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皇族内阁的出现,为何会激起国民的怒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5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许多国民就已经开始意识到清帝国已经脱离了 历史 发展的潮流,正在逐渐与西方列强拉开差距。为了恢复往日的国际地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尝试着推动各项改革措施。但后来发生的 历史 事件证明,这些改革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因此,一部分国民提出要对政治制度进行根本改革,即将君主专制制度改为君主立宪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廷发现已经无法通过强硬手段来镇压国内要求政治改革的呼声。为此,不得不提出了"预备立宪计划"。但是在皇族内阁名单正式颁布之后,却彻底点燃了国民的怒火。

时间来到公元20世纪初期,此时清廷已经用尽了手段,仍然无法完成对帝国的中兴。在 社会 各界舆论的压力下,清廷终于决定仿照日本例派遣使团出国考察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并对帝国现行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

公元1905年7月,以镇国公载泽为首的五大臣正式启程,前往欧美及日本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归国之后,经清廷内部商议,于9月对 社会 各界公布开始准备进行政治改革。因政治改革工作量巨大,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因此要先经历过一段准备阶段,而这个准备阶段也就是所谓的"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计划的公开颁布,给了国民最后的希望。 在大多数人看来,清廷终于"开窍了",清帝国似乎又一次拥有了起死回生的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以康有为、杨度为首的立宪派的声势及地位立刻压过了革命派,并得到了 社会 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这些立宪派的代表人物东奔西走,天真的以为君主专制终于要一去不复返,民主 社会 即将到来。 而且伴随着《钦定宪法大纲》、咨议局和资政院的颁布与成立,帝国政治出现了明显的转型征兆。但他们不会想到,这些都是清廷为了敷衍国民所采取的"缓兵之计"而已。

在对外公布了立宪的原则之后,清廷便对中央官职进行了改革,废除了许多已经不再适应新制度的行政机构。在打破了原有的六部制度之后,又新增了许多新的行政部门。如邮传部、海军部(计划筹建)等等。

随后,清廷敕令地方政府要尽快筹建咨议局和资政院。咨议局是一种地方的审议机构,该机构可以监督地方政府的财政及行政;但是该机构无法责令政府按提案进行具体实施,因此咨议局更像是一个咨询机构。时至公元1909年10月,除新疆外所有的省份都已经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组建。

而资政院的权力则较咨议局扩大了许多,可以议论国家税收、财政、法律等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资政院并不具备修改法律的能力。如果想要修改,则必须将提案提交给皇帝批准方可生效。

咨议局和资政院的建立,是清廷仿照西方议会制度进行建设的一种具体尝试。 虽然咨议局和资政院二者的权力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地方咨议局议员的选拔受到严格限制、资政院无权直接立法等等。但西方国家在建设议会制度时,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发展阶段。至于西方后来的议会制度,则是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才得以慢慢完善的。

公元1911年5月,清廷终于对外公开了第一届内阁的名单。当人们满怀期待的查看名单上的人员时,却意外的发现:在一个只有13名内阁大臣组成的内阁名单中,竟然有7人是宗室成员。同时,汉臣在内阁中所占的比重也较小,只有4人。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届内阁被世人讽刺的称之为"皇族内阁"。

针对皇族内阁成员组成是否合理的问题,学术界内部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对此,湘潭大学 历史 系熊元彬副教授在《 历史 的再审视:清末"皇族内阁"研究》一文中提到了学术界内几个主流的观点:

皇族内阁的组建,让国民终于看清了清廷的真面目。从始至终,清廷都未曾真正想要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即废除君主专制制度改为君主立宪制度。再加上想起先前三次国会请愿运动中清廷的消极态度,就足以让国民感到寒心。

而清廷之所以组建皇族内阁,实际上也是为了在君主立宪制度下继续行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 换句话说,清廷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原本应当赋予全体国民的权力转移到了贵族阶级的手中,这样更加方便控制。 如此,内阁就成为了君主操纵政治的工具,那么清末的政治制度改革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皇族内阁的成立足以看出清廷并非真心想要进行政治改革,但先前的预备立宪计划确确实实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咨议局和资政院的建立,极大的冲击了在古代中国实行了千余年的旧封建政治制度,也是从旧封建政治制度走向民主化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同时,皇族内阁名单的公布也让立宪派立刻失去了人心。从此刻开始,立宪派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分化现象,一部分原本主张拥护君主立宪制度的知识分子选择倒向革命派,坚决拥护以革命的形式推翻旧有的落后制度,加速了清帝国灭亡的 历史 进程。

自鸦片战争以来,国民不断给予清帝国中兴自强的机会,但清廷却屡屡辜负国民的期望。可以说,清廷在皇族内阁事件中耗尽了国民赋予其身上最后的一丝希望,而这也成为了压垮清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参考文献:

【1】《 历史 的再审视:清末"皇族内阁"研究》,熊元彬著

【2】《皇族内阁合理的安排,致命的选择》,马勇著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