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实验小学的开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一、县立女子学堂至培元女子学校(1906~1949)
市实验小学其源头可追至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县立女学的设立。光绪二十七年(1901),上谕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或大学堂,各府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县书院改为小学堂。二十九年(1903),颁布学堂章程。三十一年(1905),诏罢科举,立学部,当时规定,学童最初入蒙养院及初等小学,不定年限,高等小学修业四年。各地学堂之创设,至此风起云涌。民国版《醴陵县志》记载:“县立女学,创于光绪三十二年,借西山史家老屋为校址,张汉英为校长,学生初仅十余人,渐增至四十余人。三十四年,迁县城南华宫。”南华宫即实验小学现所在地,时为当地一道观。后因战争,女学停办。
辛亥革命后,民国肇建,学制改革。学堂改称学校,小学修业七年。至民国十年(1921),“傅熊湘创醴泉小学于南华宫,由教育厅津贴八百元,劝学所津贴三百元。至十五年毕业前期者师生彬彬以文胜,卒为异党所忌,教员六人被逮,几骈戮焉,学校亦俱作广陵散矣。”
校长傅熊湘(1882~1930),醴陵北乡人,“南社”著名诗人,教育家。曾留学日本弘文学院。1906年与宁调元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与胡适等编辑《兢业旬报》,鼓吹革命,后与柳亚子诸人结“南社”。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回醴陵,先后在渌江中学、萍乡中学、正本女校、长沙明德学堂任教。1910年至苏州与张默君编辑《大汉报》。次年返湘,主编《长沙日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傅常在报刊著文反袁,1913年袁党汤芗铭督湘时被通缉,返醴重在王仙教书。1918年“驱张运动”,傅于《湖南日报》、《天问周刊》撰稿,并参与编写《醴陵兵燹纪略》,声讨张敬尧罪行。1921年返醴,创办醴泉小学,并主编《醴陵旬报》、《通俗报》。后历任湖南省参议员、省长署秘书、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中山图书馆馆长、第三十军参议、沅江县县长、安徽省民政厅秘书、省棉税局局长等职。著有《离骚章义》、《段注说文部首》、《更生日记》、《国学概略》、《文字学大意》、《新闻学讲义》、《琼湖唱和集》、《红薇感旧集》、《醴陵乡土志》和《湘灾记略》。
醴泉小学因战争而停办,傅熊湘五年之功毁于一旦。民国十五年(1926),县政府又于“南华宫开办培元女学,其初专办职业班,后乃改为女子高等小学。”设四个教学班,有教师6名。办学之初只招女生,后男女均招。培元女学直至1949年仍在办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