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琦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5

1. 含有书信的诗句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陈玉兰《寄夫》

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王昌龄《寄穆侍御出幽州》

一病经四年,亲朋书信断。——白居易《寄元九》

万里书信断,数年云雨乖。 ——孟浩然《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探得阶字》

攀折聊将寄,军中书信稀。——卢照邻《横吹曲辞·折杨柳》

莫道幽闺书信隔,还衣总是旧时香。——梁锽《代征 *** 喜夫还》

省郎忧病士,书信有柴胡。——杜甫《寄韦有夏郎中》

天寒塞北雁行落,岁晚大梁书信稀。——黄庭坚《寄张仲谋次韵》

楼头约取衡阳雁,寄得一行书信无。——俞桂《寄书》

近得尚书信,殷勤问圣躬。——冯琦《读杨太宰诗有感二首》

2. 快中考了

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 邓家巷)人。

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父亲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

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 解。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十二岁中 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 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

北宋嘉佑三年 (1058)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 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 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 朝廷的重视。 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宁(今南京)知府, 旋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 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场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 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

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 到加强。但由于司马光等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新法在推行中屡 遭阻碍,宋神宗也时有动摇。

熙宁七年,王安石被迫辞相,再任 江宁知府,次年二月复任宰相,不久又因维护新法得罪了神宗而 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被朝廷封为“荆国公”。后人称其 王荆公。

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 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 新故相除”看做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 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

这些进步思想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 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 横。

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 为纪念这位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人民 *** 在临川区修建了王安石纪念馆,该馆于1986年冬建成之后,前往 参观、游览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 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清运道人。

明代杰出的 剧作家、文学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被誉 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家山(今临川区)。

汤显祖 从小聪明好学,二十一岁时中举。由于不肯依附权贵,虽博学多 才、“名布天壤”,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

后历任太常博士、詹 事房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 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 朝政,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 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 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少年时受学于泰州学派的主要人物罗汝芳,受到了反 正统宋学思想的熏陶。在南京为官时,又受到李贽、达观等人反 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加上他对当时腐败社会的深刻认识,使他 成为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进步文人,这也是他在文学事业上获得 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 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 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我国历 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 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此外,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 庙记》也是我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 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汤显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 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 卷。

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关部门对汤显祖的作品进行了全面认真 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汤显祖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人民 *** 在临川区修建了汤显祖墓园,玉茗堂影剧院, 影剧院内设有汤显祖纪念室。

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央文化部、中 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在抚州玉茗堂 影剧院联合举行了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大会。 人民 *** 修建 的汤显祖纪念馆已建成开放。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 词人。 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 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 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

五十三 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 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 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 书。

3. 词极恳挚,时论韪之.是什么意思

言辞极为诚恳真挚,而当时的时事评论却相当忌讳这样做.《明史·于慎行传》:“ 慎行 遗书,言 居正 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

词极恳挚,时论韪之。《明史·于慎行传》原文: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

年十七,举於乡。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隆庆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

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

慎行不善书,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恶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

吕高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也?”慎行从容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

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

进左谕德,日讲如故。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木舜往籍其家。

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复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思,全大臣簪履之谊。词及恳挚,时论韪之。

由侍讲学士擢礼部右侍郎。转左,改吏部,掌詹府事,寻迁礼部尚书。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考烈后升祔,祧仁宗。

万历改元,穆宗升祔,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言:“古七庙之制,三照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刘歆、王肃并以高、曾、祖祢及五世、六世为三照三穆。其兄弟相传,则同堂异室,不可为一世。

国朝,成祖既为世室,与太祖俱百世不迁,则仁宗以下,必实历六世,而后三照三穆,始备。孝宗与睿宗兄弟,武宗与世宗兄弟,照穆同,不当各为一世。

世宗升祔,距仁宗止六世,不当祧仁宗。穆宗升祔,当祧仁宗,不当祧宣宗。”

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辩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

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附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

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

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

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

慎行引罪乞休。累章上,乃许。

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 三十三年始起掌詹府事。

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

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於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録遗逸、补言官。

数日卒,年六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神宗时,词馆中以慎行及临朐冯琦文学为一时冠。

于慎行(1545~1608)字可远,又字无垢。山东东阿人(今属平阴县东阿镇人)。

明代政治家,学者、诗人、文学家。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于慎行为人忠厚老成,熟悉历代典章,对明朝礼制建设有较大贡献。其文学造诣亦极高,与冯琦并称于世。

“齐风”主张有其自身的内涵和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慎行著有《谷山笔麈》(18卷)、《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0卷);编纂《兖州府志》。

4. 宋史记事本末和明史记事本末是什么书

是纪事本末,不是记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一O九卷,明陈邦瞻撰。它是继《通鉴纪事本末》以后,用纪事本末的体裁,记述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三百余年历史的书。

陈邦瞻,字德远,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万历二十六年(公元一五九八)进士,曾任南京吏部稽勋司郎中,后官至兵部左侍郎,《明史》卷二四二有传。在他之前,有山东临朐人冯琦(《明史》卷二一六有传),曾起草编写此书;另外,南京的侍御史沈越,也用同样的体裁编录宋代的史事,取名《事纪》。这两部书都未完稿。后来就由冯琦的弟子监察御史刘曰梧、应天府丞徐申创议,请陈邦瞻将冯、沈二书加以增订,合为一编,於万历二十二年(公元一六O四)着手编撰,大约历一年左右的时间,全书完成.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明代重要史事的纪事本末体史书。清谷应泰(1620~1690)撰。应泰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十三年官至浙江学政,公余延揽名士,藉张岱《石匮藏书》与谈迁《国榷》,又广稽博采,至十五年年末成书。因该书成於《明史稿》、《明史》之前,而且属私人著述,颇为当时人所重视。该书仿《通鉴纪事本末》之例,纂次明代典章事迹,凡八十卷,每卷为一目。纪事始於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起兵,迄於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朱由检自杀。选录其中八十个历史事件或专题,按时间顺序编排,记述始末,首尾一贯,简明扼要。卷末附有作者的史论。该书详於政治,略於经济和典章制度,且选录的历史事件也不够全面,但因成书较早,又综合多种明代史料编纂而成,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书中极力回避明满关系,有的内容依据野史传闻,间有失实之处。

5. 牡丹花的别称有哪些

别名:木芍药 .百两金 .伊洛传芳 .花后 .贵客 .洛阳花 .鹿韭 .雄红 .赏客 .鼠姑 .醒酒花 .京花。

《牡丹》唐 白居易 《牡丹芳》 唐 白居易 《西明寺牡丹》 元稹 《白牡丹》 韦庄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苏轼 《牡丹》五首 冯琦 《无题》 薛蕙 《春半雨寒牡丹殊无消息》 杨万里 《雨中花》 苏轼 《满庭芳》 陈瓘 《浑侍中宅牡丹》 唐 刘禹锡 《牡丹》 五代 皮日休 《咏白牡丹》 明 潘韶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惜牡丹花》二首 唐 白居易 《牡丹落后有作》 孙鲂 《牡丹》 张淮 《洛阳牡丹图》 欧阳修 《牡丹》 李孝光 《牡丹》 马氏 《次韵杨司业牡丹》二首 吴澄 《夜合花》 晁补之 《如梦令》 晁冲之 《红牡丹》 唐 王维 《黑牡丹》 明 程先贞庵 《牡丹亭》汤显祖 清平乐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椅栏杆。

红牡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语花应恨, 直恐明年花不开。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一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二 寂寞菱红低向南,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吟 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6. 含有银河的诗句

1、一派银河倾碧落

唐寅

《观瀑图》

2、波光上与银河通

解缙

《庐山歌》

3、天上银河落

方大治

《百丈潭》

4、银河咫尺愁风波

蔡羽

《捣衣篇》

5、万里银河月在沙

陈鹤

《池上听陈老琵琶》

6、江门秋水钓银河

陈宪章

《饮酒》

7、银河挂空洒飞雪

方孝孺

《李白观瀑图》

8、半空飞瀑悬银河

方孝孺

《江山万里图》

9、星桥直接银河起

冯琦

《观灯篇》

10、卷入银河一泓水

顾德辉

《白云楼歌三叠》

11、天高阊阖银河白

郭奎

《早秋旅夕》

12、翻笑银河织女思

韩邦靖

《弄玉篇》

13、银河烛影夜沉沉

韩上桂

《子夜歌·月光欲没花含烟》

14、银河相望牛与女

呼文如

《宛转词归丘生后作》

15、耿耿银河开

胡安

《秋日》

16、银河星淡流云湿

胡俨

《四时词》

17、一道银河漾彩舟

皇甫涍

《秋日过庄居》

18、银河东倾浪波接

九皋声公

《龙挂》

19、至今海与银河通

九皋声公

《题乘槎图》

20、万里银河欲泻空

懒庵禅师

《翠微亭》

21、烛引银河转

独孤实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

22、鹊警银河断

羊士谔

《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三首》

23、绛阙银河曙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

24、银河一夜卧阑干

殷尧藩

《登凤凰台二首》

25、隐隐银河在

姚合

《西掖寓直春晓闻残漏》

26、彩船当夕泛银河

裴夷直

《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

27、银河扑醉眼

李商隐

《拟意》

28、银河耿耿星参差

温庭筠

《鸡鸣埭曲》

29、银河欲转星靥靥

温庭筠

《晓仙谣》

30、飞向银河旧路岐

韩偓

《鹊》

31、银河正清浅

吴融

《即席十韵》

32、银河水到人间浊

黄滔

《寓题》

33、秋光寂历银河转

和凝

《宫词百首》

34、帘卷银河转

徐铉

《纳后夕侍宴》

35、银河昨夜降醍醐

成彦雄

《露》

36、银河清浅白云微

毛文锡

《浣溪沙》

37、阿谁提笔上银河

毛文锡

《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

38、深秋寒夜银河静

尹鹗

《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39、疏星时作银河渡

冯延巳

《菩萨蛮·金波远逐行云去》

40、帘卷银河转

徐铉

《纳后夕侍宴》

7. 诗名里带濂字的诗词有哪些

1、《四月癸已发浔阳馆过濂溪饭于杏溪愒清虚庵宿》宋·魏了翁 旌旗阴里盛传呼,春梦才醒一事无。

草草山肴话朋友,依然白鹤故时吾。

2、《和张竹处韵钱陈匝峰之濂泉》宋·赵必象 不愁官冷客无毡,力欲回澜障百川。无己晚年工觅句,元龙豪气讳求田。

3、《敬题濂溪先生书堂二首》宋·柴中行 有生同宇宙,所欠好江山。

因自春陵空,留居庐阜间。斯文傅坠绪,太极。

4、《登濂溪太极楼》宋·乐雷发 岑楼跨层崖,灌木翳颓沼。旷哉宇宙心,况兹展遐眺。

前哲日以远,川麓。5、《和恕斋濂溪书院二首》宋·释道璨 满目青山满面风,谁云太极在图中。

晦翁去后僧来少,苔满空堂晓日融。

6、《送钟淑濂给谏阅视上谷》明·冯琦 晨发青琐闱,暮出居庸道。长风吹大漠,万里白浩浩。

维时上谷塞,未有。7、《过皋亭龙居湾宿永庆禅院同一濂澄心恒可诸上》明·李流芳 归装出西湖,间道向黄鹤。

屡愆桐坞期,偶遂龙居诺。轻舟凌晨风,遥山。

8、《青罗山房歌寄宋景濂》明·刘基 若有人兮乃在大江之南,浙河之东。连山掎拔瀛海上,上与河鼓天津通。

9、《故周茂叔先生濂溪(溪在庐山下。)

》宋·苏轼 世俗眩名实,至人疑有无。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

坐令此溪水,名与。10、《濂溪诗》宋·黄庭坚 溪毛秀兮水清,可饭羹兮濯缨,不渔民利兮又何有于名。

弦琴兮觞酒,写。11、《予题郁孤泉管五湖翁姚濂为之和翁官满归里因》宋·文天祥 巢龟君往好,涌翠我来迟。

夜雨呼三韭,春风试一旗。飞花行客梦,芳草。

12、《濂溪图》明·唐寅 草苫书斋石垒塘,栏杆委曲娆溪傍。方床石枕眠清画,荷叶荷花互送香。

13、《过道州谒周濂溪故居》宋·柴随亨 迢迢豸岭过萦纡,知是元公此结庐。

老屋至今图太极,古碑犹在勒通书。

14、《题濂溪画像》宋·陈杰 睟盎真元会,扬休沕穆宣。定非三代下,自得六经先。

翠草红莲地,光风。15、《题濂溪书院》宋·董嗣杲 远径溪流水自圆,光风霁月渺无边。

窗前生意休除草,堂上清风独爱莲。

16、《留题濂溪书堂》宋·度正 千载斯文傥可求,暮春春服共行游。向人鱼鸟都和乐,满眼溪山只恁幽。

17、《题同濂阁》宋·高斯得 霁月光风洒落人,与君同调太怜君。

不须叹息知音少,后世岂无扬子云。

18、《寄题浔阳周氏濂溪草堂》宋·贺铸 濂溪之水清,未足濯公缨。平生抱苦节,成就此溪名。

长啸置符传,孤云。19、《伯成尝受学于河朔前辈鹤鸣翁其学亦宗濂洛赠》宋·家铉翁 南方共宗鹤山老,北方亦有鹤鸣翁,鹤山道脉接濂洛,鹤鸣之派应与鹤山。

20、《谒濂溪周虞部》宋·李大临 帘前翠霭逼庐山,门掩寒流尽日闲。我亦忘机澹荣利,喜君高躅到松关。

21、《过濂溪》宋·潘兴嗣 鳞鳞负郭田,渐次郊原口。

其中得清旷,贵结林泉友。一溪东南来,潋滟。

22、《送永倅周茂叔还濂溪》宋·任大中 君去何人最泪流,老翁身独宿南州。随君不及秋来雁,直到潇湘水尽头。

23、《水濂洞》宋·石敦 洞门千尺挂飞流,碎玉联珠冷喷湫。

万古无人能手卷,紫萝为带月为钩。

24、《贤八咏·濂溪爱莲》宋·姚勉 斯莲君子花,几为佛所污。先生独拈出,万世知向慕。

25、《濂溪》宋·曾极 逍遥社里周夫子,太极图成昼掩关。

欲验个中真动静,终朝临水对庐山。

26、《寄宋景濂》元·杨维桢 一代春秋付托颛,龙门太史笔如椽。山河大统三分国,正朔中华一百年。

27、《题石生仲濂所藏李克孝竹木》明·张以宁 息斋之孙李公子,尽将幽意入经营。

修篁石上生云气,古木山中作雨声。

8. 威什么不什么的诗句

威之不建,祸延凶播。——刘琨《答卢谌诗》

武存止戈,威寓不战。——岳珂《英宗皇帝宁字御汉体书赞》

威弧不能弦,自尔无宁岁。——杜甫《樊二十三寺御赴汉中判官》

威仰噤死不敢语,琼花云魄清珊珊。——皮日休《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

威灵久不泯,如与耳目接。——韩维《和曼叔昆阳城》

威惠不兼济,徒以官力欺。——欧阳修《南獠》

威而不怒默常吼,寂子触之遭毒手。——释慧空《寄支提禅师》

威神竟不没,万里震南夷。——张俞《谒白帝庙》

威福不有归,佞邪尚何惮。——郑侠《谢太守答诗莱州》

威颜尚不接,肝胆终难谅。——冯琦《壬辰书事赠别钟淑濂张伯任》

9. 古代名臣单谥“文”或“武”的有哪些人

单谥“文”的是文官最高的谥号了,单谥“文”的就王安石和韩愈,历史上也只有这个两个。

从宋代以后“文正”便是对大臣的最高谥号,比较有名的如司马光、范仲淹等死后都谥“文正”。

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清代权利核心机构为军机处,但军机处给大臣上谥号时最高只能谥到“文忠”。一般情况下,只有为人臣者道德功业皆极其出众,经内阁草拟由皇帝亲赐这一无限哀荣。所以直到大臣去世后上谥号时皇帝对大臣的最终看法才可见端倪。有名的如晚清红人李鸿章谥“文忠”,左宗棠、张之洞都谥“文襄”都没有得到最高谥号。“生晋太傅,死谥文正”是明清之际千百万为人臣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有清一代共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谥“文正”。汤斌是康熙时期理学名臣,在朝以敢于争议闻名,乾隆元年谥“文正”。朱珪、杜受田、李鸿藻、孙家鼐皆以帝师谥“文正”,曾国藩在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挽狂澜于既倒,位列同治中兴名臣之首,谥“文正”当之无愧。刘统勋是乾隆朝名臣,曾任首席军机大臣,刚正不阿,功业非凡,为百姓所爱戴,最终得谥“文正”。只有曹振镛乃一平庸之辈,谥“文正”一直为后世诟病。

明朝的谥法与清朝略有不同,武将谥号都以“武”始,如:徐达谥“武宁”。文臣如刘基、王守仁都谥“文成”。据本人所知,有明一代谥“文正”的有李东阳、谢迁、倪元潞,但还很不全面,欢迎朋友们补充。

10. 含有飞鸟的诗句

1、雪满梁园飞鸟稀明唐寅 《题画四首》2、飞鸟愁网罗明贝琼 《答客(一首)》3、江静无飞鸟明边贡 《杂诗》4、木落如飞鸟明陈继儒 《同印空夜坐凭虚阁》5、独倚阑干飞鸟外明陈言 《上金山寺集元句》6、飞鸟流云落镜中明陈沂 《江上呈华玉》7、飞鸟无声人迹绝明程嘉燧 《题画雪景送炤师归黄山喝石居(去年除夕,师》8、飞鸟犹能识衮龙明楚石梵琦 《居庸关》9、心惊飞鸟过明冯琦 《送见素业师南还二首》10、手接飞鸟攀危藤明高启 《忆昨行寄吴中诸故人》11、空田苍茫飞鸟尽明顾璘 《夜雨叹》12、飞鸟不可度明顾璘 《度枫木岭》13、有情飞鸟能相伴明韩上桂 《紫陌行》14、飞鸟掣文移明胡直 《卧病省署作》15、觚棱却飞鸟明揭轨 《秋日汴京同马希穆登上方琉璃塔》16、飞鸟曾闻载鬼车明瞿佑 《残蝶》17、碧林红叶惊飞鸟明李东阳 《四禽图》18、飞鸟乱随天上下明李东阳 《金台夕照》19、弹琴酌酒送飞鸟明林鸿 《寄王六校文兼似吴二太守》20、客路随飞鸟明林鸿 《剑阁秋阴图》21、岂意笼飞鸟唐杜牧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22、鸣鼙走马接飞鸟唐李颀 《杂歌谣辞·郑樱桃歌》23、不知飞鸟学唐韦渠牟 《杂歌谣辞·步虚词》24、卧视飞鸟没唐王维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25、马疾过飞鸟唐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26、交河城边飞鸟绝唐岑参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27、独立飞鸟外唐高适 《登广陵栖灵寺塔》28、飞鸟不在外唐杜甫 《万丈潭》29、飞鸟数求食唐杜甫 《早行》30、孤魂托飞鸟唐顾况 《弃妇词》31、息阴倦飞鸟唐李益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32、飞鸟罢呈祥唐徐敞 《虹藏不见》33、飞鸟绝高羽唐孟郊 《寒江吟》34、樯乌疾飞鸟唐李绅 《移九江》35、寄谢云帆疾飞鸟唐李绅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36、良时如飞鸟唐鲍溶 《秋思》37、凌空瘴气堕飞鸟唐施肩吾 《送人南游》38、自怜孤飞鸟唐曹邺 《杏园即席上同年》39、飞鸟犹恋巢唐苏拯 《寄远》40、花飞鸟亦散唐寒山 《诗三百三首》。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