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跑60天碎碎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早起出门准备跑步,发现开始下雨。停留了一分钟,想如果雨下大了还要不要跑,有没有躲雨的跑步地方。答案是没有躲雨的地方,下大了也要跑。于是,开跑。

周六是跑步最舒爽的时候。周一到周五,在狭窄拥挤的街道和公园背着大背包跑步,实在不是好的体验。周六轻装上阵,在家附近人很少的公园跑步,感觉真是不错。而下雨的时候,那感觉更爽。平日里跳舞的,练拍打操的都没出来,很安静。锻炼的人也少了很多。下雨空气也变得凉爽了些。不自觉就加快了速度,跑着还不累。决定突破一下历史记录,挑战下十公里。

虽然和大多数跑者比起来,我就是龟速佛系慢跑,但贵在很享受这样的节奏,跑完不喘不累,也没有赛跑的欲望,就是和自己在一起。不聊天,不听音乐,只是安静地跑步。当然,专注在跑步上才是真正的禅跑,而我还是思绪纷飞,无法放空大脑。也不强求自己,念头来就让它来,什么时候想去再顺其自然。

我坚持运动。我不喝冷饮,少吃生冷寒凉。我会用一点大米加点黄芪红枣煮一壶汤代水饮。我关注并尝试过很多养生功法:拍打拉筋、双盘、大礼拜、专气呼吸法、瑜伽、健身等等。我看过很多中医,吃过很多中药。我体验过扎针艾灸推拿按摩。相比很多同龄人,我真是养生热衷者,虽然养的不怎么样!

我如此热衷养生,为什么?一怕死,二怕赖活着。我是很怕死,主要还是有牵挂,不想女儿失去妈妈的爱。我也怕低质量的活着,自己不能尽兴,还要给家人增加负担。所以,我希望能精干利落的活着,最好能优雅的老去。为此,我要养好身体,这是本钱,是一切的前提。

但我也不能说重视养生的生活方式就是对的,是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你觉得作,在人家可能就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体验。所以,爱抽烟,能喝酒,冰箱里拿出东西直接喝直接吃,熬夜不睡觉的,我都不觉得有什么不正常。所以,女儿要吃冰,要吃垃圾食品,我也不会完全拒绝。按自己的意愿活着,能保证情绪的通畅最重要。而内在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我觉得远胜过外在的影响。不要过拧巴的人生,任何时候如实就是最好的选择。

前面提到,我关注过很多养生方式,也尝试体验过很多。任何一种方式,如果宣传的很万能,包治百病,基本是言过其实的。如果真有一种方式可以万能无敌,那它就成了救世主,而世上是没有救世主的,即使有,也只能是自己。

谁都有病急乱投医的时候。在绝望的时候,总是期盼能出现奇迹,能有救世主帮衬一把。可大多时候都只是失望。去年大姨生病时,我们寻了一个大师,总幻想大师一来,大姨的病就有救了。可世上无大师,依赖了大师,就放弃了自救,也就没救了。有一些得绝症的人,把医院当做救世主,乖乖听医生的话手术化疗放疗,能挺过去的真是撞大运。前些日子,找家门口的中医推拿按摩,结果被吹嘘包治百病,再不济还有烧符换童子那神奇的方式。去了三次,扎针没有得气的感觉,艾灸烫出好几个水泡。再看那房间,逼仄狭窄的空间,简陋的床,不换的床单,还要提防按摩被吃豆腐,幡然醒悟,又一次相信了救世主一说。人那,总想找捷径去规避痛苦,可人生没有捷径可走。

那该相信谁呢?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身体的感觉。选择了一种养生方式,就认真坚持一段时间,身体会告诉你答案。

我的偶像林曦说过,不管什么事如果没有坚持3个月就不要轻易评判。对于养生的方式也是一样的。不管是什么方式,不要听别人说的多么神多么好或者多么不可信,自己去尝试,坚持了才知道是不是适合自己。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适合你的就是好的。

说回禅跑。我开始想跑步是受村上春树的那本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影响。之前有尝试过跑步,但一跑不是小腹疼,就是心跳、耳闭。我觉得自己可能不适合跑步,都这么瘦了还要有氧运动吗。读了这本书后,又有点想尝试了,刚好想到曾经看萧宏慈提过的禅跑,多虚弱都可以跑。于是在网上搜了下禅跑,看到了推广禅跑的公众号,加入了禅跑打卡。

禅跑群里经常会有人分享体会,各种慢性病自愈等等。那些分享,尤其是推广者的分享,不要太在意,自己的体会才是最真实的。我自认为是一个反应非常迟钝的人,什么事都不会那么敏感。所以很难坚持尝试一件事。对于禅跑其实也一样。要说身体上的变化,很惭愧说不出太多。貌似困扰很久的便秘现在不太关注了,好像不再是什么大问题了。小腹疼跑步第二天就不是问题了。耳闭偶尔还会出现,但我也不担心,也没有成为常态。其他的好像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但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反应。刚开始跑完会有点肌肉酸疼,疲惫,慢慢就习惯了。没力气的时候就慢点跑,反正不追求速度,也不和人比,找到自己舒服的节奏,跟着自己的感觉就好。

到今天,坚持禅跑60天了。跑步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养生,但跑着跑着,那种坚持,自律的感觉,反而是最大的动力。对自己满意度提高,会有信心接受更多的挑战。继续坚持,完成第一个阶段性目标-100天。

最近开始看马世琦的《顶天立地的功夫》,马老的观点我还挺认同的。所以想试试学下他的站桩功。

任何学习,方法和坚持缺一不可。《刻意练习》一书里似乎都在阐述方法的重要性。而量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没有积累一定的量之前,不要过分纠结效果,埋头苦练是正事。

关于养生和慢性病调理,自我体会认知,依靠药物、针灸推拿按摩等外力帮助都比较困难。一来需要遇到有缘的医师辩证准确,用药准确;二来比较难坚持,需要财力和时间各方面的配合;三来容易产生依赖思想,不利于激发自身自愈系统发挥作用。我更倾向于自己练功。至于选择何种功法,需要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别人说的再天花乱坠都没多大意义。

越来越认可专注于自律是成事的两大能力。知识的灌输其实真的不是很重要,何苦让现在的小学生那么辛苦,天天被语数英折磨呢。(关于孩子的问题稍后叙述)

跑步对我带来最大的成就感是坚持和自律。我能够坚持做一件事,刮风、下雨、雾霾、烈日都不能阻挡。当我能坚持一件事很久的时候,对自己的满意度会提高很多。有信心坚持做更多的事情。时间长了,坚持的事情多了,自律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世上有哪一件事是不需要坚持的呢?天才也许有,但天才如果没有经过累积的训练,估计很快也变庸才了。从一件事开始,慢慢练习,慢慢坚持,习惯自然会养成。

对了,我一直觉得习惯的养成必须靠自律,被逼迫被督促很难培养出好习惯。人们经常说21天养成习惯,女儿的蛋糕英语坚持了50多天,可一旦我不督促了,马上断掉,放弃的干脆利落:(。

专注是个很好的品质。佛家道家都在讲空讲无,其实不是真空真无,而是不着相,就是活在当下。而专注就是最好的活在当下中。可很难,对我来说很难。我感觉大脑没有一刻不在运动中,动来动去都是与当下无关的。静坐也是要我们回到当下,去除杂念。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集中注意力在功课上,对于注意力总是无法集中的,甚至想要去看医生。可我们自己也很难做到呀。对于孩子,让她专注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打扰。不要在她做事的时候叨叨她,多给她一点时间和空间,多一些等待和耐心,可能她的专注力会被较少的破坏。

对于成年人,专注也是可以训练的。手忙了心就闲了。我越来越觉得人都该学一门手艺,既然是手艺肯定是有一定难度的。太简单了也容易走神。森下典子在《日日是好日》中介绍了她学习茶道的体会,那一步一步看似没有意义的严格标准的动作,其实就是很好的训练专注力的方法。书法、绘画还有其他需要动手能力的事情,我觉得都是个很好的法门。

禅跑关注呼吸,不该胡思乱想。可我目前还是无法做到。可能跑步的动作还是太简单了些,没法把心拉回来。书法和绘画我目前兴趣还不大,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法门。

女儿喜欢画画,我很支持。如果她能坚持下来,这个爱好必会带来很大的收益,绝不是考级、特长生等所能比拟的。

坚持跑步的同时,我还坚持读书。现在基本上是一周一本的节奏。

小时候喜欢读小说,沉醉在那些故事情节里幻想自己的故事。后来读书少了,应付考试的时间感觉读其他书那都是浪费。现在又开始喜欢读书,喜欢读一些描写身心灵和个人感悟的书。读着读着,就发现很多自己的想法都在不同的书中有交集。

读书就像是给心灵喂食,读到有感触的书就像吃到心仪的美食,有深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不记得是谁说过的一句话了:我希望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真的,读书真是最简单能够获得幸福的一件事情,毕竟现在买书又方便又便宜。

很多时候我们听不进去身边人的观点,可能有一种抵触心理在里面。我凭什么要听你的,你怎么可能说的是对的。。。。可能是一种自卑心在作祟,拒绝他人,其实是在捍卫自己的自尊心,深层面上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可是读书就不一样了,这是我们主动选择的,就容易敞开心不带偏见的去接受。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往往能在书中解惑,润物细无声地被滋养,被抚慰。

但是,知先行后,知轻行重。知道易,行道难。知道不行道,知道也白搭。书中吸收到的营养,要输送到生活中去消化。这点其实挺难的。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执行力吧。

我的执行力很弱。书读了很多,感想很多,读书笔记也写了不少。可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却很少。我唯一能引以自傲的还就是跑步这件事,能坚持60天对我的执行力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了。

有时读完一本书就想,停一段时间吧。一本书中的营养还没有消化呢,又去看下一本书。这会消化不良的。可这不是读书的问题,是需要提高执行力的问题。书还是要继续读,只是执行力需要加强锻炼了。

无忧无虑的天使

最近,女儿整日快乐活泼的像只自由的小鸟,叽叽喳喳,扑棱扑棱,让我深深感动于她散发出的活力和生命力。

在习惯表里她给自己列了一条“生气的时候不发脾气”,这段时间还真是没有大发脾气,小情绪还是有的,但能很快化解也没关系了。也许有她刻意自制的原因,但我觉得更主要的原因是这段时间我对她没有情绪。她的情绪受我的情绪影响很大。

我也会控制不住对她喊叫,给她脸色看。当我发现这种时候过于频繁时,就赶快反省自己。而我反省的办法除了分析问题,还有在书中吸取能量。能量足了,情绪就少了。对于女儿的接纳度就高了。而孩子就会受妈妈影响,更加快乐。

很同情一些孩子,在学校被老师逼着学习,在家里被家人盯着学习,一整天都活在大人的关注下不得放松。时间长了就会积累情绪,有些孩子会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发泄情绪,有些孩子迫于大人的威严不敢发脾气,就通过自我屏蔽的方式保护自己。无论是发脾气还是大人说什么都听而不闻,这都是一种自保方式。时间再长了,小小的人儿能量不够了,连自保都不能了,就会发展出抑郁、自闭、厌学、狂躁、多动等问题。

正是无忧无虑,天真单纯,只知道玩耍的年纪,却被套上沉沉的枷锁,背上沉重的学习重担。求知欲人人都有,我们学校和家庭很多时候却在揠苗助长,摧毁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还说孩子不懂事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学校里现在灌输的那些知识真的那么重要吗?现在的我数学也就仅限于加减乘的能力,复杂点的还要靠计算器。其他什么函数、微积分之类的早忘到爪哇国了。而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的。重要的是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是可以学习的,学习主动性和理解能力、专注能力、自律能力都非常重要。主动性来自兴趣和需求,专注能力来自不被打扰,自律能力来自自由成长的空间。这些都不一定是在学校课本课堂上学到的。

很多家长也会说,我没有要求他学习有多出色,但是不要太落后,让老师整天找家长也不成吧。老师对学生只有教育知识的义务,家长却负责孩子心灵的成长。我们是要保护孩子的,不是和老师合起伙来要求孩子。

我妈妈,女儿姥姥总说我太溺爱孩子,走出社会孩子什么也承受不了。对于孩子的自理能力,我包办的太多这是溺爱,我承认。可对孩子好,满足孩子要求,这并不是溺爱。每个人都有被尊重、被信任、被爱护的心理需求,得到的会很满足,会树立起被爱的信心。即使在社会上遇到困难了,也不会怀疑家人对她的爱,也不会因此失去活下去的愿望。那些轻生的,承受不了苦难的,一定是在家里也被压抑太久的。活着是人自发的愿望,选择轻生的那是找不到活着的快乐了,而不是家人给的爱太多,对苦难训练的太少。

谈跑步时,想到这些,又啰嗦了一堆。我只是想说,爱孩子就专注做好自己吧。你好她也好。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