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判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4

1. 初中文言文句式分哪几类

要读懂文言文,要会翻译句子,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否则便无从下手,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于后置等,我们怎样去判定一个句子是属于哪种特殊的句式,有没有什么标志?当然有。

这篇文章,我们将来一个文言句式大集合,领着大家一同去寻找句式中的特殊标志。 常见文言句式可以分为五种,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被动句等,此外还有一些由特殊的常见发语词引起的句子。

其中第一大类就是判断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者有所否定的句子。

(1)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者,……也”。 [例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 栗者,民之所种。

虢,虞之表也。 (2)另一显著表示是“乃”、“为”联系主语和谓语。

[例句]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3)用“是”表判断。 [例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例句]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5)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如: 此人力士。 二、省略句 所谓省略句就是在一个句子中有某一个成分省略了,省略的条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

常见的省略的句子成分有: (1)省略主语。 [例句] ①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奔,()食而从之。(楚国人做好饭,吴国人赶上来了。

楚国人跑了,吴国人把饭吃了又跟上去追赶)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宛、瘘、疠……[永州郊野出一种怪蛇,黑色的底上有白色的花纹,它一碰到草木,草木全部死掉,它如果咬了人,人就没法医治。

但是人捉到它,把它晒成干肉做药,可以治好麻疯、颈子肿、瘘管、手脚蜷曲(病)……] (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对话中或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特别是动词谓语。

[例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军队的士气高涨,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微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全没有了) [简析] 此句属承前省,后两个分句的动词谓语“鼓”承第一个分句的动词谓语省略了。

(3)省略介词结构中的介词。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

①至则无所用,放之( )山下。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 )座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简析]①句中“山下”,是表示处所的名词,前面省略了介词“于”。

②句中“座上”“地”是表处所的词语,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这类的“于”字省略在古汉语里很普遍。

(4)省略中心词。 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古汉语中常有省略中心词的现象。

因此,读文言文时,必须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例句]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简析] ①句中的“宫中府中”就是“宫中之吏”与“丞相府之吏”,省略了中心词“吏”,实际上是定语代替了中心词。

②句中的“不毛”,就是“不毛之地”,即不生草木的地方。 和判断句不同,省略句是很难找到鲜明的标志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理解每一个词的含义,弄清楚句子的主谓宾,我们就会清楚缺少了什么了。

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要有主谓,谓语之后如果还有任何修饰词,那么想必就是缺少宾语了,欲了解更多的文言句式,请看中篇和下篇。 要读懂文言文,要会翻译句子,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否则便无从下手,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于后置等,我们怎样去判定一个句子是属于哪种特殊的句式,有没有什么标志?当然有。

这篇文章,我们将来一个文言句式大集合,领着大家一同去寻找句式中的特殊标志。 见文言句式可以分为五种,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被动句等,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判断句和省略句,在本文中我们将讲讲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这两种在文言文中才有的特殊现象。

三、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 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

在这类句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 [例句] 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楚国)不得欺骗你(宋国),你(宋国)也不要欺骗我(楚国)]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小结] 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

[例句] 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②未绝鼓音。

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简析] 这三个句子都是否定句,由于宾语“二毛”(头发斑白的老人)、“鼓音”“王”都是名词,而不是代词,故不能前置。

(2)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

2.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

3.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 虽 怎么判断是 虽然 还是 即使 啊

区别在于“条件”不同。虽然是真实条件,即使是假设条件。

分别举例:

真实条件的,如“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梁园好是真实的,这里翻译成“虽然”:梁园虽然很好,但它不是可以久住的地方。

假设条件的,如“虽死犹生”,死是假设条件(不管他真的死了没有),就要理解为“即使”或“纵然”:这样高尚的人即使死了,他的精神还跟活着一样。

这很容易辨别。如“虽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手有百指”是不可能的,因此是假设条件。

4. 整理初中遇到的文言文句式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 蒙后省 c对话省 例《曹刿论战》 (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

(《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二(个)男新战死 3、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4: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 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 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 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 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 复之效”后置。

4、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穿讥扁客壮九憋循铂末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 “为”表被动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动 管夷吾举于士 “举于……”即“在……被举荐”。 5、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

5. 初中文言文句式整理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 蒙后省 c对话省 例《曹刿论战》 (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二(个)男新战死 3、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4: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 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 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 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 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 复之效”后置. 4、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 “为”表被动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动 管夷吾举于士 “举于……”即“在……被举荐”.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6. 【我不知道初中文言文怎么学习具体的就是翻译句子不会,正确率很低

简单点说我们学习文言文好处有几个,第一,是对汉文化的传承,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其中的历史文化科学等等方面的经典之作都是文言文写成的,学习文言文有利于对历史的解读文化的传承,我想你也不愿意看见有一天中国人对自己的文明一无所知吧.第二,文言文是一种具有韵律,注重句式节奏的文体,学习文言文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字运用能力,也能提高人的交流能力.我认为作为中国人学习文言文就是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至于学好文言文的方法,我想说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固定的途径,我就介绍一下我自己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仅作提示.我正式接触文言文也是上初一的时候,起先对文言文很感兴趣,因为喜欢文言文的对称句式,韵律节奏,也就是骈文,早自习就不断诵读经典篇章,后来发觉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帮助我理解文言文,而且对背诵文言文极有好处,初中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很多,由于经常诵读,几乎不需要太多额外时间,在学校就可以完成背诵任务.所谓诵读就是读出声,早自习这种时间你读课文没人当你异类的,默读这种方式行不行我不清楚,没试过,我都是大声读的.另外就是上课听讲,多写笔记,例如老师解释某句话的时候你可以写一写,特别是老是对特定的字做出解释的时候一定要记下来,不要认为有的字词有脚注,看到了就不写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一遍顶你看五遍.至于笔记怎么写,我建议就在在课本上写,讲到某句某词就用笔划一下,或者点一下,在旁边的空白处写注解,然后可以适当用线连起来,方便你以后复习.建议不要买什么初中高中文言文注解大全这一类的书,用这种书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文言文不好的.有了这种书,人就懒了,书上什么都有,句式讲解,虚词实词用法,它都有也很详细,但是没有学生会真的仔细看,考试的时候答案都在书里,脑子里却是空的。

7. 高中文言文判断句式,举例说明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②汝是大家子 (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 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 *** 。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 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 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