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什么错误决定,导致朱标死后,他的后代没一个人能够善终?

什么错误决定?

朱元璋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小看了他的儿子朱棣的实力。他死也没有想到他的那个远在燕京的儿子朱棣会这样惦记这个皇位。以至于后来朱棣做出了很多残忍的事情,让朱标的子孙一个都不留。自古在帝王家庭就没有什么手足之情,只有权利和皇位。为了登上皇位,很多人不择手段,不惜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


朱元璋在位时把自己的儿孙都分封做藩王。然而这些藩王的实力日渐强大,在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之后。朱允炆继位。在朱允炆准备削弱朱棣的权利时,朱棣起兵反抗。然后就成功夺取了皇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

朱棣跟他的父亲是一样的性格,都是那种冷酷无情的人。于是朱标的妻子和儿子女儿就全部都遭到了朱棣的毒手。有一天朱允炆的母亲吕氏在回宫的时候,宫中突然起了大火,然后朱允炆就没了消息。朱允炆生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朱文奎另一个是朱文圭。朱文奎也在这场大火中没了消息。

只有十六岁的祝朱熙也丧生在这场火灾中。而朱文圭,当时只有两岁,后来也被一直囚禁在凤阳。被朱允炆封为吴王的朱允熥,也被朱棣贬为庶人,囚禁了,最后突然死亡。说是突然死亡,但是其中的原因想也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朱棣在背后下毒手。同样的,朱标的几个女儿也惨遭毒手。到后来朱标的儿子女儿基本上都被杀害了,并没有留下什么后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4

朱元璋的一个错误决定,导致朱标死后,他的后代没一个人能够善终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之后,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不久,朱棣于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他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靖难之役爆发后,朱棣成功夺取了皇帝宝座,那么,朱棣是如何处置自己的侄子们呢?

朱棣和他父亲很像,属于绝不留情的那一类人,所以,朱标的妻子以及后人结局可想而知。朱标做太子的时候,先后有过两个太子妃,一位是常玉春的女儿,可惜在生朱允熥时,难产去世。而她生的皇长子朱雄英,也在洪武十五年时,生病而亡。

朱标的第二个太子妃,是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一共育有三子,分别是朱允炆,朱云熞和朱允熙。当年,朱棣将吕氏请到了自己的军营中,向她阐述一番,自己为什么要起兵的原因。这不过是朱棣自圆其说罢了,做给全天下人看,同时,也给自己顺理成章做皇帝找了一个台阶。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朱棣当然是有预谋的。

这边吕氏刚要回宫,宫中就莫名起了大火,朱允炆就此断了消息。关于他的故事至今被民间津津乐道,有人说他趁乱中逃离,到了海外;还有人说他逃出宫外后,出家做和尚了,至今也没有定论。朱允炆生有两子,分别为朱文奎和朱文圭。其中,朱文奎也于那场大火中没了音讯。

回不了皇宫,吕氏只得和朱允熙住在了懿文陵,也就是朱标的陵墓。对外美其名曰是守陵,其实就是圈禁。这当然只是朱棣的第一步,他不想民间议论他的皇位“来路不正”,所以,只能慢慢削弱朱标后人的势力。首先是撤封号,吕氏的太后之位,被改称为懿文太子妃。

这其中,被朱允炆封为吴王的朱允熥,运气有点不太好,还没来得及去自己的藩地,朱棣就已经攻入了南京。朱棣先是将他降为了广泽郡王,但是,朱棣内心是焦急的,所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召他回都城,因为,朱棣怎么会将潜在的敌人放在自己的眼皮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一次,他直接将朱允熥变为了庶人,圈禁在凤阳,在39岁的时候突然身亡。朱标的另一个儿子朱允熞下场也差不多,当年,他被建为帝封为衡王,同样还没有过当王爷的瘾,就让朱棣给拿掉封号,降级为怀恩郡王,封地为江西建昌。

朱棣依旧对其实行了同样的“方法”,没到一个月,就被下令让他回都城。结果,可想而知,郡王的身份没了,自己还成了庶人,被发往凤阳,同样是15年以后,这一个儿子也毫无征兆的没了。另外一位儿子朱允熙,经历和他的哥哥们也差不多。

当初,朱允熙被朱允炆为封为徐王,后来,被朱棣降为敷惠郡王,替朱标守陵。但是,朱棣并没有将他贬为庶人,而是在两年后,又改封他为瓯宁王。外人看来,朱棣待他还不错,既给了封地,还封了王爷。只是谁又能想到,他的府邸两年后突然起了一场大火。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而朱允熙非常不幸,丧生于这场火灾中,当年的他只有16岁。朱允炆的另一个儿子朱文圭,当年他只有两岁,事后被囚禁在凤阳。由于一直不和外界接触,等到他被放出来时,居然,连牛马都无法分辨。夺门之变复位后的明英宗,念其可怜,不但将他放出,还帮他娶妻子。

那个时候,朱文圭已经被关了近50年,出来后也没有享受到太多的自由日子,很快就去世了。也就是说,朱标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善终的。

除了这几个儿子,朱标还有三个女儿,其中,长女江都郡主,由于自己丈夫被朱棣杀害,心中郁闷,在永乐初年就病逝了,另外两个女儿寿命都不长,分别于永乐十五年和永乐十年去世,历史文献中,关于她们的文字资料并不多。

到了明宪宗成化三年,朱标的血脉,也就是被朱棣贬为庶人的朱允熥和朱文圭的后人,不过才区区13人而已,而且,生活非常窘迫。这两脉人口先后绝后,朱彪也就不再有后人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历史上,为了那一个“宝座”,兄弟成陌路,朱棣的做法只不过是再一次验证,帝王眼中只有权利,而没有手足之情。若是英年早逝的朱标,如果知道自己的妻儿会有这么惨的现场,会不会劝说朱元璋改立其他人位太子?

朱元璋怕是到死也没有想到,他远在燕京的儿子,就这么惦记他的位置,还是他有意忽略了这位儿子的实力,过于相信自己的眼光?历史上,如果没有这么一出,明朝的历史会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么?但是,帝王无情的故事,应是会照旧上演的。

参考资料:

【《明史·卷五·本纪第五·成祖》、《明成祖实录》】

第2个回答  2019-10-24
朱元璋在老年时,为了给朱允文继承皇位扫清障碍,杀了很多有功之臣。朱允文继承皇位后,急于消藩,引来朱迪的不满,本来朱迪作为有功之成,没能继承皇位,心里很不满,现在又要消藩,眼看着作为藩王的手中大权即将失去,燕王朱迪一气之下,将朱允文拉下马,自己当了皇帝,导致朱允文失踪,其后代也被连累,没得善终。朱迪反叛时,朱允文身边一个能打仗的大将也没有,因为都被朱元璋杀完了,所以,朱迪轻而易举就得了天下。杀有功之臣是朱元璋最大的错误。
第3个回答  2019-10-24
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都分封为藩王,朱标死传位给皇孙朱允文,导致朱棣叛乱,他的后代被朱棣削藩处死,没有一个善终!
第4个回答  2019-10-24
(不喜勿喷)
明朝的腐败原因从制度上看:
大概是举人免税制度和藩王、勋戚爵禄、还有税制吧、。
还是有一个的,明英宗朱祁镇老死的。(善终)
个人认为是看到帝王被腐败的文官系统绑架,想要做出改变被弄死的。
举人免税制度:
这个制度本来是用来支持贫家子弟读书的,有一定限额和条件。后来被当时的举人搞成了兼并工具,条件和限制在整个明朝中后期几乎不存在。成了读书人发家致富的手段。
藩王、勋戚也差不多兼并土地、偷税漏税,但最大的国贼还是越来越多的免税读书人。
穷人投献土地给中举的人,而三年一科举造就了越来越多的举人,这些人侵占了无数的国家赋税,并且迅速腐败。结党营私,抢班夺权。导致明朝中后期国库甚至需要皇家补贴还发不起官员和兵员的薪水。皇帝成了吉祥物,一旦想要改变现状就会不得善终。
税制:
明朝最高征税都没超过2000万两白银,基本在300~500万两打转。
而看他前后,宋(16000万贯),清(5000-7000万两白银)。你就知道税是真的少。

藩王、勋戚爵禄:
藩王、勋戚没啥好说的。就是靠国家养着的蛀虫。

吏治:
朱棣死后,由朱高炽开始,失去了强势帝王的压制。文人开始发动。
朱高炽死时心心念念一句“李时勉庭辱朕。”
大臣李时勉在他即位不久就曾上一奏疏,其中有劝他谨嗜欲之语。
意思就是劝皇帝私生活别太多。
可是光窥探皇帝私生活就够死罪的了,宫内宫外是不准通消息的。然后这个人在当时居然被传成名臣(认真的?)。
朱高炽很胖,据记载应当有心脏病。我认为他是被当时的文官合伙气死的(为的是抢班夺权)。这时他才上位一年左右。
后边明宣宗朱瞻基因为根基太浅,抢班夺权玩不过文臣集团,重新启用了(还是创立?不太清楚)东厂作为武器,也就是阉党后来的原因。
这时明朝的权利已经由皇帝手中转移到文官手中了,举人免税兼并田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张居正好像成功逆转了一点,可惜他是一个明显的权臣,不造反就死的那种。然后人死政息。
到了明毅宗朱由检(崇祯),这孩子一开始没接受帝王教育。被一帮文官骗的团团转(或者是想借文官的势),个人侵向被骗,因为他干掉了皇帝最得力的臂助——(阉党)。后边明白过来才重新启用。可这时明一年的赋税才实收300~500万白银(明朝前期百废待兴都有1000~2000万两白银,还没算上宝船出海,军户种地的收入,不过这些制度在明后期都腐烂了)。明朝早已彻底腐朽,没救了。所以才有那句“朕非亡国之君,尔等皆为亡国之臣”。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