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道士》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4

1. 求水浒传好段要5段 50字左右

是每段50字左右吗

1、过了五六天,王进的母亲病情好转。王进去后槽收拾马匹,路过一片空场,只见一个后生脱了光膀子,刺着一身青龙,正在使棒。王进不由脱口说:“这棒使得倒是好看,只是赢不得真好汉。”后生大怒,喝道:“俺经过八九个有名的师父,你敢跟我比一比吗?”太公赶来,呵斥那后生不得对客人无礼。王进问明后生是太公的儿子,太公也看出王进是个高手,让儿子拜王进为师。后生扬言:“只要他能胜过我,我就拜他为师。”太公便怂恿王进教训一下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王进怕伤了面子,只笑不动手。后生认为王进怕了,把一条棒使得风车轮儿一般,叫上了阵。王进说声:“恕我无礼。”去兵器架上取一条棒,向后生劈头打去。后生忙举棒招架,不料王进却半路上收住棒,抽回来劈胸点去。后生猝不及防,正中心口,扑通摔倒,扔了棒,跪下拜道:“我枉自经过许多师父,原来没学到真本领,只好拜你为师了。”

2、鲁达早箭步上了街心。郑屠右手持刀,左手劈胸来揪鲁达。鲁达一把抓住他的手腕,下面一脚,正中小腹,往后便倒。鲁达抢上一步,踏住他的胸脯,晃着醋钵般大的拳头,骂道:“洒家立了无数军功,也不枉镇关西的称号。你是个卖肉的屠户,狗一般的 *** ,也敢称镇关西?说,你是如何骗了金翠莲的!”说着,照他鼻梁就是一拳,只打得鲜血迸流。郑屠大叫:“打得好!”鲁达骂:“你他娘的还敢嘴硬!”照他眼眶又是一拳,把眼珠也打了出来。郑屠忍受不住,哀求饶命。鲁达骂:“你若是一直嘴硬,洒家便饶了你,你求饶,洒家打死你!”骂着朝他太阳穴上又是一拳。眼看他面皮渐渐惨白,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鲁达想:不好,洒家只不过要教训他一顿,没想到他不经打,真打死了,还要吃官司。便说:“好小子休要装死,洒家回头再跟你算账!”

3、次日,众泼皮凑了些钱,买了十瓶酒,牵了一口猪,来请智深。智深让众泼皮收拾了,在一株垂杨树下摆开席面。众人正吃喝着,忽听树上老鸹叫,泼皮们有的说:“赤口上天,白舌入地。”有的去找梯子,要上树去拆老鸹窝。智深说:“你们捣什么乱?”张三说:“老鸹叫,怕不吉利。”智深把僧衣脱了,来到树下,把树晃了晃,俯下身来,双手抱住树身,猛一使劲,就把树连根拔了出来。众泼皮一齐拜倒,说:“师父真是罗汉之体,没有万斤力气,如何拔得起?”智深说:“这算什么,明天看洒家使兵器。”

4、二人领命,各换了黑衫,去掉枪头,包上毡片,蘸了石灰,上了马,杀作一团。斗了约五十回合,看周谨时,如同一头梅花鹿,身上斑斑点点,杨志仅左眉下有一个白点。梁中书要革去周谨的差使,让杨志顶替。李成心中不忿,说:“周谨枪法生疏,弓马娴熟,再让他跟杨志比箭。”梁中书传下令来,再让二人比箭。

5、回到山寨,宋江请来一帮道士,让公孙胜领着,筑起虚皇坛,超度晁盖与阵亡士兵的灵魂。宋江与众头领一天三拜。待到第七天三更,忽听天上一声雷响,西北乾方天门大开,从中飞出一团火来,如簸箕一般,直落下来,绕虚皇坛一周,钻入正南地下。宋江命人挖掘,掘出一块石碑,上面刻满蝌蚪文字,无人能识。一位姓何的道士说,他识蝌蚪古文。经他辨识,碑正面刻着宋江等三十六员天罡星的姓名,背面刻着七十二位地煞星的姓名。宋江让何道士辨读,命萧让抄录下来,宋江便坐了主位,卢俊义第二,众头领依次排位,再无话说。自此梁山更加兴旺。

2. 《劳山道士》的原文是怎样的

崂山道士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

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

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

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

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

王俱与稽道,遂留观中。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诸门人环听奔走。

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

王自思:七八人,壶洒何能遍给?道各觅盎盂,竞饮先【酉爵】,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

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

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

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

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

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

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

几上肴核尚故。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

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

”众诺而退。王窃欣慕,归今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心情,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持,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

弟子在家,未谙此苦。 ”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

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

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

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 又曰:“试入之。”

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道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

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

遂助资斧,遣之归。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

妻不信。 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

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知而已。 异史氏曰:“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

今有伧父,喜【疒火】毒而畏药石,遂有舐痈吮痔者,进宣威逞暴之术,以迎其旨,诒之曰:‘执此术也以往,可以横行而无碍。 ’初试未尝不小效,遂谓天下之大,举可以如是行矣,势不至触硬壁而颠蹶不止也。”

译文:海边有一座崂山,住着一位仙人,人们都叫他崂山道士。据说崂山道士会许多凡人不会的法术。

距崂山几百里路外的县城里,有个人叫王七的人。 王七从小就非常羡慕法术,听说崂山道士会许多法术,于是辞别家人,到崂山去寻仙。

王七来到崂山,见到道士,交谈中,王七觉得那道士非常有本领,就恳求收他做徒弟。道士打量他一番说:“看你娇生惯养,恐怕吃不了苦。”

王七再三请求,于是道士就答应收他为徒弟。 夜里,王七望着窗外的月光,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学到道术了,心时有说不出的高兴。

第二天清晨,王七跑到师父那里去,满以为师父会开始传授道术,哪知给了他一把斧头,叫他跟着师兄们一起上山砍柴。王七心里很不高兴,但也只得听从吩咐。

山上到处是荆棘乱石,没到太阳下山,王七的手上、脚上都磨起了血泡。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王七的手脚上渐渐磨出了老茧,他再也受不了整天砍柴割草的劳累,不由起了回家的念头。

晚上,王七和师兄们一起回到道观,看见师父和两个客人正谈笑风生地饮酒。天已经黑了,屋子里还没有点灯。

只见师父拿起一张白纸,剪成一个圆镜模样,往墙上一贴。 一瞬间,那张纸竟像月亮一样放出光芒,照得满屋通明。

这时,一位客人说:“这么美妙的夜晚,如此欢乐的酒席,应该大家同乐一场。”道士拿起一壶酒递给徒弟们,叫他们尽情地喝。

王七在一边暗暗思忖:我们这么多人,这一小壶酒,怎么够喝?大家将信将疑地拿起酒壶往碗里倒酒。 真奇怪,倒来倒去,酒壶始终是满满的。

王七心里很诧异。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客人对道士说:“虽有明月高照,可光喝酒也没意思,要是有人伴舞就好了。”

道士笑着拿起一根筷子,对准白纸点了一下,忽见月光中走出一个一尺长短的女子。她一落地,就和普通人一样高大,苗条的腰身,洁白的肌肤,衣带飘扬,唱起歌来。

一曲歌罢,女子凌空而起,竟跳上了桌子,正当大家惊慌失措时,她已还原成一根筷子。看到这一切,王七目瞪口呆。

这时一个客人说:“我真高兴,可是得回去了。”于是道士和两个客人移动酒席,挪进了月亮。

月亮渐渐暗了下去,徒弟们点上蜡烛,只见师父独自坐着,客人已不知去向,只有桌子上留着剩酒剩菜。 又过了一个月,师父还是不传授一点法术,王七实在熬不住了,就去找师父。

见到师父,王七说:“弟子远道而。

3. 《逢侠者》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钱起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注释⑴侠者:豪侠仗义之士。

⑵燕赵:古时燕、赵两个国出了许多勇士,因此后人就用燕赵人士指代侠士。 ⑶剧孟:剧孟:汉代著名的侠士,洛阳人,素有豪侠的名声。

杜甫有诗句:“剧孟七国畏,马卿四赋良”,说得就是剧孟武艺的高强。这里“剧孟”是用来指代洛阳的。

⑷寸心:心中。译文赵、燕两地多慷慨悲歌的侠士,今天我们相逢于侠士剧孟的故乡洛阳。

心中悲壮不平之事向你诉说不完,无奈太阳西斜,只好再次分手而去。赏析这是一首因路遇侠者而写的赠别诗。

此诗造句别致,寓意隐蔽。诗里用到了典故。

“燕赵悲歌士”里用到了战国时代诸侯国的名称“燕,赵”,古时这两个战国七雄中的诸侯国出了许多勇士,因此后人就用燕赵人士指代侠士。 高适有这样的诗句:“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就是对燕赵刺客的悲壮大义表示同情与敬佩。

最有名的荆轲刺秦王,应该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而荆轲就是赵国太子派出的刺客。 “剧孟”本人是雒阳(即今天的河南洛阳东部)人,素有豪侠的名声。

这里“剧孟”是用来指代洛阳的。 侠者,一般指剑客。

钱起本人不是武士,因此对朋友豪侠的气概是佩服加崇敬的。诗的开头两句,用“燕赵悲歌士”,借以比拟所遇见的侠者;而“相逢剧孟家”,则是说他们两人相逢于洛阳道中。

如此写来,极为切合侠者身份。 后面两句,是说相逢时彼此倾心交谈,可是太阳又快要落山了,只好恋恋不舍地分手而别了。

这既抒发了作者心中的不平,也表露了对侠士的倾慕之情。 此诗一开始就把心里的赞美写了出来,朋友被他称赞为燕赵豪侠,可见钱起的坦率。

对“寸心言不尽”,可以理解为这是文人与武士间的区别造成得欲言又止,意犹未尽。 最后写到落日,其实有诗人对朋友的一丝担忧(因为夕阳这个素材在文学作品里一般来说终归没有朝阳那么热烈积极),剑客的前路定是有坎坷的。

当然也可以这样理解:为分别而相聚的诗人与侠者,终究要分道扬镳了,太阳都落山了,像在催促他们,尽管依依不舍,但是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这份感情被描述得真是格外珍贵。

钱起的朋友中有名诗人王维、裴迪等,本人是大历才子,认识的人一定很多。这里的侠者,在他应该是与众不同的尤为记忆深刻的一位朋友。

钱起自己如果“言不尽”了,那么这离别的感伤是非常浓烈的。这是赠别的作品,不过诗里字字句句都是浓情,这样的编辑确实算得上体格新奇,这和一般人比较起来率意得多。

高仲武说钱起诗风“体格新奇,理致清赡”。“理致清赡”这个特点其实表现在“前路日将斜”里,将诗意很好得放开,使读者有思索的余地。

4. 《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用人篇 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原文】沅弟、季弟左右:辅卿而外,又荐意卿、柳南二人,甚好!柳南之笃慎,余深知之,意卿谅亦不凡。

余告筱辅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又嘱其求润帅、左、郭及沅荐人,以后两弟如有所见,随时推荐,将其人长处短处,一一告知阿兄,或告筱荃,尤以习劳苦为办事之本。 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

季弟言出色之人,断非有心所能做得,此语确不可易。名位大小,万般由命不由人,特父兄之教家,将帅之训士,不能如此立言耳。

季弟天分绝高,见道甚早,可喜可爱!然办理营中小事,教圳弁勇,仍宜以勤字作主,不宜以命字谕众。 润帅抚见陈奏,以释群疑之说,亦有函来余处矣。

昨奉六月廿四日谕旨,实授两江总督,兼授钦差大臣,恩眷方渥①,尽可不必陈明。所虑者,苏常、淮、扬,无一支劲兵前往,位高非福,恐徒为物议之张本耳。

余好出汗,沅弟亦好出汗,似不宜过劳。 咸丰十年七月初八日【注释】①恩誊(tén)方渥:指皇上的思典如此优厚,隆重。

【译文】沅弟、季弟左右:除了辅卿以外,又推荐意卿、柳南两位,很好!柳南的诚笃谨慎,我很了解。 意卿看来也不同凡响。

我告诉筱辅观察人的方法,主要是有爱憎分明操守,有原则而没有官气,办事有条理而不是口出狂言。又嘱咐他求润帅、左、郭以及沅弟荐人,以后两位弟弟如果有所发现,随时推荐,把所推荐人的长处短处,一五一十告诉兄长,或者告诉筱荃,尤其是习惯于劳苦为办事的根本。

引荐一班能吃苦耐劳的正人君子,日子久了自然可以看见大的效应。季弟说出色的人,决不是有心就做得出来的,这话是至理不可更改。

名位的大小,万般都是由天不由人,只是父兄教育家庭,将帅训导士兵,不能这么说罢了。季弟天分很高,悟道很早,可喜可爱!然而办理军营中小事,教训士兵,仍然以劝导为主,不适宜以命令口吻来训谕大家。

润帅几次陈奏,以释大家疑团的说法,也有信到我这里。昨天接到六月二十四日的谕旨,实授两江总督,兼授钦差大臣,皇上的恩典如此隆重,如此受到信任,尽可以不必陈明。

所忧虑的是苏、常、淮、扬等地。没有一支强有力的部队去。

地位高不是福气,恐怕会徒然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我喜欢出汗,弟弟也喜欢出汗,似乎不适宜过分劳累。

咸丰十年七月初八日。

5. 水浒传梁山聚义的原文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全部上到梁山聚义,是在《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一回书中。

宋公明一打东平,两打东昌,回归山寨,计点大小头领,共有一百单八员,心中大喜。商议选定四月十五日为始,七昼夜好事。当日公孙胜与那四十八员道众,都在忠义堂上做醮,每日三朝,至第七日满散。是夜三更时候,只听得天上一声响,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众人看时,直竖金盘,两头尖、中间阔,又唤做“天门开”,又唤做“天眼开。里面毫光射人眼目,云彩缭绕,从中间卷出一块火来,如栲栳之形,直滚下虚皇坛来。那团火坛滚了一遭,竟钻入正南地下去了。此时天眼已合,众道士下坛来。宋江随即叫人将铁锹、铁锄头掘开泥土跟寻火块。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浅,只见一个石碣,正面两侧各有天书文字。取过石碣看时,上面乃是龙章凤篆、蝌蚪之书,人皆不识。众道士内有一人姓何,法讳玄通,对宋江说道:“小道家间祖上留下一册文书,专能辨验天书。那上面都是自古蝌蚪文字,以此贫道善能辨认。译将出来,便知端的。”何道士看了,良久说道:“此石都是义士大名,镌在上面。侧首一边是‘替天行道’四字,一边是‘忠义双全’四字。顶上皆有星辰南北二斗,下面却是尊号。石碣前面书梁山泊天罡星三十六员,背面书地煞星七十二员,共计一百单八将。宋江与众头领道:“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多弟兄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上天显应,合当聚义。今已数足,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

6. 《实用附录

作者: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因为口头语言无法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古代汉语属于历史语言,一般把汉语的历史发展分成四期: 第一期,上古汉语:秦汉以前的汉语 第二期,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代的汉语 第三期,近古汉语:宋代至民国 第四期,现代汉语:民国以来(确切定为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 古代汉语作为历史语言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既然现代汉语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所形成的、汉民族通用的、口语与书面基本一致的语言,古代汉语应当囊括第一期到第三期的汉语。

一般认为,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文书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另—是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这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 前一种,我们称作文言;后一种,我们称作古白话。

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文言而不包括古白话。这是由文言的特点决定的。

文言是与先秦口语—致的书面语,人类的口头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们思维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过了几百年、上千年或更长的—段时间,汉语的口头语不论在语法上还是词汇上、语音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在长期的吉代社会里,口语虽然发生了变化,书面语却一直在模仿儒家经典使用的先秦文献语言。把这种模仿的语言规定为正统的书面语言,在政治领域和传统教育中,凡提笔属文,仍要保持先秦文献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这便形成了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的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叫做言文脱节。

这样,我们便可以认识文言的两大特点: 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不论是哪个方言区的人,都不可能把自己的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带进这种文言;而且,文言既是目治的书面语,汉字又不是拼音文字,那么,方音的差异就更不会影响人们用文言来交流思想。

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要想把一种距今久远、脱离当代生活的历史语言长期使用下去,就势必要着力模仿,而且,按照古代正统文学和文章学的评论标准,越是模仿得惟妙惟肖的,就越被认为是语言修养高;这样一来,文言虽然不可能不增加一些反映后代生活的新词语、产生一些与先秦略有不同的新句式,但缌的面貌没有多少变化。

如果研究文言发展史,很难给它划分历史阶段,也很难探究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这两个特点,决定了文言在历代语言生活中特殊的地位:从口语交际的社会职能来说,由于它失丢了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变得凝固僵化、脱离现实,所以,就只能被少数士大夫和受过正统教育的知识分子所掌握,多数的普通民众并不把它当作交流思想的工具。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更为广阔的口语交际领域里,文言已经是“死语言”。但是,由于文言是上层文化和正统教育使用的书面诸言,具有超越时代、超越方言的特性。

因此,它成为两千多年记载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主要工具。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 用文言记录的典章制度及史料,用文言撰写的文学作品,多到不可计数。

最能反映文言原貌的,莫过于先秦两汉的作品,其次是唐宋以后的仿古文言文:所以,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应以先秦两汉作品为主,兼及唐宋以后的仿古文言文。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