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丘长儒书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0

1. 与丘长孺书 译文

与丘长孺书·(明)袁宏道与丘长孺书·(明)袁宏道

闻长孺病甚,念念。若长孺死,东南风雅尽矣,能无念耶?

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大约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1],谕百姓则保山婆[2]。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苦哉!毒哉!

家弟秋间欲过吴[3]。虽过吴,亦只好冷坐衙斋,看诗读书,不得如往时,携侯子登虎丘山故事也[4]。

近日游兴发不?茂苑主人虽无钱可赠客子[5],然尚有酒可醉,茶可饮,太湖一夕水可游,洞庭一块石可登[6],不大落寞也。如何?

注释:

[1]仓老人:管理官仓的老吏。

[2]保山婆:媒婆。

[3]家弟:作者之弟袁中道。吴:吴县,今江苏苏州。

[4]虎丘山:苏州名胜地。

[5]茂苑:代称苏州。语出左思《吴都赋》:“佩长洲之茂苑”。

[6]洞庭一块石:指太湖中的东西洞庭山。

本文选自《袁宏道集笺校》卷五,是作者写给朋友丘长孺(名坦,字坦之)的信,大约作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任吴县令不久。文章开篇以调侃的语气问候朋友的病情,继而以四个排比,倾诉自己在吴县作令的体验,表达了对官场“备极丑态”的厌恶之情,令人联想到嵆康所言作官的“必不堪者七”。结尾邀朋友游吴县,俨然以吴县山水主人自居,又表达了作者寄意山水的情趣。全文如对好友信口直言,无所掩饰,可以说是直抒性灵的代表作。

与丘长孺(节选)译文

大抵事物真实就可珍贵,真实则我的面貌不能同于你的面貌,况且与古人的面貌又怎能相同呢?唐代自有自己的诗歌,不必同于《文选》之诗。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有其诗,不必都同于初、盛唐之诗。李白、杜甫、王维、岑参、钱起、刘长卿,以至元稹、白居易、卢仝、郑谷,各有自己风格特征的诗歌,不必都同于李白、杜甫之诗。赵宋也是如此,陈师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诸人,(他们的诗作)有一个字是抄袭唐人的吗?又有一个字是互相抄袭的吗?至于他们不能写像唐诗那样的诗,当是时代的转换变化使之然,就像唐人不能写《文选》诗那样的诗,《文选》的诗人不能写汉魏诗那样的诗。当今的士大夫,却想全天下的诗人都学唐诗,又因宋诗不像唐诗而指责它。既然因宋诗不像唐诗而指责宋诗,为什么不因唐诗不像《选》诗而指责唐诗,不因《选》诗不像汉魏诗而指责《选》诗,不因汉魏诗不像《诗经》三百篇而指责汉魏诗,不因《诗经》三百篇不像(远古的)结绳记事和观鸟兽之纹而指责《诗经》三百篇呢?如果真要这样(无穷的指责),反不如(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张白纸,诗道一脉相传的历史扫地以尽。诗歌的气运一代比一代衰减,所以古代诗气运厚重,当今的却薄弱。诗的奇异、美妙、工巧无所不至其极,一代比一代兴盛,所以古代诗有无穷的情志,当今的诗无不可写的景致。这样则古代诗为什么就一定高级,当今诗就一定低下呢?不知道(我以上所讲的)这个道理的人决不可以读丘郎之诗,丘郎也不必给他读自己的诗。

2. 丘长孺东游文言文翻译

识张幼于惠泉诗后

袁宏道

余友麻城丘长孺,东游吴会,载惠山泉三十坛之团风(在湖北黄冈).长孺先归,命仆辈担回。仆辈恶其重也,随倾于江。至倒灌河,始取山泉水盈之。长孺不知,矜重甚。次日,即邀城中诸好事尝水。诸好事如期皆来,团坐斋中,甚有喜色。出尊取瓷瓯,盛少许,递相议,然后饮之。嗅玩经时,始细嚼咽下,喉中汩汩有声。乃相视而叹曰:“美哉水也!非长孺高兴,吾辈此生,何缘得饮此水?”皆叹羡不置而去。半月后,诸仆相争,互发其私事。长孺大恚,逐其仆。诸好事之饮水者,闻之愧叹而已。

又余弟小修,向亦东询,载惠山、中冷泉各二尊归,以红笺书泉名记之。经月余抵家,笺字俱磨灭。余诘弟曰:“孰为惠山?孰为中冷?”弟不能辨。尝之,亦复不能辨。相顾大笑。

然惠山实胜中冷,何况倒灌河水?自余吏吴来,尝水既多,已能辨之矣。偶读幼于此册,因忆往事,不觉绝倒。此事政与东坡河阳美猪肉事相类,书之并博幼于一笑。

【翻译】:我的朋友麻城人叫丘长儒,向东游历吴会地区,用车装了30坛惠山泉水,到团风去,丘长儒先回去了,命奴婢们把水担回去,奴婢们讨厌水重,随即把水倒在江中,,到了倒灌河,才用山泉水把毯子装满,长儒不知道,还夸耀的很,第二天,就邀请承重好事者品尝,众好事者到时间都来了,围坐在书斋中,十分高兴的样子,丘长儒拿出坛子瓷碗,盛了一点水,一个接着一个传着评议,然后喝下,好事者闻着把玩了好长时间,才慢慢喝下,喉咙中发出咕咕的声响,于是,相互看了看,赞叹说“谁真好啊!,如不是长儒兴致高雅,我们这些人,那有机会喝到这个水呀?”都赞叹羡慕陆续走了,半个月后,那些奴仆发生纷争,互相揭发原来隐瞒的事,丘长儒听后十分愤怒,赶走了仆人,那些喝过水的好事者,只得惭愧慨叹罢了。

有,我的弟弟小修,先前也曾东游,也带回惠山,中冷泉水两坛,用红色的便笺做了标记,一个多月到家后,便笺上的字都磨灭了,我问弟弟:"那是惠山,哪是中冷?"弟弟也分辨不清,尝尝水味道,坏事不能分辨,只得相对大笑

然而,惠山泉水实际上要比中冷泉水好,何况倒灌河的水?,自从我在吴地做官以来,唱过的水很多了,已经能辨别了,偶然读这个册子,于是想起往事,不觉得笑到要跌倒。这事正好与苏东坡关于河阳好猪肉的笑话相似,记下来供幼儿一笑

3. 与丘长孺书翻译

与丘长孺书

(明)袁宏道

【原文】:

闻长孺病甚,念念。若长孺死,东南风雅尽矣,能无念耶?

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大约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1],谕百姓则保山婆[2]。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苦哉!毒哉!

家弟秋间欲过吴[3]。虽过吴,亦只好冷坐衙斋,看诗读书,不得如往时,携侯子登虎丘山故事也[4]。

近日游兴发不?茂苑主人虽无钱可赠客子[5],然尚有酒可醉,茶可饮,太湖一夕水可游,洞庭一块石可登[6],不大落寞也。如何?

【注释】:

[1]仓老人:管理官仓的老吏。

[3]家弟:作者之弟袁中道。吴:吴县,今江苏苏州。

[4]虎丘山:苏州名胜地。

[5]茂苑:代称苏州。语出左思《吴都赋》:“佩长洲之茂苑”。

[6]洞庭一块石:指太湖中的东西洞庭山。

【译文】:

听说长孺病得厉害,十分挂念。如果没有了长孺,江南一带有文化修养的文雅之士也就没有了,我能不牵挂吗?我当县令丑态百出,无法形容。遇到上级官员则奴颜婢膝,恭迎过往官员就像青楼歌妓,管理钱粮就像管理仓库的老吏,告诫百姓就像巧言令色的媒婆。一天之内冷暖多变,阴阳不定,人间各种不良的体验我一人都经受了。太难受了,太害人了!

我弟弟袁中道秋天想路过吴县。他即使经过吴县,也只能冷清地坐在衙门的书斋,不能够像以前带着姓侯的朋友登虎丘游玩时的那样子了。

近来有没有出来游玩的兴致?我作为苏州的主人,虽然没有钱财可以赠给客人,尚且有酒可以畅饮,有茶可你品尝,有太湖这一勺水可以游玩,有洞庭山一块石头可以登攀,也不至于太落寞无聊啊。你说呢?

4. 与丘长孺书 译文

与丘长孺书·(明)袁宏道与丘长孺书·(明)袁宏道 闻长孺病甚,念念。

若长孺死,东南风雅尽矣,能无念耶? 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大约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1],谕百姓则保山婆[2]。

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苦哉!毒哉! 家弟秋间欲过吴[3]。

虽过吴,亦只好冷坐衙斋,看诗读书,不得如往时,携侯子登虎丘山故事也[4]。 近日游兴发不?茂苑主人虽无钱可赠客子[5],然尚有酒可醉,茶可饮,太湖一夕水可游,洞庭一块石可登[6],不大落寞也。

如何? 注释: [1]仓老人:管理官仓的老吏。 [2]保山婆:媒婆。

[3]家弟:作者之弟袁中道。吴:吴县,今江苏苏州。

[4]虎丘山:苏州名胜地。 [5]茂苑:代称苏州。

语出左思《吴都赋》:“佩长洲之茂苑”。 [6]洞庭一块石:指太湖中的东西洞庭山。

本文选自《袁宏道集笺校》卷五,是作者写给朋友丘长孺(名坦,字坦之)的信,大约作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任吴县令不久。文章开篇以调侃的语气问候朋友的病情,继而以四个排比,倾诉自己在吴县作令的体验,表达了对官场“备极丑态”的厌恶之情,令人联想到嵆康所言作官的“必不堪者七”。

结尾邀朋友游吴县,俨然以吴县山水主人自居,又表达了作者寄意山水的情趣。全文如对好友信口直言,无所掩饰,可以说是直抒性灵的代表作。

与丘长孺(节选)译文 大抵事物真实就可珍贵,真实则我的面貌不能同于你的面貌,况且与古人的面貌又怎能相同呢?唐代自有自己的诗歌,不必同于《文选》之诗。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有其诗,不必都同于初、盛唐之诗。

李白、杜甫、王维、岑参、钱起、刘长卿,以至元稹、白居易、卢仝、郑谷,各有自己风格特征的诗歌,不必都同于李白、杜甫之诗。赵宋也是如此,陈师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诸人,(他们的诗作)有一个字是抄袭唐人的吗?又有一个字是互相抄袭的吗?至于他们不能写像唐诗那样的诗,当是时代的转换变化使之然,就像唐人不能写《文选》诗那样的诗,《文选》的诗人不能写汉魏诗那样的诗。

当今的士大夫,却想全天下的诗人都学唐诗,又因宋诗不像唐诗而指责它。既然因宋诗不像唐诗而指责宋诗,为什么不因唐诗不像《选》诗而指责唐诗,不因《选》诗不像汉魏诗而指责《选》诗,不因汉魏诗不像《诗经》三百篇而指责汉魏诗,不因《诗经》三百篇不像(远古的)结绳记事和观鸟兽之纹而指责《诗经》三百篇呢?如果真要这样(无穷的指责),反不如(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张白纸,诗道一脉相传的历史扫地以尽。

诗歌的气运一代比一代衰减,所以古代诗气运厚重,当今的却薄弱。诗的奇异、美妙、工巧无所不至其极,一代比一代兴盛,所以古代诗有无穷的情志,当今的诗无不可写的景致。

这样则古代诗为什么就一定高级,当今诗就一定低下呢?不知道(我以上所讲的)这个道理的人决不可以读丘郎之诗,丘郎也不必给他读自己的诗。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