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川文化的石器类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下川文化的石质遗物包括细小石器和粗大石器两大类,但文化的主体是以黑色燧石制造的大批类型复杂的细石器。在初级产品中,虽然直接打击法产生的普通石片仍占绝对多数,但压制法的产物——锥状石核、柱状石核、楔状石核、漏斗状石核以及与之相应的大量细石叶代表了下川文化先进的石器工艺。在加工石器方面,除继承了传统的石锤直接修整方法,还出现了大量压制法产品。工具的类型有琢背小刀、雕刻器、尖状器、锥钻、石镞、石锯、石核式石器和各种式样的刮削器。这里还有不少小石叶和细石叶,完整者很少,大多数截断了一头或两头,其目的是为了作刀片使用,把这些截断的小刀片连续地镶嵌在骨把或木把上,使彼此接口平齐,减少间隙,便成为一件锋利而实用的骨刀、骨匕首或骨矛头。这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末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先进的复合工具。1973年,在甘肃省永昌县鸳鸯池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发现了仍然镶嵌着细石叶的骨刀和骨匕首,便是截断的细石叶用于复合工具的实物凿证。结合石镞、扁底三棱尖状器的发现,证明下川文化的主人已经普遍使用复合工具,从而促进了原始生产力的大发展。石镞标志着弓箭应用于狩猎活动,它可以安全地缩短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猎获量,“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由于有了弓箭,猎物便成了日常的食物,而打猎也成了普遍的劳动部门之一”。总之,下川的细石器因材施用,工序明确、制作精细、形制规范。从功能上考察,这些工具可以从事狩猎、采集、收割、加工木器、加工皮革、穿孔、切割、雕刻、制衣等多种形式的生产活动。
粗大石器在下川文化中虽然比例较小,但有两类工具引人注目,一类是研磨盘,粗砂岩制成,表面因长期研磨而下凹,这件石器使我们想起新石器时代的石磨盘,虽然形状有别,而功能应该是一致的,是用来加工植物种籽或谷物的工具。另一类是锛状器,外形呈三角形、舌形和梯形,底面平坦,顶面较隆凸;一端宽厚,陡直单向加工,是锛状器的工作刃;另一端缩窄减薄,用于装柄,其功能与现今木工的锛相同,类似的工具在榆社盆地、河北省虎头梁、籍箕滩、孟家泉等旧石器晚期遗址中均有发现。三角形锛状器在中原新石器时代及以后几乎绝迹,而在欧洲、非洲、日本等新石器文化中屡有发现,令人惊奇的是朝鲜半岛和东北延边至今仍在使用类似的铁质锛,被当地人称为“手锛”。上述现象为探索区域性文化演变、文化传播及中外早期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还表明大量锛状器的出现以及用于劈裂木材的楔形析器的认识,使森林伐和拓荒从此具备了规模化作业,进而预示谷物种植的可能出现以及真正的木器加工业和木结构建筑的诞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