纵计策,联合六国抗秦,拜六国相,最后被人刺死在齐国。而他同学张仪专门拆他台,拜秦国相采用连横计策各个击破合纵国联盟,可谓劳苦功高,可是喜欢他的秦惠王死后,新秦王却逼得他出逃。蒯通就想仿效两位先人,游说韩信。

他先说了一下韩信相貌,说看他相貌,只能做个侯爵,而看他身形,又十分高贵,似乎成就不可限量。又跟韩信说现在他已经功高盖主,等帮刘邦一统天下之后,势必遭遇迫害,而他投奔项羽,项羽也不会完全信任他。但是现在天下大势决定权就在他手里,他帮谁谁就赢,与其这样,不如自己称王,凭借现在的兵马地盘,牵制刘邦项羽,然后在自己地盘上苦心经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韩信一旦独立,那刘邦项羽就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到时候韩信就是制止天下纷争的第一有功之人,刘邦项羽还有其他诸侯小国都要来拜。

其实看看蒯通的描述,似乎前景一片大好,但是却有两个致命大漏洞,一个就是他只说韩信优势没有说出韩信的劣势,另外一个他的思想还停留在春秋战国时期,要知道那时候秦始皇已经实现过一次大一统了,推行郡县制,现在要打就要打出一个一统天下的皇帝,而不是仅仅让诸侯朝拜的王。

韩信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能反刘邦,蒯通看韩信这样子,知道韩信以后肯定要有灾祸,就假装疯了,离开了韩信。

果然,灭了项羽之后,刘邦迅速收取了韩信兵权,但还是封他做了楚王。可是楚王却没做多久,刘邦就借谋反之名,贬韩信为淮阴侯。

韩信这时候气的要命,怨天尤人,可是现在他无兵无权,于是就挑唆陈豨谋反,结果保密工作没做好,被自己家臣的弟弟告了密。于是吕后萧何合谋把他抓了起来,要杀死他,韩信临死前说了句话,真后悔没听蒯通计策,结果死于女人之手,难道是天意?

吕后把这话说给刘邦听,刘邦一听蒯通是谁,赶紧抓来。那时候蒯通装疯后当了巫师,哪想到韩信死前还坑他一把,不过他不愧是个纵横家,他跟刘邦说:这以前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想得天下的人多了去了,结果您最英明神武坐了天下。我以前只认识韩信不认识您,所以才挑唆他谋反,这不是我的错啊。想得天下的人太多了,只有您有这个能力,您不能把有这想法的人都杀了吧。刘邦听了挺受用,居然放他一马。其实蒯通当时处境十分险恶,如果他当时措辞稍微有个闪失或者刘邦是残忍好杀之人,抑或刘邦当时心情不好,那他就没命了。

看韩信死前表现,他是恨蒯通吗,显然不是,之前蒯通是他谋士,屡现计谋,他不会恨蒯通。那韩信是临死想拉个垫背的吗,看他为人也不是这么阴险恶毒之人。我想他不过是对刘邦怨气太深,觉得死的憋屈,死之前就想过过嘴瘾,告诉刘邦这天下要不是老子当时感恩于你,还指不定谁坐呢,估计他都没想过这样会害死蒯通。

其实这里也看出韩信的为人,虽然他打仗天下第一,为人处事却有点我行我素,不替他人着想,就算他当初听了蒯通计策,估计也很难坐稳三分天下的位子。

第2个回答  2020-05-11
历史上“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的例子有:秦穆公死前说:子车氏三兄弟贤明,当于地下辅助我,于是子车氏三贤被活埋殉葬。
第3个回答  2020-05-12
朱棣抢了侄子的皇位,建文帝手下有个大臣,以有气节著称,也就是嘴硬。朱棣都当皇帝了,人家就是不认他这个盗版皇帝,还给朱棣含沙射影的说了周文王的故事,这下可惹恼朱棣了,朱棣一气之下说,你嘴这样硬不怕我灭你九族吗?人方孝孺转头就一个呵呵,灭我九族?有本事你灭十族啊!朱棣何许人也,心想既然你嫌少,那我就加一个又何妨,于是方孝孺的学生就被拉进来了,这样一来十族就够了,可怜方孝孺的学生到死都不明白自己咋就成了老师的族人了。
第4个回答  2020-05-10
允祀死前劝弘时杀掉弘历,结果弘时刺杀失败反而被刺死。 方孝孺死前给朱棣说你诛我十族我都不怕,害死了十族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