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 | 登山者独见其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处理公务以“明”为第一要义。

我想,这是不难明白的道理。何况,人们参观庙宇殿堂或观赏影视剧时,常见 “正大光明” 匾额。然而,古往今来的事实呢?于今日的现实生活者呢?实在是不那么容易的。

“同一境,而登山者独见其远,乘城者独觉其旷。此‘高明’之说也。” 这真是形象生动而实在的 “高明论” 。登山见远,今人不乏体验;登城觉旷,今日则换成“登楼觉旷”是为更普遍性,毕竟“古城墙”少了。但 “独见”“独觉” 却是 “学问” 了!这就要 “审问” 自己: 学问人生途程中,所登“书山”为哪座“高峰”?孔子乎?马克思者?所乘“书城”为哪座“大城”?《论语》乎?《资本论》者?“独见其远、独觉其旷”即“高明”为何?并何以来者? 这恐怕不是人生之小事吧? 人生贵高明 , 成事贵高明 ,当按此逻辑而 “慎思明辨” 之吧?

“同一物,而臆度者不如权衡之审,目巧者不如尺度之确。此‘精明’之说也。” 今日之市场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强调 “精明” ,最要讲究 “精明” 以成事,但,可曾如此思想过 “精明问题” ?可拥有这样的 “精明论” ?

“臆度” ,主观猜测也; “权衡” ,用称而称量者,一个主观大概,一个客观精确。两个概念,即表现为一种哲学睿智了。

“目巧” 即不失为一种 “精明” 的眼力,但却不如 “尺度之确” ——用尺规测量的精确。如是 “逻辑推演” ,是为今天的我们在做事成事中的优良作为习惯——作风吗?

当代 “管理论” 中最倡导 “精细化管理” ,那么,其中的 “权衡之审”“尺度之确” 到底是怎样系列化作为的?是普遍性的人人,还是仅为“在上者”的“口语”?这也是需要“权衡之审”并“尺度之确”的。

“高明” 和 “精明” 都是人生中的 “大学问” , 非大学习不可!

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的“高明”,做事成事的“精明”? 这是“好问题”,因而也需要“好答案”。

“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趋于平实,颇不易易。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能实则渐平矣。”

此言,是为把 “高明”“精明” 落地为实的 “办法” —— “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 凡事如此作为,就是高明地做事,就是精明地成事。但是,又何其容易?

在这个 “方法论” 中,是隐蔽着 “心高气傲” 问题的批评的。因而,这样的 “方法论” 也就是解决 “心高气傲” 的 “针剂” ——再“高明”,再“精明”,若非心平气和地扎实作为, “事事求精” ,并实现 “轻重长短,一丝不差” ,也是虚空的。因而,这个“方法论”又具有重大 “认识论” 的价值。

以上,就是我们对 《曾文正公嘉言钞》 中 “高明说”“精明说” 的一个基本理解与把握。

离开曾公嘉言文本,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最要观察和思考的问题是: 居于一定职位,握有一定职权者,每天是怎样“登山独见其远”“乘城独觉其旷”的,特别在“同一境”下? 非此,何以让人服气?非之,何以率众以向“高明”作为?

“同一物”下,居一定职权者,是怎样“权衡之审”“尺度之确”的? 这样的 “精明” 怕是更为服众的力量所在。非能此者,不是混同为一般了?

“事事求精”,考验各人的能力,更挑战各人的意志力。 人才,真正过硬的人才,怕是正在这一尺度下而分野于人了。

成事,需要高明;做事,要求精明。但这样的人或能力从何渊源而来? 是为更要深长思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