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 帮助障碍儿早期疗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文/吴佩芬

音乐可以安抚人们的情绪,近几年,音乐逐渐被用来治疗障碍儿童的早期疗育、老人失智症、肢体复健、失眠、忧郁、焦虑等,均有不错成效,然而,国内多数人对于音乐治疗一词,却还是很陌生。

从大学念音乐系时期开始经由当时实践大学讲师谢学恕的指导,引发对音乐治疗的兴趣,便认真思考音乐对于障碍儿童的影响,毕业之后到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大学院(相当台湾的研究所)音乐研究科音乐学专攻,主修障碍儿音乐疗法,并于就学期间取得日本音乐疗法学会音乐疗法士资格认证的戴颖华表示,将音乐用于心灵治疗,从上古时期就已经存在,主要是以魔法、宗教以及医疗三个领域分别进化,此时期的人类相信生病则是因为神发怒所致,借由祭司、巫医运用灵界和音乐的力量,吟唱、跳舞、打鼓来达到驱邪避恶、赶鬼治病、求神祈福的目的;毕达哥拉斯也曾说「音乐的药( Musical Medical )是可以治疗精神疾病」;中古世纪时也多以教会音乐及诗歌来调剂身心灵,当时的葛雷果圣歌便是最佳的例子;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医疗及音乐等各领域皆有很大的变化及发展,在当时传染病盛行时期的人们也相信音乐能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进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发展至 18 世纪中叶时期,音乐在欧洲皇族曾扮演着治愈者的角色,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五世得了急性忧郁症,皇后找了当时欧洲著名的男高音法里内利( Farinelli ),利用歌声为国王纾解忧虑的困扰,可说是音乐治疗师的先驱者。 19 世纪末期,美国盲哑学校的特殊教育老师们开始在治疗性质的教育活动中增加音乐的运用,且与同时有些精神科医生也在疗程中,亦开始增加音乐的使用。

音乐治疗的发展

音乐治疗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是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逐渐发展而成。在战争期间,因为战争出现许多身心受创的伤兵,医护人员运用音乐来帮助伤兵作肢体的复健运动,以及平定情绪和处理精神困扰的军人。

1944 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率先开立音乐治疗课程,培训音乐治疗人员; 1950 年第一个全美音乐治疗组织(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Therapy )设立,之后陆续在各地开设硕士及学士的课程, 1971 年第二个音乐治疗协会 AAMT (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ic Therapy )成立,之后在于 1998 年合并改名为美国音乐治疗协会 AMTA ( 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 ),它是世界音乐治疗界的重要角色。

在日本,则是在 1945 年由伊藤启子将音乐治疗对于精神疾病的影响由美国引进,之后接连影响心理学、医学、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进而又将音乐治疗的范围扩展至箱庭疗法、绘画疗法、造形疗法、诗歌疗法等等的研究。 1973 年设立日本音乐治疗学会( Japanese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 ),以「将音乐有计画及有目的的使用以达到生理和心理机能的维持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提升,再进展到有效的社会化」为目标,致力于音乐疗法的全国普及化、音乐疗法的制度设立以及音乐疗法士的资格取得认证,目前已有 9 个支部分布在全日本各地,且各艺术大学大多设有音乐疗法专门科及音乐疗法室,提供学生们丰富的学习资源及实习机会。

国内的「中华民国应用音乐推广协会」在留美资深音乐治疗师张初穗女士的推动下,终于在 1996 年成立,对于推广音乐疗法不遗余力,多年来开设许多相关讲座。目前国内有多位领有国外合格音乐治疗师在医院复健科、精神科、儿童发展中心、安养中心等单位任职;唯可惜的是各大院校有开设音乐治疗相关课程的学校不多,且还未设立有效的证照考试及相关规则。

障碍儿童需要音乐治疗

目前全球音乐治疗使用最广泛的,应该就是障碍儿童的早期疗育上。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障碍儿童的发生率为 6~8% ,粗估我国每年约有 1 万多名的新生儿可能有发展迟缓上的问题。从台湾接触到音乐治疗,然后到日本学习音乐治疗,戴颖华的患者大多是障碍儿童,曾经由母亲(新北市儿童心理评鉴教师)的介绍,认识一名由台北荣总鉴定为中度自闭症合并中度智能不足的孩童。

这名小患者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重视小孩的成长发展及教育,在小孩 1 岁多时,父母和小孩互动过程中发现小孩的异状:专心玩自己手上的玩具且当下对于父母亲的声音无感。至台北荣总鉴定之后,经由治疗师的母亲介绍便开始接触音乐治疗,同时也很积极参与自闭症协会的各项活动。

该名孩童在 3 岁多时开始进行音乐治疗,经过评估后,疗程的设计每次课程约 30 分钟。首先是和学生以唱歌的方式打招呼,主要目的以教导学生分辨学习情境,然后是教导学生敲击小铁琴或很容易就入手的打击乐器:响板、三角铁等音频较高的乐器,吸引孩童的注意力,再从不成调的单音敲打到有简单节奏性的小曲,其中并练习单字发音发语和练习肌肉力道的控制能力,最后则是以轻快的歌曲作为结束。疗程进行 3 月后,该名孩童除了可以慢慢敲打出三首儿歌,焦虑所造成的强迫行为和多动倾向也较为减轻,且对于音乐的兴趣也逐渐提升。发语用词的部分虽还多有仿说,却也能以简单的生词表达自己的意欲;另外,对于自己以外的事情也较能注意,像是短时间( 5 分钟以内)跟妹妹玩简单的游戏。

打击乐器,最常用的辅助工具

戴颖华指出,疗程持续了将近两年,主要的目的除了是希望借由打击乐器,让孩童学习控制肌肉力道的能力,亦可借由打击乐器配合不同的节奏及速度、音的高低等等音乐特性,再加上肢体的律动可达到减低焦虑时所产生的强迫行为效果,进而增进患者与他人互动与交流沟通。

到了小孩 11 岁、国中入学前,疗程时间已经延长为 45 分钟(为一般国中单堂上课时间),使用的乐器种类也增加了:音砖、响板、手摇铃、铃鼓、高低木鱼、刮胡等,甚至比较复杂的乐器如口风琴、直笛,皆可以吹奏。除了可以自己上台表演之外,也能和治疗师或其他同学一起合奏。这时候,目的是希望该孩童能增强说话的练习,让说话、表达的语句能增长,并强化注意力,因为弹奏的曲子及乐器变复杂了,需要更多的专注力,在发语用词方面,除仿说大为减少到可以清楚表达自己想说的简单语句之外,主词的概念跟使用也变得较为得心应手。

戴颖华说,音乐治疗和传统的音乐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是借由音乐学习、乐器使用,来慢慢改善特殊儿童的障碍症状,如自闭儿的语言障碍、情绪障碍、强迫行为等等。治疗师事先的评估、疗程的设计和方法、以及疗后的分析皆很重要,随时观察及记录音乐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再适时的变化疗程内容与实施方法,才能有效、有目标的慢慢达到改善障碍症状。

这名自闭儿从 2 岁多到现在就读国中 8 年级,一直没有间断音乐治疗,小孩从完全拒绝和小他 2 岁的妹妹互动,到 6 岁时愿意和妹妹一起玩游戏,以及进入国中念书后除了在普通班上课,学习和同侪交流,有些课程也会在学校的资源班上课,充实基本技能;而疗程的安排也从 1 对 1 的单独学习,进步到 1 对 2 甚至 1 对多的教导,自闭儿慢慢地可以接受外在的世界且与他人互动。

接受疗程中 需要家长的陪伴

音乐治疗不限于自闭儿,戴颖华到日本也曾接触到 22 岁的唐氏症患者麻由、 18 岁的脑性麻痹症患者健太。戴老师教导麻由在即兴歌曲舞蹈中会拉着母亲一同跳舞歌唱,并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建太则会努力达成疗程目标,尤其肢体复健的过程中特别辛苦,健太亦会忍耐著身体的苦痛慢慢达成治疗师的要求,因为这是跟父亲间、男人跟男人之间的约定。在日本,即使障碍儿已届成年,家长还是会陪同小孩上课。除了可以学习治疗师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和简单的实施方法,以增进亲子间的亲密感之外,经由家长之间的交流,也可促进障碍儿之间的社会化。

戴颖华表示,家中有障碍儿,家人的陪伴更重要,这样的小孩特别敏感,碰到事情会反应特别激烈,很需要家人适时的安抚与鼓励,像上述那名自闭儿,刚开始 2 年,是父母会在教室内一起陪同上课,随时关注著小孩的情绪、学习状态以及和治疗师之间的互动。

戴老师说,音乐治疗在国内的应用范围广泛,除了高龄者失智、障碍儿疗育、精神病治疗外,也被运用到癌症、安宁病患照顾、孕妇安胎等情绪纾解疗程上。要提醒的是,在音乐治疗之外,家人及亲友的配合、关心陪伴,尤其重要。

音乐治疗的临床运用

音乐治疗被广泛运用在医疗院所的疾病治疗疗程中,除了障碍儿外,音乐治疗也被运用在失智症病人及成人的失眠、情绪困扰上。

1 、失智老人举止更加平稳

中正大学高龄者教育研究所在今年发表,针对南部荣民安养机构的 11 名轻中度失智老人予以 13 次音乐治疗打击乐课程安排,发现有上课的失智老人在进行上厕所、走路、上下楼梯、身体移位(如由躺而坐)等动作,可以更加平稳。

2 、有心肌梗塞病史病人可以减缓焦虑

今年,中台科技大学护理研究所收集 2011 年到台中一家医学中心成人心脏科加护病房病人,予以音乐治疗,发现音乐介入可以降低病人心跳次数、呼吸次数、血压,病人比较不焦虑。

3 、失眠老人、忧郁青少年都有改善

台东大学去年针对 20 名有长期失眠问题的安养护机构老人,给予睡前 30 分钟聆听舒缓音乐,持续两周,老人睡眠变安稳。

新竹教育大学去年以新竹地区一所国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找出忧郁倾向较高的学生 20 名,其中 10908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