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奶奶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

        关于奶奶的很多事情,随着岁月流逝慢慢变淡了。一直以来,我总惦记着,关于奶奶,我应该写些什么的,这个给了我一脉血缘的老人,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许多故事。

        我出生的时候,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印象里,奶奶长年的咳嗽,一声接着一声,喘不上气来。开口笑的时候,露出稀稀拉拉的几颗尖牙。也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几颗牙齿,半闭着的一只眼睛还有一阵阵悠长的咳嗽,伴随着奶奶余生将近四十年的时间。

        我还小的时候回老家,经常在奶奶坐着的椅子边上,搬个小板凳,也坐下来,听她讲老辈子的事情。

        奶奶9岁裹脚,小脚三寸半。因为裹脚晚,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三寸金莲。也是因为裹得晚,她也遭受了更多的痛苦。小时候经常好奇,会缠着她,看她长长的裹脚布,是怎么一圈圈地缠成粽子一样,听她一遍遍的讲裹脚当天晚上,是怎样撕心裂肺哭了一整夜,然后还会问她现在还疼吗?她总是说,时间长了,早就不疼了。

        奶奶13岁就出嫁了,嫁给同村19岁的小伙——我的爷爷,一辈子不认钱,分不清五块十块和二十块。年轻时照片上的奶奶也是大粗辫子黑头发,一共生了八个孩子,有三个孩子夭折,长大成人四个男孩一个女孩,外加拉扯大了她哥嫂的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奶奶讲过的故事,小时候的我从来没考证过,具体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是民国还是新社会,奶奶估计也弄不清楚什么历史年代吧,全是以她自己的年纪来纪年。

        在她大概二十几岁的时候,她嫂子因为一种不知名的肚子疼痛病去了,抛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家里没了女人,只靠哥哥一人很难拉扯孩子,于是就半过继似的养着这两个孩子。

        奶奶自己也生养了八个孩子,但头三个孩子每到七岁上就没了。到了大伯,便去认了一个干娘和石干娘,大伯便坚强的活了下来,而且还过得很有出息。只是干娘家的孩子到了七岁上就没了,大伯一直以来都把干娘当亲人来待。

        奶奶最爱讲的故事是她吃了一块“肉”的故事。那时候是刚过完年的一天晚上,奶奶做了一大锅汤菜,里面有一大块肉,应该是过年吃剩下的吧,大家都想吃,可又谁也不舍得吃,于是奶奶就先把这块肉给了家里当家的——爷爷,爷爷没舍得吃,在大碗里推到了大儿子——大伯面前,因为大伯是老大,算家里半个当家的,干活只望他赚工分呢,大伯没舍得吃,在大碗里推到小妹妹——姑姑面前,因为姑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虽说是穷家也娇贵,家里地位除了老大就是她,但姑姑从来都疼惜哥哥们,于是依次推给了二哥,三哥,四弟­——我爸,我爸男孩里排老小,在家里地位却最次,虽说是最小的男孩,但奶奶更娇贵女孩,我爸更不敢接这个烫嘴的肉块,最后才轮到家里地位最低的奶奶的面前。奶奶说,看看,让了一圈了,都没有吃的,不转了吧,我吃了。于是黑灯瞎火中捞起来填到嘴里,却发现不是一块肉,竟然是一块吃剩的地瓜把儿。每次说到这里,奶奶便会边咳边笑起来,露出红红的牙花和尖尖的牙齿,好像那地瓜把儿吃起来也很香的样子。奶奶打趣的叙说中,全然没有痛诉的苦大仇深,似乎日子就该是这个样子。

        奶奶家前院是地主家破败的院子。奶奶也会讲关于地主婆的故事。地主婆因为在抄家批斗中受了伤,手抖的梳不起头来,奶奶觉得她人也不是多坏,就偷偷的在背着人的地方帮她梳头发。地主家里的东西都被分了,咱家还有一张地主家分来的黑斗橱,一直放在堂屋的正中央,当个正经家什用。

        确实,那个黑斗橱,奶奶藏着好东西。慢慢我们长大了,上学了,回去的时候变少了。放假回家看她的时候,她总是在亲戚们都走散了以后,站起来去摸索“好吃头”分给我们,比如桃酥,蜜三刀,豆奶粉,包着粉色的、绿色的、透明色的塑料袋,一层层剥开来,让我们赶紧吃了,说是不够分的。

        我很少会被允许住在奶奶家,爸妈觉得奶奶脚小追不上调皮乱窜的我。不过也偶有放宽政策的时候,让我住个三天两日。清晨起来,外面柴房里烟火升起,奶奶开始摊煎饼了,头上裹着蓝黑色头巾,眼睛被烟火熏得越发睁不开,索性全都眯起来,但是她摊出来的柴火煎饼,对那时候的我来说,却是清清楚楚的好吃。我一头扎进柴火烟雾里,帮她续着柴禾,等待着新鲜出炉的第一张煎饼。

        奶奶能摊煎饼的时候,慢慢变少了。脚小走起路来颤微微的,儿孙们用不上她做饭了,她便只剩坐着了,在炕上坐着,在院子里的南墙跟儿上坐着,在每个儿子家里的沙发上坐着。

        她也不执拗,就那么坐着,看儿子儿媳们忙活着一家人的吃吃喝喝,看孙子孙女们三五成群地来了走了,看重孙子重孙女会跑了,会跳了,会说巧话哄她了。

        一直看着,慢慢的,快分不清谁是谁家的谁。

        奶奶的故事里,从来没有大是大非的评价,这么多儿孙媳妇们,脾气性格各有不同,从来没从她嘴里听过哪个好和不好的区分来。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外出念书,再也没有时间缠着她讲故事了。但逢大事,还是要回去去看她的。找了新女婿,大老远来家,第一要紧的事情,是带回去给奶奶看看,念书时间最长的孙女终于要结婚了。生了孩子,背着抱着,再远也得带着回家,第一要紧的事情,是带回去给奶奶看看,她所有的孙子孙女都有孩子了,她见着了。

        在她最后的几年里,因为行动不便,几乎是几个孩子家里轮流住着,但父辈们最愁的是,奶奶每住一段时间,总是要念叨着,我要回我的破院子老屋子里去住啊,但没人能同意。她也只能静静的坐在这个儿子家里一段时间,坐在那个儿子家里一段时间。奶奶最后的日子,由着性子非要回去老屋子,说是爷爷来家叫她了,这一次谁也没拦住,谁也没留住,回去的第三天便安静的离开了我们。 

        奶奶98岁,无疾而终。上些年纪的人说起来,一面是带着惋惜的失落,老太太走了啊,但下一句话,却全都是说“没遭一点罪,一般人没有这个福啊”。都说她有福,可奶奶的故事里,却总是伴随着清苦。

        这就是奶奶长长的一生,好像没享多少福,又说不出到底哪里苦,就像当时折磨着她的裏脚,时间一长,疼也就都忘了。再苦痛的生命,能熬到这个年岁上,也慢慢化成了福吧。

        奶奶走了很久了,有时候会忘记她已经离开了。因为她那么安静,就一直在那里守着,守着老家的破院子老屋子,喘息着,仿佛一部人间历史。她开口讲着过往,便打了一扇久远的门,连接着那些过去了的故事和曾经的人间。

        她在,那个村落院子,一段长长的人间历史,就还在。她走了,那里便关上了门,聚在那里的一切,便只能深埋成心底里的根了,儿孙们四处开枝散叶,常常忘记了来处。

        奶奶离开我们五年了,很多故事我也快记不清了。今天暂且以拙劣的文笔,记取还能想着的零零碎碎,聊表纪念。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