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说话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2
1.平翘舌不分
这里所指的是z—c—ch s—sh 三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2.改换r声母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n取代r只涉及一个字“扔(rēnɡ)”,l取代r的音节也不多,大都部分是r声母音节被y(零声母)音节取代的。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如,“儒(rú)生” 东北方言读 “儒(lú)生”、“花蕊(rǔi)”东北方言读 “花蕊(lǔi)”;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都被改换成y,例如,“吵嚷(rǎnɡ)” 东北方言读 “吵嚷(yǎnɡ)”、“闷热(rè)” 东北方言读 “闷热(yè)”、“肥肉(ròu)” 东北方言读 “肥肉(yòu)”;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min)” 东北方言读 “人(yín)民”。东北方言区没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影响却很大,有些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也常常出现将r声母改换的问题。成系统的改换还比较容易纠正,个别音节的偶尔改换则就不容纠正了。
3.多加声母n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绝大部分韵母是可以自成音节的,不用声母,所以称为零声母音节。只有-i(前)、-i(后)、onɡ、enɡ等4个韵母不能构成零声母音节。在东北方言区,有些地方零声母音节要少一些。普通话中的e、ɑi、ɑo、ou、ɑn、en、anɡ等7个开口称零声母音节,常常被加上个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例如,“恶(è)人” 东北方言多读成 “恶(nè)人”、“癌(ái)症” 东北方言易读成 “癌(nái)症”、棉袄(ǎo)东北方言中读 “棉袄(nǎo)”、“昂(ánɡ)扬” 东北方言读 “昂(nánɡ)扬” 等等,就连 “俺(ǎn)”这个原产自东北方言的口语词也被东北人读成了nǎn。这类语音现象具有典型性。
4.个别字声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声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是表现在一个音节对应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该音节所属的个别字上,有些甚至是个别字的个别词上。这类字往往都是一些常用字。东北方言对个别字声母的改换一方面是不成系统,另一方面是不严格对应,但也不是杂乱无章的。有些是将不送气声母发成送气声母,例如,“同胞(bāo)” 东北方言读 “同胞(pāo)”;或将送气声母发成不送气声母,例如,“扒(pá)手” 东北方言读 “扒(bā)手”;也有些是将擦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机械(xiè)” 东北方言读 “机械(jiè)”;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刹(chà)那” 东北方言读 “刹(shà)那”;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解扣儿(jiě)东北方言读成解扣儿(ɡǎi);还有些是将塞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来客了(kè),东北方言读来客了(qiě)。这类个别字声母改换问题,在东北方言区普遍存在,只是各地方所涉及的字的多少有些不同。 在普通话音节的声、韵、调三大要素中,东北方言在韵母上同普通话比较产生的差异最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以e代o;二是iɑo代üe;三是多加鼻辅音nɡ;四是个别韵母变换。
第2个回答  2021-03-17
东北话听起来口音比较重,而且听起来比较亲切也感觉比较幽默,只要是听过东北话的人,我想无论经过都长时间也不会忘记。东北也有好多土话,也就是当地话,也挺有意思的,可以了解了解。
在东北,有一种白痴,叫扬了二正;
在东北,有一种反复,叫吐了反仗;
在东北,有一种发火,叫急眼;
在东北,有一种直爽,叫敞亮;
在东北,有一种痒,叫刺挠;
在东北,有一种喜欢,叫稀罕;
在东北,有一种讨厌,叫各应;
在东北,有一种丑,叫磕碜;
在东北,有一种美,叫带劲;
在东北,有一种回答,叫嗯哪;
在东北,有一种不耐烦,叫滚犊子;
在东北,有一种傻,叫虎了吧唧;
在东北,有一种脑残,叫山炮;
在东北,有一种可能,叫备不住;
在东北,有一种不可能,叫够呛;
在东北,有一种另类,叫隔路;
在东北,有一种脏,叫埋汰;
在东北,有一种闲侃,叫扯犊子;
在东北,有一种聊天,叫唠嗑;
在东北,有一种开始,叫原先;
在东北,有一种不着急,叫赶趟;
在东北,有一种唠叨,叫磨叽;
在东北,有一种错误,叫岔劈;
在东北,有一种显摆,叫得瑟;
在东北,有一种舒服,叫得劲;
在东北,有一种能耐,叫尿性;
在东北,有一种口吃,叫磕巴;
在东北,有一种费劲,叫吭哧瘪肚;
在东北,有一种角落,叫旮旯;
在东北,有一种地方,叫那嘎达;
在东北,有一种农村,叫屯子;
在东北,有一种挑逗,叫撩哧;
在东北,有一种坚强,叫皮实;
在东北,有一种赶紧,叫沙楞的;
在东北,有一种寻找,叫撒摸;
在东北,有一种口水,叫哈喇子。
第3个回答  2020-10-12
东北人是不是说话都特别有意思?其实东北人说话的腔调是自带搞笑气质的,因为是北方 嘛,大碴子味特别重,但是就是这股大碴子味,让全国人民都喜欢!

记得之前有一个笑话说:如果一个南方人去东北上大学,那么待半年之后,再听他说话你都以为他是东北三省的银民啦~~

如果一个东北人去南方上大学,那么半年之后,你们整个宿舍乃至整个班级就全是东北大碴子味……

下面呢,我就从一部很典型也很具有东北农村特色的电视剧《乡村爱情》里面的一些高校台词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东北话为何这么搞笑!(讲真,我也好想学会这个说话的技能~~~要是有东北的朋友,欢迎教我哈~~)

英达说,“东北话在全国观众心中己经制造了一种感觉——东北话就是喜剧。”

东北人承包了中国娱乐的半壁江山。

根据《北京青年报》统计显示,在花椒、陌陌、KK等平台的“最热门主播”中,东北人占比超过一半。

从小品演员到喊麦主播再到大小明星,说起话来总是妙语连珠、眉飞色舞。

他们从事不同职业,却同时拥有一项技能——幽你一默。

一般人会说:你要开开心心。
东北人会说:说要给你整开心了,就绝不能让你哭着走。
一般人会说:来喝酒!
东北人会说:东风吹,战鼓雷,今天喝酒谁怕谁!
一般人会说:你少得意忘形。
东北人会说:哟!快把你美出鼻涕泡来了!
甭管是在影视、小品、综艺节目,还是日常生活、人际往来,不管是深情表白、喝酒吵架还是吃瓜子唠嗑,他们都能给你整出花样来。

你瞅啥?瞅你咋地?

众所周知的「你瞅啥?」「瞅你怎地?」是东北人吵架的简化版,就算吵架还得耍个嘴皮子也是常有的事。

“我脸上贴人民币了啊,你老搁那旮沓看啥玩儿?”
“我长得像你妈还是林志玲啊,眼珠子好掉我鼻孔里了。”
“想撩哧我吱声啊?就搁那瞅瞅瞅,我瞅你像个包子似的。”
东北人除了擅长将抽象事物形象化,还擅长整合那些不知来源何处却又莫名感觉生动且富有创造力的词。

某网友跟东北人吵架,一场恶战下来举手投降,他说:在这样生动灵活的词句面前,任何带着动词和器官的脏话,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你干啥?想撩哧我吱声啊!
我:咋地,你还想削我啊?
他:你信不信我一板砖把你拍成油炸糕?
我:???
他:你信不信我把你脑瓜子削放屁了?
我:......
他:说话!我就这么跟你说哈,端午你也不用报旅游团了,我一巴掌正好把你给抽海南去。
我:你......你......你个大傻帽。
他:你你你,你啥你,你瞅瞅你那损sǎi,插个yǐ巴就是个猴,我削你跟削土豆似的,一分钟能削十个。
我:............(此处省略1小时对骂过程)
更好玩的是,网友竟然在跟东北人对骂的过程中,被骂笑了!

没有跟东北朋友过过招,但看宋晓峰跟人吵架这段我是笑抽了。

“甩词必须得狠,比喻必须形象,感情必须丰富”这是网友总结的东北人说话时的规律。

像东北神句:“信不信,我削你。”

是不是特别有场景感,下面还有更有想象力的例子,比如:

“骑头驴牵只猴,你就能取经了!”(暗喻男人做事太慢不够爷们)
“你再BB我给你一电炮信不?”(意思是锤你一拳)。
再比如,骑摩托一不小心摔倒了,东北人会说:

脑瓜子嗡一下子,心嘭一下子,地下卟愣一下子,摩托车呼隆一下子。干苞米地里去了。
所以,大家是不是,都有这样一种感觉?

不管是看电视剧,喜剧小品,还是跟东北人一起沟通工作交流,吃饭喝酒,只要他们一开口说话,大家不是学东北人说话,就是笑个不停。

东北人的土味情话

《乡村爱情》宋青峰索吻这段对话,完全刷新了观众对于情话的认知。

这种言简意赅又直白的表达,避免油腻繁琐和包装,意外地给人一种好冷好土又好甜的感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0-12

东北人说话的特点都是大情大圣,大大咧咧,豪气万丈

第5个回答  2020-10-12
东北话中融入了众多的满语词汇,以及其他土著民族语言、朝、日和俄语词汇。 在汉语中,东北话与普通话是相对很接近的,如哈尔滨话就高度接近于普通话(老派北京话与普通话之间则有相当明显的差距,以至于交流有时会有些障碍)。从东北北部的黑龙江省到南部的辽宁省,大致而言发音朝含糊、“东北味”重的方向发展。到了沈阳,当地的方言就不太容易被普通话使用者所流畅理解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与东北不同地区汉族人到达东北的时间有所不同,语言的融合程度各异有关。但与中国关内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生活在东北这一广大区域的人们之间几乎不存在语言交流的困难。 东北话富有亲和力,并且幽默,广泛使用在小品,相声,评书等艺术表演中。中国大批喜剧演员用东北话作为表演语言。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