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秀三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一、奇形

          常闻云浦诏东之民,谈及乌鸡秀,只闻其名,或道听途说,言必称“秀才冇(mǎo,闽南语“没”)穿裤”。实有误传之嫌,传言只知其一,非熟知乌鸡秀其人。常人不知东山之史,断章取义,传必有误。今著其文,为乌鸡秀立言,以正其名。

      乡人称乌鸡秀,非其本名,实名林清音。其父为东山梧龙振芳堂十四世裔孙祯公之子,清嘉庆癸酉年(公元1813年)八月十五生。所生之时,其声微,如鸡鸣,其胸凸,其体黑,鼻尖眼圆,众人惊其声,诧其形,呼之“乌鸡”。因鸡鸣于晨,其音清脆,故取名为“清音”。少时拜奕政堂十四世裔孙“雾中居士”为师。林清音自幼聪颖,天资好文,过眼能诵,幼小便有才学。十三岁随叔父往诏访友,适逢阴雨。因一门心思专注于览阅铺号词联,不慎摔了一跤,旁人大笑,清音极为气恼,出口成诗:“天霾雨悠悠(闽南语朦朦雨),旮旯(角落)路滑溜,误踣(读bó,闽南语“跌”的意思)大学士,笑死一般牛。”旁人自讨没趣,悻悻散去。

        乌鸡秀平生对唐诗、宋词、声律造诣深厚。尤其对三世祖岩隐公遗作《棠棣之花》爱不释手,学而不倦,又深究宋大儒朱熹所注之《易经》。善研天文、地理、历法、五行和岐黄之术,又善吟诗作对。清音中秀才后,原名少人叫,乌鸡秀之名倒声名远播。

                    二、奇才 

        道光乙未年(公元1835年),乌鸡秀皆同同乡十余人往漳赴试,途经漳浦蔡府,避雨于荔枝树下,蔡府婢女知是赴考儒生,有意试其才学,以荔枝园景致为题:“雨淋荔枝枝水滴,涮涮响。”诸生一时无以对,清音不假思索吟道:“风吹芝兰兰花动,阵阵香。”婢女服其才,以礼待之。

      诏安黄成龙望子成龙,曾聘多位先生教其子,皆被其子黄开泰难倒。黄父闻梧龙清音秀才有管乐之才,特聘之。清音允诺,当日应聘赴诏,身着粗衣,头戴“云腾致雨”笠(实为农夫所使用大斗笠),步行至黄府。黄父派人抬轿至院前渡口迎接先生,因其农夫打扮,故与之擦肩而过。黄父看先生独至,惊道:“吾已命家人渡口恭迎先生,抬书箱,家人误事,致先生步行至此,荷祈见谅。”清音笑道:“吾本布衣,不敢乘轿,哪有书箱。”县城群儒暗讥讽:“乡下苍蝇焉沾县里肉饼。”乌鸡秀暗忖:“必以奇才服之。”开学镌联时清音写黄匾:“开张骏发”。众哗然:“开学岂是经商?”清音不以为然。须臾,提笔对联:“吉日开张贩卖尼山儒货,来年骏发孕育泗水英才。”群儒羞涩而退。乡人赞道:“举笔如擒虎,挥毫走龙蛇,简短书一联,渊博服群儒。”

        授课时黄开泰似有傲色,乌鸡秀暗忖:“若不从严惩之,岂有立足之地。”故意以俗课《千字文》试诵,黄开泰暗思:此师不过如此,欲难为之。背诵时故意减字漏句或颠倒秩序。诵毕黄自得眯眼观之。乌鸡秀严厉指出某行漏字,某处减字,某页颠倒。黄知瞒师不过,面露惧色,跪地称罪认罚。乌鸡秀方解释《千字文》的含义,至午至昏不命其起立。直至黄父怜惜而求恕,自此,黄对先生十分敬重。乌鸡秀量其才,知其才可塑,以平生所学授之,并以祖传《棠棣之花》一册传授,黄对此书最为敬仰。传言:黄开泰开考之时该科正好以“叶棣之花”为题,黄开泰因此而中进士。可见三世祖岩隐公遗作《棠棣之花》其文之妙。可惜乌鸡秀遗作及岩隐公遗作《棠棣之花》后因“义兴会”(清朝时梧龙林美圆领导的天地会农民起义。)滋事受株连,全遭焚毁,乌鸡秀也因此卧病数载。此后《棠棣之花》再难寻踪迹。(注:《诗经》里有篇《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常棣(dì)指木名,或红或白,春天花开满树,种在庭前屋后,观赏花,该花应是棠梨花。此处“常”与“棠”同音。鄂:通“萼”,花萼。不:同丕,大的样子。韡(wěi)韡”指鲜明茂盛。棠棣之花应是写兄弟情谊。)

      道光乙巳年科举(1845年)黄开泰中进士,衣锦还乡。持进士匾、祝母寿和弄璋(小孩满月抓物仪式)之庆三大喜事,邀先生上坐。大宴完毕而戏尚未开鼓,因未贴对联戏班不敢开戏。县城儒绅众多对三庆联,闵思苦想不敢下笔。黄知先生才学出众,示意秀才赐联。乌鸡秀借酒兴提笔写主联:“办仙贺寿起;加冠晋禄来。”词精简恰切,函盖三章,众学儒士绅佩服得五体投地。后人有诗赞道:一联贺三庆,举笔服群儒,再世曹子建,复生李太白。

      黄开泰出生之地为诏安五都,《诏安县志》记载其为“道光乙已年(1845年)进士,授满城知县。”今东山县礁头村黄氏祖祠前仍有黄开泰所立旗杆残石。而梧龙因重师之教,亦多出才俊,乡里人称之“秀才穴”,此因岩隐公、乌鸡秀等开创文风,亦是乌鸡秀重命梧龙之名逾增雅气。梧龙开基之时原址五片树林故称“五林”,亦称“五笼”,后取村前浯江、村东龙山之名为“浯龙”,乌鸡秀考虑全村皆为林姓,更名为梧龙,至此沿用于今,此非奇才亦是奇思。

        此外,乌鸡秀所留妙联甚多,如戏台之上:千里路途七八步;百万雄兵四五名。忠奸善恶假戏真做;红粉佳人有哭无泪。如蔗竂(榨糖厂)对联:两轮夹蔗凭牛力;六鼎煎糖用米攻。如油坊对联:槽沟里生饼相挤:炒釜中毂仁自烤。檑锤点下迫油泄;赤缚阵上浑汗流。字词简俗含义恰切,远近闻名,其流传民间的趣联巧对不胜枚举。

           

     

              三、奇策

        咸丰壬子(公元1852年)诏安县令喜庆弄璋,为搜刮民财,放贴请客。乌鸡秀闻之沉思:道光帝驾崩未满年,百官带孝,按清庭律法,不能同房怎得贵子,岂能办喜庆弄璋之事?遂唤家人送去寿面两篮、阉鸡一对。县令大愕,自知清音秀才非等闲之辈。思量再三,吩咐装两篮白银以予回礼。清朝时期,敢得罪权贵,确非等闲之辈。

          久旱欠收,官府增税,遣差摧逼。乌鸡秀为解救农人疾苦,往县衙为民请愿,途经庵仔渡靖海寺,遇两差役狐假虎威,渡船不付予艄公船费。乌鸡秀誓将其惩治,暗取图章印于公差包袱角。渡后尾随两差至衙,即击鼓喊冤。县令升堂,当时秀才见七品官可免跪,立于旁诉道:“生员欲为民请愿减粮税,途中包袱被二位公差所抢,恳蒙大人做主。”两差役自觉冤屈请求验证。果见廪生林清音印鉴在包袱角。判包袱归清音,重责两差役各二十大板,差役露怒色出衙,乌鸡秀本将包袱退还并责斥一番即罢,见其不服又大喊:差役又抢包袱。县令又重罚两差役各四十大板。由此秀才被称五都五虎公之首,为民请命,惩恶之名远扬。

        乌鸡秀闻邻村一徐姓布庄老板,独仗一家,经商非正道,若顾客试衣而不买,徐必缠之,常有强卖之举。富者唯有认账,穷者必受其辱。此强卖之举已非一日,徐姓所为,常惹恼众人。乌鸡秀择日以奇思惩之。他日,清音着长袍,戴毡帽,至徐姓布庄。伙计盛情招呼,邀乌鸡秀试衣,试衣五件,仍未挑中。之后伙计核计缺裤一件,自然公堂见官。公堂之上,徐老板告乌鸡秀所穿长裤为其布店之物,乌鸡秀道:“我堂堂秀才岂冇穿裤之理?”布庄老板亦无语,此事可是伤风败俗之大事,县官知乌鸡秀不好惹。若是其辖区内出现秀冇穿裤之事,亦是打县官脸面。布庄老板自然受罚,知其行为招惹乌鸡秀上门挑事,故而再不敢有强卖之举。

        弱者与强者斗,若非取非常之策则难取胜。乌鸡秀以奇思,出奇策,并甘贬自身清白,未顾及儒生之颜面,以微薄之力,对抗权贵,以达帮扶弱者之目的,非常人所能为。乌鸡秀自愿承担匡扶公正之务,处理乡里街坊之琐事杂事,后人看似多管闲事,实是无奈之举,此为旧东山现状所逼:旧东山并未设县,先归诏安所辖,后又归漳浦所属。乡里诉讼之事,皆往返请示上报,路途遥远,鞭长莫及。强者欺凌弱者,弱者唯成曳尾游于涂之龟。故而文人,乡绅自然担起伸张正义,惩凶扬善之责。在“人善人欺,马善人骑”旧世道,乌鸡秀处事之法虽谐,似有不合常规之举,然其所为多是为民请命,不避邪恶所为,可谓“东山阿凡提”。民间留传有关乌鸡秀故事甚多,诸如“出门无口才,磨盾背去又背来。”等俗语故事即是乌鸡秀惩治无礼官差,民间亦有留传,此处不做细述。

      乌鸡秀因管事颇多,得罪他人,树敌者多,恨之者众,自身亦付出惨重代价。

        乌鸡秀本有一子,生性剽悍,拳脚了得,因惹事端,被惹事之人上门问责,并询乌鸡秀做何处置?乌鸡秀顺口一答“死猴囝(臭小子之意),若逮住了给活埋。”这本是随口之言,可对手却如奉圣旨,也缘于鸟鸡秀当时为“乡里祠大”(闽南语相当于族长之类),自已的随口之言竟成对手的指令,或是自已对险恶之人疏于防备,奇策虽多,卸下铠甲,亦难度他人之心腹。其子于亲营村犯事被逮之后就地活埋于村边山脚,而消息在传达到乌鸡秀耳边时已是滞后,挽救不及。此事对鸟鸡秀打击极大。乌鸡秀于光绪丁丑(公元1877年)二月十三日在家正寝,享寿六十有五。乌鸡秀聪明一生,终无入仕,或因父亡守孝,或因故赶考不及,生不逢时,亦是时代之误。其巧思奇智常为后人津津乐道。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