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用的脑图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5

1. 潘郑学习法的脑图到底是什么啊

脑图又称思维导图,被人称为七大思维工具之一,是由英国托尼·巴赞博士开发出来的一种全新思维方法。

画脑图被笔者引为最核心的思维工具,是4X积木思维作文法的核心内容和特色方法。 画脑图的要点是:①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形,把题旨(或主题词)写在中心;②在中心点引出分支,把任何有关这一题旨的论点写上;③有不同类别的资料时,便另开新的分支;④ 将字写在线上并不断连接下去,不要让思维流程被打断! 如一位小学生所画的“一只小猪”的思维导图: 托尼·巴赞博士说:思维导图使我能够分清主次,更快而且更清楚地看出一些主要思想如何彼此关联;它给了我一个中间平台,使我在思维过程与实际写作之间平稳过渡;它使我有了把思想组织起来并加以深化提炼的能力,而不再重复耗时费力的起草再起草过程;由于把思维和写作分开来了,我可以更清楚地想问题,思路也广泛多了;开始写作时,我已有了一个清楚的结构,这使写作更容易,更快,也更愉快。

学习将脑图成功地运用到写作过程,从此,凭脑袋空想来列作文提纲的时代从此不复返。 思维是作文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

旧的作文教学实践也很重视思维的培养,但并没有教学生具体可操作的思维方法。脑图的引入解决了这一个问题。

“展画脑图”的过程实质是发散性思维,联想是发散思维的工具,通过联想的展开,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具体写作文章时要做到联想丰富而且合理,这样,还需要掌握联想的展开与选择,也就是我所说的“完善脑图”。

但在一篇作文中只能有一个立意,这就关系到联想的选择(或称定位),也就是选择什么联想点,选择什么立意的问题。脑图的引入还避免了原来所列作文提纲的线性笔记的缺点,能直观地看出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各内容之间的中心立意点……更符合个人思维习惯。

三、运用脑图帮助写作要注意的技巧。 为了使写作的内容丰富化/充分作/深刻化,在画脑图中,要掌握一些思维技巧,如两种思维形态, ◆运用联想三法则: 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它相接近的事物开始进行的,以后,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由此产生联想”。

后人归纳为联想三法则: ①相似联想:想起与 *** 或环境相似的经验。 ②对比联想:想起与 *** 完全相反的经验。

③接近联想:想起时空上与 *** 有关的经验。 例如:山→河 →鱼 →虾 对比联想 接近联想 相似联想 想的过程要引导学生从以上三个角度对事物进行联想,想的内容才能全面、丰富。

比如,以讲桌为例进行发散思维,可能的联想方向是: 通过这一番联想之后,我们会发现,描写讲桌,实质是要歌颂老师。进而可以由此四点入手,扩充成一篇抒情散文。

以下是一名学生的真实的思维导图,不妨分析一下其联想的方法。 大家要注意,其中想到沙尘暴这个意象也许写抒情诗可以用,而谈到贫困山区需要社会捐资助学也许可以构思成一个故事,谈到教师清贫也许可以描写成抒情散文,等等。

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文章的构思过程正是在这种思维导图的扩充过程中一点一点的积绽思想和灵感的火花,这样才能写出最有个性的好文章来。 ◆发散思维与连续思维兼顾: 一是连续思维,由A到B,由B到C,由C到D,……;要注意在不跑题的范围内联想与想象。

二是发散(聚敛)思维,由A到B/C/D……。发散思维使文章内容丰富,连续思维使文章内容深刻。

如: ◆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像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

(杨塑《茶花赋》) 其思维路径是:茶花→一切美的事物→劳动创造→用劳动来美化生活的人。这样一来,文章就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作者运用串联式联想引导人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本质,了解深刻含义,领悟生活哲理。 ◆我仿佛一会儿漫步在古城长安,看到你那古老的风貌;一会儿又来到翠绿的田野,清澈的小河唱着歌流过身边;一会儿又进入云涌雾绕的山峦,欣赏着那云海神奇的变幻;一会儿又步入书廊,诵读那些动人的诗篇。

(刘湛秋《碑林漫步》) 其思维路径是: ◆学会归类 由一只小动物,我们会直接想到它“白色的”、“胖”、“耳朵大”、“脖子长”……,这都可以归入“样子”一大类,但在最初思维时往往不会直接想到先关于它的样子,而只会想到一些直观印想。所以画出脑图之后,还要注意对内容进行归类,这样,想的内容才能更加条理清晰,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与结构的线索很完美。

其实质是“聚敛思维”。如附图中的“联类”。

◆注意多次构思 在展画脑图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只选择其中的一支作为文章的构架。这时候,我们需要对这一支构架进行再一次发散与连续思维,以充实内容,使思维缜密。

因此,“想”与“选”两个步骤有可能是交替进行的。 训练工具推荐: 由于初学者对于思维导图非常陌。

2.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像思考和笔记工具,它用“画”的方法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思维工具。

1.先用纸笔来构思,天马行空没有拘束,这时候把脑中所有的想法都记录下来,随意画或者随意记,把脑中的想法倒空,与主题有关或无关都可以,清空想法可以 让自己轻松。 2.接下来用Freemind将之前的想法组织起来成为思维导图。

3.把图印出来看一次消化过,找到错误、繁琐、关键点。 4.搜集相关资料来作为补充,让观点更完整或深入。

5.拿着纸张的图在旁参考重新在电脑上再画一次思维导图,精炼表达。 参考资料:卓卷教育网。

3. 怎样用思维导图来学习语文

用思维导图来学习语文的方法在三大主科中,地位最尴尬的当属语文了。

说起来,语数外都是主科,通常人们还把语文放在最前面。可是实际上,三大主科中最不受重视的便是语文。

看看现在社会上的补习班吧:选择补数学外语的一大把,而选择补习语文的则寥寥无几。即便和物理化学这样的理综合科目比起来,语文都不占什么优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们的语文成绩都好得不得了,不需要补习。而是大家普遍认为语文成绩的高低与补习与否没有太大关系。

即便勉强补习了,成绩也未必有多大变化。首先,我们要承认这些观点之中的合理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具有知识点分散、考试范围宽泛、考查方式灵活等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导致语文的教材与考试之间关联的松散;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语文成绩的不确定性。

对于最顶尖的学生来说,数学保证次次接近满分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语文就不好把话说得那么满了。

仅仅一个见仁见智的作文就足可以大大降低出现满分的几率。因此,有些人用“墙里开花墙外香”来形容语文:认真学习的学生未必能在语文考试中拿高分。

而那些平时不怎么听课的学生反倒有可能在语文成绩榜上名列前茅。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上述说法是普遍存在于家长和学生中的对语文的一种误解。语文的考查范围尽管十分宽泛,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考查范围。

其知识点虽然松散,却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我们的策略是,尽可能将语文考试中最具确定性的考查内容牢牢掌握好,并尽可能降低其他考查内容的不确定性。

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总结做题技巧,然后拿高分。语文考查内容确定性较强的部分首先是古诗文的背诵。

传统的古诗文背诵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多读几遍,熟了就可以背了,背得多了就记住了。虽然效果还可以,但效率太低。

使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古诗文可以大大提高我们记忆的效率和效果。比如我们想记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怎么办呢?可能你已经发现了,这首诗使用到的所有词汇都是名词,而且它们都是可以顺利转化成图像的。

你能想到怎么画枯藤吗?小桥和流水呢?用思维导图把它们画出来应该不是很难吧?总的来说,用思维导图记忆古诗文的要领就是:找出这些诗文中最核心的关键词,然后把这些关键词转化成图形。尽量把这些古文当成故事,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故事画出来,然后对照着这些导图故事去记忆,效率会大大提高,而且不容易忘却。

接下来就是字词了。这些知识点都比较零碎,不过还是有规律可循。

我们可以把字词分成现代文字词和文言文字词。其中,文言文中的字词数量有限,用法也是比较有规律可循的。

而凡是可以归类或者呈现出规律性的知识点,都是思维导图可以大展拳脚的地方。我们可以根据词性或者作用的不同对这些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分类。

至于现代文中的字词,也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不过需要多花一些力气就是了。最后是语法。

语法也可以分为现代文语法和文言文语法两部分。和英语一样,语法部分是最适合用思维导图去归纳和整理的部分。

一旦把整个语法都画成思维导图,你便可以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 *** 了。接下来我们可以谈谈语文中比较不确定的部分。

和所有的语言学科一样,语文的学习也需要语感。培养汉语语感的方法和培养英语语感的方式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四个字:“多读多写”。

这四个字可谓是语文学习的四字真言。所有遵循这四个字去做的人,语文成绩不可能很低。

很多后现代著名作家理科学得都不怎么样,但是语文成绩却非常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巨大的阅读量和写作量。

对于这些热爱文学,并打算以文学作为职业的人来说,把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上是必需的。但是,对于无意于在文学领域获得专业发展的同学来说,这么做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我们必须要寻找一条捷径,尽可能在短时间内阅读最多的读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之内写作最多的文章。思维导图就是这样一条捷径。

通过画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把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书都可以画成思维导图。在有了导图作为引领框架的基础上再去阅读,效率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其中的一部分精读,还可以对某些部分略读,个别地方甚至还可以越过不读。这些都取决于对文章和书本的整体把握。

而完成这项任务,没有比思维导图更胜任的了。在考试中,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都是必考的题型,而且占了很大的比例。

很多同学都是像看小说一样把试题中的文章从头看到尾,结果看过了之后仍然是一头雾水,摸不出要领。我们完全可以先用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些试题画一张小型思维导图,先理清文章的脉络,在整体上和各部分的关联上对这篇文章形成整体印象。

这种印象恰恰是最常考查的重点。之后再按照试题的要求仔细阅读相对应的段落。

这样做题看似比常规做题多出一个环节——画导图,但实际上却节约了不少时间,因为在以导图为引领地图的前提下,你无需反复阅读同一个段落,思考问题的时间也会少很多。更重要的是,有思维导图的帮助,可以大大提高你做题的命中率。

以上是对语文基本功中“多读”二。

4. 思维导图真的那么有用吗

思维导图真的那么好用吗?真的能够帮助记忆吗?

这可能是很多人都困惑的地方。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它将需要录入大脑的信息提取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形成各个节点,重点突出,便于记忆。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相比堆积如山的文字,思维导图则更具优势,尤其是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方面。我有位朋友,她因工作原因没有时间细心准备CFA的考试,平时只是借助思维导图过了一遍考点内容,没有做其他详细的复习。可是,在考试的时候每一道题她都能立刻想到考的是哪一章的哪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有什么注意事项,和其它哪个知识点相关,整个脉络在脑中清晰可见。如果没有使用思维导图的话,只看一遍CFA和没看是基本没有区别的。

短期来看呢,制作思维导图或许会耗费一些时间,但整个制作过程,它会要求制作者将知识点都记录下来,比心不在焉的在课堂上上课有用多了。并且掌握了推导的逻辑后,能在各个知识点之间建立清晰的逻辑关系,更利于知识的获取、理解和整理。长期来看,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稳固的记住所学的知识,并且深刻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方式。

一份思维导图不仅让制作者收获良多,还能让阅读者更好的直观的获取其囊括的知识点,所以无论你是教学者或是学者,又或是自学者,使用思维导图都是更好的选择!那么,思维导图难做吗?其实很简单,新手、小白都可以轻松上手。在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中操作会更简单,丰富的模板,你想如何呈现就如何呈现。

选择空白模板的话,要使用里面的工具自己去丰富起来,操作简单。这里套用的经典模板,内容修改成自己的即可,右边的功能区可以调整你选定区域的样式。现有的模板不完全符合需求时,顶部的一排功能是可以自己自由添加主题、标注和关系线,使用起来灵活方便。

刚开始使用不熟悉也没关系,先不要急着学习,可以找件事情来熟悉一下。如果有那么一本书,你看过好几遍都没有完全看明白,那可以试试在这里梳理一下脉络。

思维导图也不过就是三个部分,学习收集、分析整理和实践反馈,之后再不断重复后两点,实践-总结-实践-总结的循环,习惯思维导图后,你会发现思维导图慢慢的内化成为你思维方式的一部分,与你一起分享成就,与你一起总结教训,与你一同成长!

5. 思维导图真的那么有用吗

首先你需要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工具只对那些“会使用”它的人是有用的,类似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就是发散性思维或辐射式思维(radiant thinking),这是一种不断丰富、不断拓展思维广度的有效工具,当然是非常有用的,但也绝不是万能的,因为每个东西都有它的应用范围和优劣。1、结构化(层次化)思维模式体现的是左脑的逻辑(抽象)思维,色彩和图形的引入体现的是右脑的形象思维;2、笔记和思维导图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用文字的线性排列来陈述一个事实,只是内容的表现形式,后者用树形结构来呈现内容,不仅有内容上的表达,还体现了思维过程;3、思维导图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整理”知识要点,让自己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便于从宏观上总体把握该学科的知识要点。

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是费时的,如果把费时的事情放在平时先做了,等到临考的时候复习起来就轻松,不妨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4、思维导图对“提高记忆力”的功效其实微乎其微(有的人可能感觉不出什么效果),因为它主要是帮你养成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如此知识就不再凌乱,逐层抽丝剥茧的思维过程也能帮你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而理解是长久记忆的基础,所以它能附带性地加强记忆,但效果因人而异。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