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当初被父母逼着上兴趣班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我就是那个从小被父母逼着学钢琴的人。我印象中从小就被妈妈拿着棍子逼着练琴,经常被妈妈打的哭,有一次我不好好练琴,发脾气把书都撕坏了,妈妈把我打了一顿狠的,身上都打出印子了,那时候我很恨妈妈,因为给我一起长大的小朋友他们放学回来都在玩,就我一个人在家练琴,没一点是自己的时间,别的小朋友玩,我就在家哭着练琴。那时候我一直特别讨厌钢琴,好多次我都想把钢琴打烂,但是妈妈太凶,我不敢,那时候我特别恨妈妈,发誓等我有一天自由了,我第一丢掉的就是钢琴,看到钢琴我真的想吐。

直到我初二那年开始,老师经常带我们参加演出,那时候我发现钢琴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慢慢获得了荣耀,钢琴为我带来了自信,后面我不需要妈妈监督我,我还是会主动去练习,后面读了高中以后,一个星期还是会抽2小时左右去练习,有时候高中的学习压力真的很重,我弹着我喜欢的流行曲子感觉真的很好,心里一下就舒服了。

读了大学以后更让我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小时候学才艺可能看不到什么,到了大学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有才艺,各种才艺达人,每年学校的舞会上你会看到很多优秀多才多艺的同学。他们都有自己的社团。一些什么也不会的同学只能在台下鼓掌。

现在我毕业了,参加了工作,虽然钢琴不是我的主业,但是一门才艺给我增添了很多的色彩,每年公司的联欢会上我总是会露一手,让同事和老板为我鼓掌 。我感觉我学了钢琴虽然很苦,但是做为过来人,用我亲身经历劝告那些琴童们即使今后你没有从事这门才艺的专业,但是今后你会一门才艺真的会为你的人生增添很多的光彩,不要说学了没用,学了真的能为你的人生加分,特别是女孩子。而且学一门才艺是需要毅力的,这种毅力上的锻炼是从小就培养的,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学了真的没有白学, 也没有浪费。

我小时候很讨厌我妈妈,但是现在我感谢我妈妈,没有我妈妈,也不会有如今的我,感谢我妈妈当初对我的逼迫。

女儿4岁开始学钢琴 ,当时一起学琴的有好几个同事的孩子,几年慢慢下来,别的几个孩子都放弃了,唯有我一直强迫着她学到了10级,我总觉着,一旦中途放弃,那之前的时间和金钱上的付出真就是白白浪费掉了,我也不指望她能有什么成就,能把10级考过,也算对这10几年的辛苦有个交代,还好女儿乖巧听话,虽然对弹琴没有强烈的热情,但也在我的坚持下,她虽心有怨言,在几次提出放弃被我否定后,也就默默接受了,春夏秋冬,风吹日晒的送她上课,每天晚上的练琴更是不堪回首,我们两个都痛苦,就这样,10级考过后,她再也没有摸过那架钢琴,直到现在,家里再无琴声飘扬,当然也再没有了练琴时我的吼叫,她的泪水。

都挺好的,孩子没有白学的,有条件的应该给孩子多报几个兴趣班。我女儿的孩子,无意中接触了钢琴,看这孩子很感兴趣,就给报了钢琴班。学钢琴真的又苦又累,又是个男孩,很难坚持下来。可这孩子就是喜欢,刚十岁的男孩,现在已经考完了十级。所以说,家长必须要了解孩子,知道孩子想学什么,只有孩子自己想学,就一定能学好。

我女儿因为生性好动,坐不住,做事经常马虎应付,为这个我很头疼,她的小学班主任跟我说,如果我女儿改掉粗心坏毛病,肯定会很优秀。

为了让女儿改掉这个坏毛病,在她九岁时我就送她去学素描。素描一节课两个半钟,期间可以休息半个钟。学素描要求专注力比较高,如果不够专注的话,不知如何下笔。那个美术老师非常负责任,他要求学生两节课内要完成一幅画,如果不按时完成就会被批评。

我女儿刚开始还比较好奇,去了五节课,觉得学素描太枯燥了,不想去,为了不让她半途而废,我拿着棍子逼着她去学,在去学画画的路上还哭闹不愿去,我硬拽着她去。为了能让她坚持下来,我跟美术老师沟通,让他做我女儿的思想工作。美术老师花一个小时耐心跟我女儿科普起素描知识及学素描的重要性。女儿听了美术老师的课,被老师的博学所折服,就同意继续学素描。

女儿跟美术老师学了十节后开始找到素描的方法,逐渐上手,喜欢上了素描。掌握完素描基本功后,美术老师又给她学粉彩画。因为她有美术功底,在小学期间班主任就给她负责班里的板报出版,经常推荐她去参加学校举行的画画比赛,她每次都拿一等奖,这让她信心百倍,每次放假都主动去学画画。

上了初中,因为学习比较紧张,去学画画的时间比较少了。因为她在初中学习成绩比较好,每次考试成绩都是排在全县30之内,所以我们不想让她做艺术特长生。而且美术老师也跟我们说如果我女儿以后不走艺术生之路,只是为将来高考报考设计类专业的话,她现在的画画水平已经足够应付了。但初中三年放假期间我们还是叫她偶尔去练下手,以免手生。

我女儿因为学了几年画画,做事变得专注好多,虽然有时也会粗心,但比之前好了许多。因为她有美术功底,对化妆颇有研究,化妆技术比较好,经常有同学付费给她帮化妆,在中学小有名气,有时同学想给她化妆去拍照,还要提前预约才行。因为担心影响她学习,我们不给她接单。

我女儿上高一后,班里的板报设计,以及教室的美化,班主任都交给她全权负责。甚至同学参加学校文艺演出,我女儿都免费帮同学化妆。班里的同学跟她说:“没想到我们班还隐藏着一个化妆师”。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让女儿很有成就感。

以下两辐画是我女儿12岁时的作品,有些粗糙。

我敢断定,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流于平庸,只有极少数在某方面有天赋的人在兴趣上越走越远。这是为什么呢?每个人的天赋和能力是不一样的,从逼迫这个角度讲,望子成龙的是家长,孩子承载着失败家长未来的使命,培养兴趣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只是家长不甘心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线上的无奈举动,所以,不管孩子的天赋能力如何,全部从小就接受残酷的竞争熏陶,理由似乎是充分的。但,不管怎么用金钱来塑造孩子的未来,多数人还是败下阵来,因为那是家长的兴趣而不是孩子的兴趣,学钢琴并不能培养出钢琴家,甚至随着课业增加,那架钢琴就孤零零成了摆设,这是我见过的现状。家长的初衷是好的,问题在于孩子喜不喜欢、有没有兴趣、是不是有天赋,我们应该接受这个现实:就是你不管怎样努力,多数人都只是平凡的那一个,和钱二代、官二代比,你永远逃不出在起跑线上就输了的宿命,与其拿钱去做无用的努力,还不如尊重孩子的兴趣,有所选择的培养,不然苦了孩子,还增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不必和那些条件好的人去比。兴趣是成功之母,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并且着重培养的人才是明智的父母,钱不是一砸一个窟窿,在于孩子要是那棵经得起千锤百炼的葱!

我敢十分肯定地说,钱没有白花的,尤其是教育的投入。那些当初被父母逼着到兴趣班学习的孩子,长大后,或多或少都会从当年兴趣班的学习中获取益处。
拿我的孩子为例,当初他的妈妈给他报电子琴班时,我是持反对态度的。我的理由是,我和孩子妈妈都是“乐盲”,对音乐可以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别说乐理和演奏了,连五线谱都不认识,孩子从我们俩这里一点音乐细胞都没继承上,明显先天不足;再则,一旦学上电子琴,需要家长参与督促练琴,检查学习效果,我们根本就没法配合老师做到这些。

尽管我说的头头是道,孩子最后还是上了电子琴班。出乎我意料的是,我的孩子尽管没有从我和他妈身上得到音乐方面的家庭熏陶,但在老师的细心教授下,竟然很快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当孩子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能够弹出几首简单的曲子时,我不禁对当初百般阻挠孩子学琴感到惭愧,并且由衷相信原来兴趣真的是可以培养的。

后来,我的孩子还真的喜欢上了乐器演奏,学业之余弹上几曲成了他最大的一项业余爱好。再后来,在他的主动要求下,又学习了吉他演奏。直到现在工作了,音乐仍然是他的一项主要业余爱好。我相信,这样从小培养起来的音乐素养,是一定会让他终生受益匪浅的。

当初被父母逼着上兴趣班的孩子,现在的情况来看,个人认为,因人而异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那么,父母的辛苦值得,所花的钱也值得。比如钢琴家郎朗、我国首位斯诺克亚锦赛冠军丁俊晖,当初他们的父母都是倾其所有,因个人的天赋和喜爱,最后获得成功。

有的孩子资质一般,通过学习,但也能在多年后作为兴趣爱好,拿出来 娱乐 和消遣。

有的孩子是真的不喜欢,不用心学,也学不进去。这种情况在各学科的补习上犹为明显:孩子深恶痛绝,家长强拉硬拽,最后孩子学无所获,家长劳神伤财。

无论是兴趣班也好,补习班也好,都要孩子有求学的欲望。作为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点,针对性的去进行培养,激发出孩子的学习热情。

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

我家是女孩,从小学古筝,因为那时觉得学钢琴的孩子太多,也不好出头,古筝是民族乐器,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本人也很喜欢听古筝和钢琴曲,就是权衡下来,觉得孩子比较适合学古筝。报了我们当地古筝培训机构,这位校长在全国也挺有名气的。

每次上课都是我们家长陪着听,这中间孩子就想不学了,但是那时她小,听话,不太敢跟我们抗衡。学了三年吧,小学五年级考过了古筝十级,拿到了证书。中间就断了几年,后来因为择校原因临阵捡起一对一补了几堂课,也没过。她后来又学了一段时间钢琴,起步太晚了,就放弃了。古筝当初是那位校长亲自为她试音挑选的,当时6000多,现在还在家里放着。那几年就学古筝花了不少银子。她小学就学了播音,获过大赛二等奖,舞蹈学了四年,参加群舞也获得蒲公英舞蹈大赛奖。学过素描,国画,后来不练了,画架画笔画纸都在画室老师那一直没取。舞蹈之后说太累了,不学了,剩余的800多课费不退。就是古筝一直在我们强烈管制下,勉强坚持。业余项目还学过速滑,滑板,现在冰刀,滑板还在。

再后来喜欢唱歌,找专业老师教授民族唱法,还喜欢说唱rap,跟节目学唱呢!

其实小时候让她学这些就是想发现她的兴趣所在,也发掘一下她的天赋擅长。潜意识中也是我自己喜爱这些,音乐,画画,舞蹈。我是被父母耽误了,其实我最喜欢的就是文学,也送她去写作班学习了,就坚持了一年,她嫌枯燥。倒是挺爱看书,但就是不会写诗,作文还可以。

家长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特长,优秀,但是过后反省一下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了?我家孩子现在就说小时候是我们硬逼她学的,她不喜欢,我真无语。唉,一片苦心,扔进去那么多人民币,还不领情哦 !

所以现在的结果就是她以前学的兴趣班什么的基本没有一直坚持,但还是比没学过的多了些艺术细胞,也不算白学吧!

我个人觉得孩子的兴趣是她发自内心的喜欢才可以学进去,如果家长一味强求,那孩子就不会配合,即使他们勉强去听课,也不会有显著的效果的。

这些就是孩子从小参加各种兴趣班的经历和现状,其实这也是我们家长面临的一个难题。

其实最好的结果就是孩子真正喜欢的兴趣爱好会一直坚持并学有所成,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可惜总是事与愿违。但愿家长可以真正的洞悉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得到孩子的有效配合,达成共识。

小孩子,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想学好一门特长就必须得家长督促。我小时候学电子琴,民族舞,拉丁舞,还短期学过滑冰,乒乓球什么的,当时是真不想去啊,但后来拿着九级,金牌的证书就觉得很值得,有了那些天天玩的小孩一辈子都不会有的技能

直到现在我依然受益。首先多年弹琴,跳舞培养了我的体态气质;经常上台表演让我从小性格大方,在大场面不畏缩;在大学里我是学院的文艺骨干,各种文娱活动不能说精通但都可以参与,并小有名气;在亲戚朋友眼里我各方面都很优秀,不只局限于学习和成绩;在找工作上全方位发展,综合素质高依然是我的优势;在空闲时间我可以用来陶冶情操,而不只是玩手机。

技多不压身,当年每周两个兴趣班,假期可能会再多一个,但我童年是我一辈子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我学习了各种技能,拿到了各种奖项,同时也没耽误玩的时间。或许曾经羡慕那些能拿一整个假期用来玩的人,但现在和未来他们在羡慕我

最近开封爆出一个新闻,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每个周末都需要上4个兴趣班,几乎没有自己休息的时间,导致换上抑郁症性情大变,这样的兴趣班哪里还有“兴趣”可言?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上过不少兴趣班,有的的确是孩子兴趣使然,有的是因为曾经“学了可以考试加分”,还有一种兴趣班是,“你看隔壁家二妞都上了你也得上”。

很多家长会说: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啊!

但孩子是否能成长出健全的人格,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获得更多的成功和 社会 价值,不完全靠“多上兴趣班”而来,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应该从下面3个角度考虑:

1、是否真的顺应了孩子的天赋与特长
建议家长在为孩子选兴趣班时应该遵从孩子的天性,而不完全以家长的喜好为标准。有的小孩可能更喜欢武术或拳击,但父母偏偏觉得应该去学习芭蕾,结果孩子学得不开心,家长也白花了钱。每个孩子都生来独特,有的孩子虽然内向话少,但可能有着强大的艺术天赋或音乐细胞;有的孩子活泼好动爱表演,可能未来很适合从事演艺方面的工作。悉心呵护孩子的兴趣萌芽,帮助他通往更美好的未来。

2、别让过多的兴趣班成为孩子痛苦的负担。
有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充满了焦虑,恨不得孩子放学后和周末所有时间都安排上不同的兴趣班,据说北京家长在孩子的兴趣班上一年平均要花费13.6万之多,家长咬着牙也要上,孩子也被埋没在各式各样的培训之中。兴趣班应该以孩子“兴趣”为主,这种焦虑与攀比的心理容易带来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反而孩子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是背负了沉重的压力。

3、是否在某个兴趣的“甜蜜区”有持续投入
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的兴趣班,似乎这样做了才能“尽到了家长的责任”,然而这似乎是“用战术的勤奋掩盖了战略的懒惰”,当今 社会 更强调长板理论,如果每一项兴趣都只是浅尝辄止泛泛而学,不足以构成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如同商业中战略选择一样,兴趣班的选择也需要有“舍”有“得”,在孩子的天赋与 社会 红利趋势交集处找到某个兴趣的“甜蜜区”,持续培养。台球王子丁俊晖的成功离不开其父亲十几年如一日对他的台球技能培养,王献之能成为书法大家离不开其父亲王羲之言传身教的书法培养,只有“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才能真正把某项兴趣转为能独树一帜的技能。

作者:两把刷子学员:大脸楠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