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安生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这是韩非的提问,其意思是,辩论或狡辩是怎么产生的呢?显然,韩非是非常讨厌一味只图呈口舌之快的那些辩论的;其用意大有我们现在所谓“空谈误国”的意味。

而韩非对“辩安生乎”提问给出的答案是“生于上之不明也。”也就是说,韩非认为类似于辩论或狡辩等等这些空谈误国的行为,其产生的根源都在于国君的不明智!对此原因,韩非首先从正面论述道:“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若其无法令而可以接诈、应变、生利、揣事者,上必采其言而责其实。言当,则有大利;不当,则有重罪。是以愚者畏罪而不敢言,智者无以讼。此所以无辩之故也。”此段翻译过来意思是说,在圣明的国君治理的国家里,命令就是最尊贵的言辞,法律就是处理政事的最高准则!也就是说,在圣君治理的国家里,除命令外,没有第二种尊贵的言辞;除法律外,也没有第二种行事的准则。所以,那些言论和行动不合乎法令的,就必须禁止!但在下列情况下,即虽然言论没有法令作依据,但它如果可以对付诡诈、适应事变、谋得利益、推断事理的,则国君亦同样必须采纳这种言论并进而责求它的效果。所以,国君对于那些言论和实效相符,就应该给重赏;而对于那些言论和实效不符的,则应该予以重罚。那样的话,愚笨的人便就会因畏罪而不敢说话,聪明的人也便就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了。以上这些便是消除辩说存在的原因了。

接着,韩非又从反面论述道:“乱世则不然:主有令,而民以文学非之;官府有法,民以私行矫之。人主顾渐其法令而尊学者之智行,此世之所以多文学也。”也就是说,反之乱世就不是这样了。乱世里,如果国君有命令,则必会表现为:一方面,平民却可以用学术主张去对此法令加以反对;另一方面,官府如果有法律,则平民们亦可以用私人行为去对此加以违反。长此以往,则国君便会放弃法令而尊崇那些学者们的智慧和行为了,这就是世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从事学术活动的原因了。

最后,关于“学术活动”对国君治理国家所带来的危害,韩非论述道:“是以乱世之听言也,以难知为察,以博文为辩;其观行也,以离群为贤,以犯上为抗。人主者说辩察之言,尊贤抗之行,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正。是以儒服、带剑者众,而耕战之士寡;坚白、无厚之词章,而宪令之法息。故曰:上不明,则辩生焉。”其意思是说,在乱世里,国君在听取言论时,一般很容易把那些隐微难辨的言辞视为明察,而把那些博学多文者视为雄辩。这便导致国君观察行为时,就容易把那些远离社会者视为贤能之人,而把那些违抗君主命令的人视为是刚直的人。如果一国之君喜欢这种明察和雄辩的言论,尊重这种贤能或刚直的行为,那么国家里那些制订法术的人,他们虽然确定了人们的行为标准,也分清了争辩的是非,但却没有人对这些去加以肯定。因此,一个国家如果儒生和游侠多了,那么从事耕战的人自然就少。可怕的是,如果一个国家让这种“坚白”“无厚”的诡辩之风一旦盛行起来,那么国家的宪章法令就会因遭到破坏而消亡。所以才说,一国之君如果不明察这些道理,辩论与狡辩等这种口舌之风就必会在国家内盛行起来。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